蟹足腫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蟹足腫是一種增生性疤痕,大多數患者與體質有關,加上傷口處理不佳而形成,通常出現在外傷發生後數週或數月甚至更久。 蟹足腫屬於一種特殊體質,在創傷的地方形成異常肥厚的疤痕。
不單指刀割傷、手術縫合處,甚至連針刺傷、疫苗處、燒燙傷、擠壓過的發炎痘痘等,只要有痣這種疤痕體質,都有可能形成新的蟹足腫。
疤痕組織異常增生,使得本來應該是小小的傷口,變得蔓延、腫脹,過度的角狀增生有如螃蟹的腳,故稱「蟹足腫」。[1]
為什麼會有蟹足腫
蟹足腫是一種身體的過度修復,傷口在癒合的時候,會一邊長出新皮膚、一邊修掉老舊跟壞死的皮膚,這2個一出一進,照理會達到平衡、讓皮膚恢復平滑,頂多有一點點凸起;但是身體修復的時候產生太多的修復細胞,卻沒有充分代謝,才會讓疤痕變得又肥又厚,可以很明顯摸到一塊腫腫的。
會產生蟹足腫是因為身體的修復機制太活躍,所以這跟體質特別有關係,臨床統計發現,5~10%的蟹足腫病人有相關的家族病史,這也讓蟹足腫很難治療。
不過另一個原因可能是因為,受傷的皮膚本來就是常常受到外力拉扯的地方,像是胸口因為呼吸的關係會擴張、關節的地方常拉扯;另外,皮膚比較厚、肌肉活動量比較大的地方,也會因為刺激修復的膠原母細胞活躍,比較容易增生疤痕,像是手臂跟肩膀、大腿外側。
研究也發現,除了家族史之外,10~30歲之間的年輕人、A型血的人、有色人種比較容易發生蟹足腫,而就算是擠一個小小的青春痘、蚊蟲叮咬、穿耳洞,甚至針刺,都有可能傷害到真皮層,引發蟹足腫;紅腫可能不會在當下發生,隔了幾星期、甚至幾年才發作的都有,防不勝防,只能小心讓自己不要受傷,並好好處理傷口。[2]
認識蟹足腫
早在西元前一千多年就有蟹足腫這種疾病之記載了。正常皮膚組織在受傷之後,會同時有增生和破壞的情形,通常在約兩個月內會達到平衡的階段。但是具有蟹足腫體質的人受傷的皮膚組織無法達到平衡,因此疤痕組織會不停生長且超過原來受傷的範圍。蟹足腫之命名就是用來形容疤痕組織會如同蟹腳一般伸入正常皮膚的情形。蟹足腫確實發生之原因至今仍未確定,因此也造成臨床上治療之困難。根據研究統計,蟹足腫發生之原因主要為體質與外傷。具有蟹足腫體質的人只要皮膚有傷口即可能形成蟹足腫。
蟹足腫好發的位置多為前胸、上手臂、下巴、後頸及耳朵,因為這些部位張力較大也較容易受到拉扯。研究統計也指出大約 5-10% 蟹足腫病人其家族有此病史。此外,十歲到三十歲之間的年輕人為蟹足腫的好發族群,男女生發病比例相當。
雖然蟹足腫並不像惡性腫瘤般會威脅到人類生命,但發生蟹足腫除了影響美觀之外也可能伴隨癢、疼痛或壓痛等症狀,因此蟹足腫患者均希望臨床上能夠有根除的療法。然而截至目前為止,臨床醫師常使用之療法包括注射類固醇、貼矽膠片、染料雷射、冷凍治療、局部塗抹A酸軟膏、外科手術配合放射治療等均無法完全根治,即便治療後疤痕組織稍有消退,但是其復發率仍然很高。
蟹足腫之發生與體質有密切關聯且具有家族遺傳之傾向,因此目前已經許多研究學者嘗試利用『全基因組關聯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方法希望能夠尋找出發生蟹足腫相關之基因,除了能夠更了解蟹足腫之致病分子機轉外,更希望能藉由這些研究成果發展出更有效之臨床治療模式,能夠更精確預測可能發生蟹足腫之族群。
因為蟹足腫之發生與體質有密切相關,且截至目前為止仍沒有單一完全有效之療法,因此避免發生蟹足腫最好的策略就是減少皮膚傷口之發生。切記在做任何病症治療之前,應事先告知醫師,避免牽涉到手術療法。如果已經發生蟹足腫之病人,應好好照顧疤痕並進行積極之治療,不讓蟹足腫處再度受傷,以免造成更惡化之情形。[3]
蟹足腫常見7原因
- 撞傷
- 擦傷
- 割傷
- 手術傷口
- 打耳洞
- 酸性物質灼傷
- 水痘傷口[4]
蟹足腫與肥厚性疤痕
蟹足腫是一種疤痕組織,增生性疤痕也是一種疤痕組織,兩者常常都會被醫師提到,但兩者有不同。
蟹足腫和增生性疤痕一樣,兩者都起因於皮膚受傷後,身體在修復的過程中,因為纖維母細胞的增生,產生了過量的膠原蛋白,最後在外觀上表現過度的疤痕組織增生。兩者最大的差別在於,增生性疤痕通常會侷限在原本受傷的位置,而且比較可能會逐漸縮小、軟化;但蟹足腫的疤痕,則不太會變小,甚至可能會變大,還會拓展到超出原本受傷位置的範圍,有些外觀上就像是一整條肥肥的蟹腳一樣。[5]
妥善照顧傷口 預防蟹足腫生成
1. 傷口清洗:保持傷口乾淨有助減少疤痕的產生。有蟹足腫體質者,不建議使用雙氧水和優碘等消毒用品,可以使用生理食鹽水或清水,搭配肥皂清理傷口,可以避免傷口過於乾燥。
2. 包紮:使用油布幫助傷口保濕,若要使用紗布包紮起來的話,也比較不會產生傷口沾黏的情況。
3. 防曬:有研究顯示紫外線(UV)幫助疤痕的產生,以及造成疤痕顏色暗沉,在傷口復原前,可以透過包紮和衣物遮擋,來阻擋紫外線的吸收,復原後則可以使用防曬乳來代替。最好選擇SPF指數 30 以上,且對 UVA 和 UVB 都有防護效果的防曬乳。(推薦閱讀:防曬乳怎麼擦? 2 小時補擦一次 SPF 至少 30)
4. 除疤凝膠(Silicone gel):使用除疤凝膠或貼片,來減少疤痕的區域,也能避免蟹足腫的形成。[6]
蟹足腫的治療
蟹足腫的治療方式有很多,皮膚科醫師會根據蟹足腫生成位置的不同,來決定使用哪種治療方式。蟹足腫也有可能在進行切除,或是其他治療方式後,再度復發,使用不同的治療方式,也較能找出對該患者特別有效的方法。
1.皮質類固醇(Corticosteroids ):透過注射皮質類固醇進入蟹足腫的疤痕,使疤痕縮小,通常要經過四次左右的療程,才能完全使疤痕扁平,成功率約 50~80%,仍有復發的可能,醫師常佐以其他治療方式來達到最佳效果。(推薦閱讀:類固醇不可怕!合理使用能減少副作用)
2.手術切除:手術切除看起來是個一勞永逸的方式,但幾乎百分之百會再次復發,因此醫師可能會透過注射皮質類固醇或是放射線治療,來減少復發機率。
3.壓力護具:例如壓力耳環、壓力襪和壓力衣等,透過護具在傷口的地方施壓,減少血液的傳輸。以避免產生蟹足腫。高達九成的人在穿戴壓力護具後,避免了因手術切除後再度產生蟹足種的情形。不過穿戴壓力護具一天至少要 16 小時以上,且要持續半年到一年,患者的耐心和毅力是是成功與否的關鍵。
4.雷射治療:淡化疤痕顏色和凸起的幅度。
5.冷凍療法(Cryotherapy):對於範圍較小的蟹足腫效果較高,也會在注射皮質類固醇後使用冷凍治療,加強治療效果。
6.放射線療法(Radiation treatment):通常在使用手術切除蟹足腫後,使用放射線治療以避免復發,也可以單獨使用來減少蟹足腫的體積,但仍不比前者有效。[7]
蟹足腫不能吃什麼?
1.柑橘類食物:因為柑橘類是寒涼性水果,本身的特性會刺激疤痕,產生搔癢、刺痛以及灼熱等症狀,讓患者感到不適。
2.容易上火的食物:魚、肉類、蝦、蟹、蕈類、動物內臟、竹筍等。
3.辛辣食物:如生薑、辣椒等刺激性食物。
4.其他:南瓜、海鮮、大蒜、葡萄、雞肉、酒類等也應儘量少吃。
- 每個人的飲食習慣與體質不同,所以飲食建議非絕對,只能稍微舒緩身體的不適感,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因此,建議患者應至醫院進行專業的治療,才能有效解決。[8]
視頻
認識惱人的疤痕 談蟹足腫的預防與治療/皮膚部許釗凱醫師
增生性疤痕、蟹足腫治療不是你想的這麼簡單!
蟹足腫 二氧化碳汽化雷射治療及復原過程 美麗新城診所莊禮謙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