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皮質類固醇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皮質類固醇(corticosteroids)是由腎上腺皮質產生的類固醇。大部分是激素類,如糖皮質類固醇、鹽皮質類固醇和性激素等。

皮質類固醇主要包括球狀帶分泌的鹽皮質激素、束狀帶分泌的糖皮質激素、網狀帶分泌的性激素這三種。

生物合成

類固醇激素在人體內均是以膽固醇為原料,經過一系列酶促反應而合成的,只是由於某些酶活性在某些內分泌腺或同一腺體不同的組織中特別高,從而生成不同的激素。 [1]

分類

腎上腺皮質可分泌多種激素,按生理生化功能及分泌組織,可分做三類:

① 球狀帶分泌的鹽皮質激素(mineralocorticoide),主要是醛固酮(aldosterone)和脫氧皮質酮(deoxycorticosterone);

② 束狀帶分泌的糖皮質激素(glucocorticoide),主要有皮質醇(cortisol)及少量的皮質酮(corticosterone);

③ 網狀帶分泌的性激素,如脫氫異雄酮(dehydroepiandrosterone)、雄烯二酮(androstenodione)及少量雌激素。

從化學結構上看,這三類激素及性腺合成的其他性激素,均是膽固醇的衍生物,故統稱類固醇激素(steroid hormones)。

而上述三類腎上腺皮質激素又合稱皮質類固醇(corticosteroids)。

興奮劑中用的皮質類固醇的是人工合成的,一種體育用途:去痛、消除疲勞和使人興奮。非常難以檢測出來。 [2]

副作用

皮質類固醇由於其方便使用的特性,所以仍是最常使用的乾癬治療外用劑。但隨着越來越強效的皮質類固醇被製造出來,療效加上方便性,也造成皮質類固醇濫用。

在副作用方面,一般所熟悉的如滿月臉、骨質疏鬆、胃潰瘍、水牛肩、高血壓、白內障,一般只是小範圍塗抹,並不會發生。至於局部的皮膚萎縮、萎縮紋、多毛症、血管擴張、瘀青,痤瘡形成及黴菌感染,在不當使用下,則十分常見。要能夠不減低療效,而減少副作用,則有不同的方式。

在安全使用上,每天如果用量在五公克以下,不會有全身副作用,而局部使用上,則宜搭配非類固醇的使用,要注意同一處長期持續塗抹,而一旦使用皮質類固醇,也不應突然停用,以避免反彈現象。如果能配合醫師的指導,皮質類固醇其實還是可以很安全有效的使用的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