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茅山宗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茅山宗道教的一個派別,因為其活動中心為茅山而得名,源自上清派,以上清經為主要經典。

茅山現位於江蘇省句容市東,常州市金壇西北,鄰近金陵。自東晉起,相傳茅山中有洞天福地,漢代有三茅真君在此得道,隱居在茅山的道士漸多,其中最著名的是南朝的陶弘景。這批道士特別尊崇與三茅真君有關的上清經,又稱為上清派。

在隋、唐兩代,不少高道都自稱師承自上清派,追踵陶弘景,精研上清經,如潘師正、司馬承禎和李含光。

元代茅山道士受到元朝的承認和封賞,號稱「茅山宗」。

道教派別

茅山宗是以茅山為祖庭而形成的道教派別。它宗承上清派,是上清派以茅山為中心發展的別稱。它的實際開創者是陶弘景[1]。南齊永明十年(492),陶弘景歸隱茅山,自號「華陽隱居」。他繼承楊羲、許謐所傳上清經,悉心搜求散失的楊、許手書上清經訣真跡,編纂了專門記述上清派早期教義、方術及歷史的《真誥》以及《登真隱訣》《真靈位業圖》等二百餘卷道經,弘揚上清經法。經他及眾弟子數十年的苦心經營,上清派的教理和組織逐漸完備。實際上,當時茅山已成為道教上清派的中心,後來上清派即被稱為「茅山宗」。

地理位置

茅山位於江蘇省的西南部,常州的西部,距常州大約60公里,南北約長10公里,東西約寬5公里,面積50多平方公里。宛如一條綠色 蒼龍橫臥於江蘇省句容、金壇、溧水、丹徒、丹陽五大縣(市)之間。主峰大茅峰,似綠色蒼龍之首,也是茅山的最高峰,海拔372.5米, 雖不算高,但常言道:山不在高,有仙則靈!茅山有四大特點: 一、風景秀麗,景色怡人,素有九峰、十八泉、二十六洞、二十八池之勝景,還有眾多星羅棋布的廳岩 怪石,使茅山形成了一種奇特而又美妙的大自然風格。 二、茅山以它的道教聖地而著稱。茅山成為道教上清派的發祥地,被後人稱為:「第一福地,第八洞天」,享有"秦漢神仙府,梁唐宰相家"之美譽。 三、茅山還是新四軍蘇南抗日根據地的中心。茅山被毛主席列為全國六大抗日根據地之一。 四、茅山是六、 七十年代, 知識青年上山下鄉接受革命傳統教育的地點,六七千名常州知青這裡留下了一代青年的青春和熱誠,為茅山的開發留下了不可磨來的功績。

自陶弘景以後,茅山宗人才輩出,其影響日漸擴大,唐宋時期益盛。唐代茅山道士王遠知、潘師正、司馬承禎李含光等,極得唐宗室的尊崇。他們時被禮請入京,或問道,或建醮,出入禁中,備受禮遇。朝廷又常為茅山宗建觀、賜田產,敕封茅山長生之林,禁止樵採、田獵。唐代社會上最顯要的道士多來自茅山。當時有「茅山為天下道學所宗」之譽[2]

宋代茅山宗歷代宗師多得宋室所賜「先生」稱號,至劉混康任嗣法宗師時臻於極盛。哲宗曾召他為皇后孟氏治病。紹聖四年(1097),敕命江寧府將其所居茅山潛神庵擴建為元符觀。徽宗即位後,敕令擴建元符觀為「元符萬寧宮」,並賜劉混康九老仙都君玉印、玉劍,又親書《度人經》《清淨經》《六甲神符》賜之。劉混康死後,徽宗追贈為「葆真觀妙沖和先生、太中大夫」。「三茅崇奉之嚴,未有盛於斯時也」。茅山宗從南朝梁至北宋,鼎盛數百年,一直為道教主流。南宋以後,逐漸衰微,但仍傳承不絕,且時有高道名於世。

至元代,名道士杜道堅入覲元世祖,奉璽書提點道教,住持杭州宗陽宮,皇慶元年(1312),仁宗授號「隆道沖真崇正真人」。其後,又有茅山道士張雨,以能詩善畫享譽於元後期。元成宗大德八年(1304),元室封三十八代天師張與材為正一教主,總領三山符籙,茅山宗上清宗壇歸併入正一道。它作為道教的一宗,雖仍有傳承,但已是強弩之末了。

在中國道教史上。茅山宗有着重要地位,它不僅在隋唐時期成為道教的主流,而且對道教理論和修煉方術也有較大貢獻,組織制度也較健全。因而它在諸符籙派合併為正一道之前,能與龍虎宗、閣皂宗鼎立為符籙三宗之一,合併以後,又能以小宗單獨承傳直至近代。

視頻

茅山宗 相關視頻

茅山旅遊宣傳片
蘇華仁道長講解玉真公主和司馬承禎的修道經歷

參考文獻

  1. 茅山宗起源,東方資訊,2018-5-10
  2. 去茅山,帶你見識真正的茅山道士,搜狐,2015-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