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監獄圍牆遺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臺北監獄圍牆遺蹟位於臺北市大安區金山南路二段44巷(在愛國東路底、金山南路交叉口附近),也是現今中華電信台北南區營運處(電信金山大樓)的周圍。分據中華電信台北南區營運處南北兩端各百公尺的兩石材邊牆,不但是臺北府城城牆僅存的遺蹟,也是臺灣日治時期臺北刑務所的四周圍牆。[1]
歷史背景
- 1895年時,台灣邁入日治時期。
- 當時的臺灣總督府為了維持社會治安與鎮壓反日運動,研擬興建臨時性監獄。
- 在台灣北部方面,總督府特地將位於台北城內的清朝參府衙門略加修改,成為台灣第一座西方式監獄,而名稱就定為台灣總督府台北刑務所。
拆城與興建監獄
- 在城內興建刑務所同時,入台北城後的日本統治者,於1899年公告第一次市區改正計畫後,開始以街地整理與貫通道路為由,動手拆除台北府城城牆及城內文廟、武廟。
- 台灣總督府並將台北石城城牆的安山岩與唭哩岸石堆積於城外四處。
- 1904年底,除了刻意留存的四座城門之外,台灣總督府幾乎已將台北城所有城牆拆除。
- 從南城牆拆除的石材,則大多運往南門附近。
- 1910年代左右,以台灣總督府主導的維護治安與鎮壓行動日漸興盛,台籍犯人增多。
- 為此,總督府特別使用城牆遺留下的石材興建新的台北刑務所,而此刑務所即為戰後的台北監獄。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
- 當時充當犯人牢獄的該刑務所,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後仍被中華民國政府拿來當作關押犯人的「臺北監獄」,設於圍牆內的該監獄直至1963年才漸次拆遷移監,僅存四周圍的邊牆。
- 今日建物全部拆除殆盡的臺北監獄,只剩南北兩邊,高約三公尺,長約百餘公尺的石牆。而該兩堵牆所用石材,大多取自1900年臺灣總督府所拆除的臺北城東與南城牆所遺留下來的安山岩及唭哩岸石。
- 因為有著雙重且二維的歷史空間標定,因此於1998年被台北市政府指定為市定古蹟。
其他
行刑所在
文物展示
2017年,臺北捷運萬大線人行道側溝工程挖到清代台北城城牆被日本政府拆除後的石材移到前公賣局後方做的排水溝遺址,開挖部分並無涉及捷運站體施工,文化局將協助捷運局原地保留回填處理,挖到的遺跡也考慮以捷運北門站現有的文物展示方式處理。[2]
外部連結
視頻
參考文獻
- ↑ 臺北監獄圍牆遺蹟,台北市大安區公所
- ↑ 獨家》捷運萬大線挖到古城牆?議員籲捷運局停工,自由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