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韜·動靜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虎韜·動靜》出自中國古代的一部著名兵書《六韜》卷四《虎韜》。
提示
本篇主要論述了在兩軍對陣中,如何運用迂迴和伏擊等戰法擊敗敵人。首先論述了在「兩陳相望,眾寡強弱相等,不敢先舉」的情況下,要使敵軍「行陳不固,後軍欲走,前陳數顧」,應該虛張聲勢,設伏敗敵。接着進一步論述了在地勢不利於設伏,「敵知我慮,先施其備」的情況下,應該在交鋒時,佯裝失敗,引誘敵軍進入我伏擊圈,這樣便可以擊敗敵人。
原文
武王問太公曰:「引兵深入諸侯之地,與敵之軍相當,兩陳相望,眾寡強弱相等,未敢先舉,吾欲令敵人將帥恐懼,士卒心傷,行陳不固,後陳欲走,前陳數顧;鼓譟而乘之,敵人遂走,為之奈何?」
太公曰:「如此者,發我兵去寇十里而伏其兩旁,車騎百里而越前後,多其旌旗,益其金鼓。戰合,鼓譟而俱起,敵將必恐,其軍驚駭,眾寡不相救,貴賤不相待,敵人必敗。」
武王曰:「敵之地勢,不可以伏其兩傍,車騎又無以越其前後,敵知我慮,先施其備,我士卒心傷,將帥恐懼,戰則不勝,為之奈何?」
太公曰:「微哉,王之問也!如此者,先戰五日,發我遠候,往視其動靜,審候其來,設伏而待之,必於死地,與敵相避。遠我旌旗,疏我行陳,必奔其前,與敵相當。戰合而走,南擊金無止,三里而還,伏兵乃起,或陷其兩旁,或擊其前後,三軍疾戰,敵人必走。」武王曰:「善哉!」
譯文
武王問太公說:「領兵深入敵國境內,敵我勢均力敵,雙方對而相峙,眾寡強弱相等,誰也不敢率先發起進攻。在這種情況下,我要使敵軍將帥心懷恐懼,部隊士氣低落,行陣不能穩固,後陣士兵企圖逃跑,前陣動搖不定。然後。擂鼓吶喊,乘勢進小,迫使敵人潰敗逃走,應該怎麼辦?」
太公答道:「要做到這樣,就須派遣部隊繞到敵後十里的地方,在道路兩旁埋伏起來,另派遣戰車和騎兵遠出百里,迂迴到敵軍的深遠後方,並命令部隊多備旌旗,增設金鼓,在雙方戰鬥發起後,擂鼓吶喊,各軍同時向敵人發起進攻。這樣,敵軍將帥必然恐懼,士兵必然驚駭,以致大小部隊互不救援,官兵互不照顧。如此,敵軍就必然失敗。」
武王問道:「假如敵方所處地勢不便我軍在其兩旁設伏,我戰車和騎兵又不能迂迴到敵人深遠後方,同時敵人又發覺了我軍行動企圖,預先有了充分的準備,我軍士兵悲觀沮喪,我軍將帥心懷恐懼,與敵交戰無法取勝。在這種情況下,應該怎麼辦?」
太公答道:「微妙啊!君王所問的問題。象這種情況,應當在交戰前五天,就先向遠方派出斥候偵察,窺探敵人動靜,審察敵人前來進攻的徵兆,預先設下埋伏等待敵人進犯。必須在對敵最不利的地形上同敵軍交戰。疏散我軍旌旗,拉開我行列的距離,並以與敵人相當的兵力向敵進擊,剛一交戰即行撤退,鳴金停止而故意不止,繼續後退三里再回頭反擊,這時伏兵乘機而起,或攻擊敵人兩側,或抄襲敵軍前後,全軍奮力作戰,敵人必敗而逃走。」
武王說:「說得好啊!」
作品介紹
《六韜》是一部集先秦軍事思想之大成的著作,《六韜》通過周文王、周武王與姜太公呂望對話的形式,論述治國、治軍和指導戰爭的理論、原則,對後代的軍事思想影響很大,被譽為是兵家權謀類的始祖,共分六卷。
宋神宗元豐年間,《六韜》被列為《武經七書》[1]之一,為武學必讀之書。《六韜》在16世紀傳入日本,18世紀傳入歐洲,現今已翻譯成英語、法語等多種文字。
《六韜》中的《虎韜》(日本作:「虎之卷」),在日本成為「成功之路必讀之書」的同義詞[2]。
視頻
虎韜·動靜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武經七書》包含了哪幾本書?中國古代第一部軍事教科書《武經七書》介紹,趣歷史,2018-07-19
- ↑ 華夏古代至高兵書《武經七書》之《六韜》,360個人圖書館,2019-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