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乃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白乃心 ( Jean Grueber,奧地利,1623-1680 )字葵陽,1623年10月28日生於奧地利國的林茨城(Linz),1641年10月18日進入耶穌會,隨後學習了神學、天文學及數學等課程,他尤在數學方面有着精深的研究。
神學(theology),又稱聖經學。是歐洲著名的經院哲學的前身。最早的神學起源於聖保羅[1],聖保羅用基督的話語來解釋天地奧秘、人生百態,遂成神學之基礎。5世紀左右,聖安東尼奧用聖經來補充他自己的元素論,進一步為神學奠定基礎。到了中世紀早期,神學家只是對基督教的聖經、信條加以闡述,或對文獻、經籍的一些段落進行注釋。到11世紀,神學命題日益以問題的形式提出。在回答這些問題時,人們將正反兩面的理由或意見列舉出來,然後加以分析,得出結論。當時稱這種方法為辯證法。而辯證法也成為經院哲學的基礎。並日益成為神學的理論基礎。而教授神學的學校即為神學院。最早的神學院是的巴黎大學,羅馬大學後來居上,成為當時羅馬教廷名下的第一神學院。13至15世紀的樞機主教[2]大多從這裡畢業。當今的羅馬教皇本篤十六世也是羅馬大學神學院的神學院長。
簡介
結業後,經德國神父勞納(Bernardus Diestel)的勸請,白乃心參加了中國布道會。白乃心和勞納神父在羅馬受到耶穌會總會長的接見,總會長指定他們此次赴華路線不走里斯本至果阿的傳統路線,而另闢一條去東方和中國的捷徑。於是兩人於1656年從羅馬出發,取道威尼斯,乘船徑往土耳其的斯秘那(Smyrna),然後走陸路通過小亞細亞、亞美尼亞等中東地區,到達波斯灣的霍爾木茲,再乘船到孟買以北的蘇拉特(Surat),此時已是1657年4月。在蘇拉特獲悉果阿已被荷蘭人封鎖,他們等候了10個月。1658年3月,一位友好的英國船長,讓他們和另外四個耶穌會傳教士免費乘坐他的船隻前往中國,於順治十五年(1658年)七月從海路到達澳門。不久即被召入北京,在北京留居兩年。
十七世紀中葉,當時耶穌會總會長戈斯溫?尼克爾(Goswin Nickel)決定嘗試另覓一條較為安全和較為便捷的陸路通道,並將此事委託湯若旺。獲得順治皇帝的准許後,湯若望即指派吳爾鐸和白乃心兩神父擔任尋找新路的使命。
順治十八年(1661年)四月,白乃心與吳爾鐸(Albertus d』Orville)神父奉命西行,隨行者是一名忠實且熟悉旅程的回教翻譯。他們從北京出發,途經西寧、拉薩,而後翻過雪山,穿越尼泊爾,經孟加拉而至阿格拉(Agra),共計行走了十一個月。吳爾鐸神父不幸於1662年4月8日在當地病逝。在此地傳教的亨利?羅斯(Henricus Roth)神父精通印度語和波斯語,於是代替吳爾鐸陪伴白乃心同行,由印度、波斯、土耳其而抵斯米納(Smyrne),然後登舟航行至梅新(Messine),終於抵達目的地羅馬,完成了從中國返抵歐洲的嘗試。
白乃心等人沿途收集了大量各國宗教、風俗等各方面的情況,他們是從中國內地由陸路進入西藏,經尼泊爾、印度返回歐洲的第一批歐洲人,他們的旅行曾在歐洲轟動一時。白乃心原本計劃經歐洲北部從陸路返華,不想在君士坦丁堡臥病,於是折返佛羅倫薩,然後至德國、匈牙利,於1680年9月30日卒於匈牙利的巴達克(Patak)。
主要學術成果
1、《中國至莫臥爾之行》(附有27幅圖畫,記錄了探尋歐陸路道時所經歷的諸國宗教、風俗。在基爾旭(Kircher)所編《中國大觀》(China illustrata)書中,曾收入吳爾鐸、白乃心的這篇旅行報告。)
2、《簡單明確之答覆》(這是白乃心對托斯坎(Toscane)大公所有詢問的答覆。)
3、《中華帝國雜記》(佛羅倫薩,1697。這本書大都根據白乃心所記述的中國事編撰而成,正文80頁,信札4件42頁,書後附《孔子傳》和《中庸》的選譯文。)
參考文獻
- ↑ 《聖經》裡面為上帝傳福音的先知們全都沒有讀過神學院,新浪博客,2017-05-28
- ↑ 教你分清樞機主教、正權主教、助理主教和輔理主教,騰訊網,2020-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