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王立群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王立群
出生 (1945-03-14)1945年3月14日
安徽省霍山縣
國籍 中國
民族
教育程度 河南大學
職業 學者、教授
知名作品 《王立群讀<史記>》系列、《中國古代山水遊記研究》、《現代〈文選〉學史》



王立群,生於安徽省霍山縣,祖籍山東省新泰市 [3],著名文化學者。 主攻兩漢魏晉南北朝文學研究,中國《史記》研究會顧問,中國《文選》學會副會長。

2006年,登上中央電視台《百家講壇》欄目,講述「王立群讀《史記》」系列人物並出版相關圖書,是十年來連續在《百家講壇》擔任主講人的學者。2013年,擔任青歌賽評委。2015年參加安徽衛視《中華百家姓》節目,與錢文忠蔣方舟共同擔任分享嘉賓。

先後出版《現代<文選>學史》(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文選>成書研究》(商務印書館)、《中國古代山水遊記研究(修訂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等代表性著作。在《文學評論》、《文學遺產》等國內權威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50餘篇。

  • 現為河南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古代文學學科帶頭人,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名師,河南省省管專家,河南省文史館館員,河南省教學名師。[4]
  • 曾榮獲河南省、國家高校教學名師獎,河南省十大師德標兵、十大教育年度人物稱號,河南省政協第十屆委員會委員。

人物經歷

  • 考學史

高中生「直升」研究生

1965年,王立群參加高考,感覺考得很好,報的志願是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但由於政審的原因,他沒等發榜就到開封市一家小學當起了代課教師。在小學教書的7年時光中,他教過語文、數學、書法、美術,甚至還教過音樂。為了教音樂,他用一星期時間學會了腳踏風琴。此後,他又在中學教了7年書。

1977年恢復高考時,王立群已經32歲。按當時的規定,超過30歲的考生必須是1966、1967、1968三屆的高中生,因為這三屆沒有參加過高考。王立群是1965年畢業的高中生,參加過高考,不符合報考條件,錯失了高考機會。 1978恢復招收研究生,王立群當即下了考研的決心,並決定就近報考河南大學中文系中國古代文學專業。高中生直考研究生困難很多,一是沒有教材,二是沒學過大學課程,三是工作繁忙。「當時最頭疼的是外語,我高中時代學的是俄語,丟了14年,重新撿起來非常不易。」王立群說,他向單位同事借了一套西安交通大學的工科《俄語》教材,啃了大半年,竟然考過關了。提起當年的政治考試,王立群有點興奮:「當時沒有政治經濟學教材,剛好開封市委組織部發了3本政治經濟學宣傳小冊子,很薄,我一天啃一本。第四天,我看了艾思奇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政治課一共複習了四天,考了91.5分,是我考得分數最高的一門課。」

順利考上研究生和後來進入《百家講壇》一樣,都是王立群人生中的重要轉折點。

  • 治學史

《史記》成就他的人生

激發起王立群對古代文學狂熱的是《史記》,留校任教後他講授的漢魏六朝文學中有《史記》,在《百家講壇》他面向全國觀眾講述的仍是《史記》——從來沒有一本書能夠像《史記》一樣,對王立群產生了如此深遠的影響。

1966年,在一所小學做代課教師的王立群第一次接觸到《史記》。那時「文革」剛開始,學生砸了小學的圖書室,學校僅存的一部《史記》被學生當作「四舊」扔到了院子裡。住在學校的王立群趁着夜色,把被丟棄的《史記》撿回了家,此後就開始讀《史記》,雖然有些地方看不明白。

從那時算起,《史記》伴隨他已有40年了。王立群常常感慨道:「真正讓我讀懂《史記》的是經歷,是『文革』,是現實。人們往往說讀書讓人讀懂現實,但我的體會,常常是現實讓我讀懂了《史記》。」

1982年,王立群研究生畢業留校,在河南大學開的第一門課是中國古代文學,內容就包括《史記》。

隨後的24年,他由講師成長為教授、博士生導師,但《史記》始終是他最喜愛講的典籍。

2005年年底,央視《百家講壇》到河南大學海選主講人時,王立群憑着對項羽的獨到解讀而勝出。

繼《漢代風雲人物》之項羽呂后系列獲得成功之後,從2006年6月開始,王立群開始為《百家講壇》錄製一部規模更為龐大的節目——《王立群讀史記》。這部系列節目播出時間要遠超項羽、呂后系列,從2007年1月6日開始,每周六、周日播出,將貫穿2007年全年。該節目從漢武帝開始,講述西漢中葉的人物群像,用現代視角來解讀歷史人物,用現代視角為觀眾描繪出了具有曠世才能而又狂妄自大的項羽、兇殘暴虐而又具有政治家風度的呂后、好大喜功的漢武帝、刁蠻任性的陳阿嬌、褒貶不一的秦始皇等一個個鮮明的形象。

《王立群讀史記》開篇講的是漢武帝。王立群解讀漢武帝的視角與電視劇《漢武大帝》有什麼區別?王立群說,《漢武大帝》是一部成功的影視作品,但其在尊重歷史事實的前提下有一定程度的虛構。「比如李廣之死,《漢武大帝》說李廣是戰死疆場,而《史記》的記載是李廣自刎而死。我講李廣,只能講他悲憤自殺,而且要重點分析李廣自殺的原因,因為這是歷史事實。《百家講壇》只能尊重歷史記載,不能有任何虛構。」 已經播出的還有秦始皇劉邦宋太祖宋太宗

紮實的史學知識加上淺顯易懂的語言,王立群將《百家講壇》倡導的學術品位和大眾口味有機的結合起來。在《百家講壇》講呂后、項羽時,他講了匈奴單于給呂后的言辭粗魯的「求愛信」,還打趣說呂祿、呂產因缺少手機而聯繫不暢,又用公安部長、國防軍等詞語把觀眾逗得樂不可支。「其實《史記》中的很多原文我都能背下來,但我不能那麼講,必須轉化成現代漢語。」王立群說。

學術成果

  • 課題研究

研究方向:主要研究方向為兩漢魏晉南北朝文學。

研究成果:研究成果主要集中於古代山水遊記研究、《文選》研究、《史記》研究三個方面。 [14]

項目: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文選〉版本、注釋綜合研究」(02BZW023)和全國高校古委會項目「歷代〈選〉學文獻輯考與研究」(0329)的研究。

  • 專著論文
  1. 1996年ẜ《中國古代山水遊記研究》 河南大學出版社
  2. 2003年ẜ《現代〈文選〉學史》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3. 2005年ẜ《〈文選〉成書研究》
  4. 2007年ẜ《王立群讀〈史記〉之漢武帝》
  5. 2008年ẜ《王立群讀〈史記〉之項羽》
  6. 2008年ẜ《王立群讀〈史記〉之呂后》
  7. 2008年ẜ《王立群讀〈史記〉之秦始皇》
  8. 2008年ẜ《中國古代山水遊記研究》(修訂本)
  9. 2010年ẜ《遊走在歷史與現實之間》
  10. 2011年ẜ《王立群讀史記之大風歌》
  11. 2012年ẜ《讀史有學問》
  12. 2012年ẜ《追問大歷史》
  13. 2012年ẜ《王立群讀宋史之宋太祖》
  14. 2012年ẜ《王立群讀〈史記〉漢武大帝》全本ẜ
  15. 2013年ẜ《王立群讀史記之無冕女皇呂后》ẜ
  16. 2013年ẜ《王立群讀宋史之宋太宗》上下冊
  17. 2014年ẜ《〈文選〉版本注釋綜合研究》ẜẜ
  18. 2014年ẜ《現代〈文選〉學史》ẜẜẜẜẜẜẜ
  19. 2014年ẜ《王立群智解成語1、2、3》ẜẜẜẜẜ
  20. 2015年ẜ《王立群智解成語4》ẜ
  21. 2015年ẜ《〈文選〉成書研究》
  22. 2015年ẜ《中國脊樑—王立群解讀華夏歷史人物》
  23. 2016年ẜ《為官之道:王立群智解成語5》
  24. 2016年ẜ《家風家訓:王立群智解成語6》
  25. 2016年ẜ《千古一帝秦始皇》上下冊
  26. 2016年ẜ《王立群讀〈史記〉之文景之治》
  27. 2016年ẜ《歷史從未走遠—王立群讀史札記》
  28. 2017年ẜ《王立群智解成語套裝全4冊》
  29. 2018年ẜ《賞詞如風—王立群品讀經典詩詞1》
  30. 2018年ẜ《賞詞如月—王立群品讀經典詩詞2》
  31. 2019年ẜ《人間煙火皆是詩—王立群品讀經典詩詞3》
  32. 2019年ẜ《大風起兮雲飛揚:漢高祖劉邦》全二冊
  • 學術論文
  1. 《文選》次文類作家編序研究 《文學評論》2004年第3期
  2. 遊記的文體要素與遊記文體的形成 《文學評論》2005年第3期
  3. 晉宋地記與山水散文《文學遺產》1990年第1期
  4. 周貞亮《文選學》與駱鴻凱《文選學》《文學遺產》2001年第3期
  5. 《文選》成書考辨 《文學遺產》2003年第3期
  6. 《超越舊成說 開拓新領域——關於〈文選〉研究的斷想》,《文學遺產》2005年第2期
  7. 先唐學士考 《中國典籍與文化論叢》第7輯
  8. 從綦毋邃注看宋刻本《文選》注的演變 《文獻》2004年第3期
  9. 司空曙詩集版本考 《文獻》1998年第2期
  10. 「昭明太子十學士與《文選》成書 《新國學》2005年
  11. 歷史的建構與文學傳播 《文學評論》2011年第6期,新華文摘2012年第6期全文轉載

人物成就

  • 2002、2003年,連續二年獲河南省社科優秀成果三等獎。
  • 2004年,獲河南省社科優秀成果二等獎。
  • 2002、2003、2004、2005年,連續四年獲河南省教育廳社科優秀成果一等獎。
  • 2006年1月,被評為「2006河南省十大教育年度人物」。
  • 2006年9月,獲河南省「十佳師德標兵」。
  • 2008年1月,入選第二屆河南十大教育新聞人物。
  • 2008年7月,當選為2008北京奧運會火炬傳遞開封段第一棒火炬手。
  • 獲河南省第二屆高等學校名師。
  • 2009年,獲河南省勞動模範。
  • 2009年,教育部第五屆高等學校教學名師。
  • 2011年,獲河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
  • 2019年,當選「河南省突出貢獻」教育人物。 [2] 

人物故事

  • 結緣《史記》

1966年「文革」伊始,時任小學代課教師的王立群第一次接觸到《史記》:學生砸了小學圖書室,僅有的一部《史記》被當作「四舊」扔到院子裡,王立群趁着夜色把這本書偷偷撿回家。從此,這部無與倫比的偉大史書伴隨了他40多年,成為他後來精研歷史的精神動力。

  • 任青歌評委

從2013年4月1日開始,停辦一年的青歌賽在央視拉開大幕,「明星講師」王立群應邀作為綜合素質評委的亮相,成為大賽的亮點。[5]
頗受爭議

自青歌賽一開始,王立群便成為爭議的焦點。有人質疑他在點評過程中喧賓奪主,顯示博學,點評囉嗦,有點像上歷史課。有人吐槽他的點評不夠幽默,「喊莫言來救場」。但更多人表示了對王立群點評風格的喜愛之情,他點評時說的不少妙語,正在被人們迅速轉發。如「過錯是暫時的遺憾,錯過是永生的遺憾!」「命運就像掌紋,雖然曲折,但是卻可以自己掌握。」百度貼吧上還有網友在把他與同樣當過青歌賽評委的余秋雨做比較,表示喜歡王立群的溫文爾雅,謙虛謹慎,娓娓道來。被各種吐槽、批評、爭議之時,王立群始終保持着溫穩的姿態,未做任何回應,也未接受過其他報刊專訪。
回應質疑

在記者的一再爭取之下,2013年4月10日,王立群首次露面回應爭議,接受了深圳晚報的獨家專訪。他坦誠並堅定地表示:「我沒有什麼壓力。我知道我在做什麼,我知道我做對了什麼。當評委就是要說話的,這是一份責任,一份擔當。點評風格亦不會改變。必須說的絕對要說。」

深圳晚報在採訪時候問道:您在講「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時,我看到很多評委也在認真聽,徐沛東老師說「長知識了」。但您似乎說了一句:「有的觀眾感覺不耐煩了,但該說時還是要說。」這句話有些意味深長。

王立群教授回答道:沛東老師是一位可以深交的好朋友。我們倆每天下午4點鐘左右到電視台,第一件事就是看試題,此前我們完全不知道今天有什麼題。接下來是分任務。哪道題沛東老師講,哪道題我講。至於發言的先後順序,都是現場隨機而定。接着是仔細想想怎麼點評,確定每一套題需要重點點評的題,一般都是文化含量重,或者是非常必要的題。選手的回答千變萬化,你想都想不到,所以,還得有一些臨場發揮的題目。「樂山樂水」這道題的文化含量較重,我說那句話是想提醒觀眾朋友,「樂山樂水」還是值得聽一下的。有些觀眾只想聽歌,有些觀眾只想聽文化素質題,而且全家一塊兒答。這是興趣點不同,很正常。[5]

  • 任歷史顧問

高希希拍攝電視劇《楚漢傳奇》,王立群擔任歷史顧問。

在談到自己怎麼做歷史顧問時,王立群教授說他主要負責三件事:第一,看劇本,把握基本的史實;第二,把握歷史人物,向演員介紹歷史上這些人物的性格、經歷;第三,把關細節,避免穿幫鬧笑話。王立群特別誇獎了劉邦的扮演者陳道明和范增的扮演者孫海英,說他們對角色研究深入,準備非常充分,尤其是陳道明,為了演好劉邦這個角色,已經整整準備了六年之久,可見其用心良苦。 [6]

  • 擔綱中國詩詞大會嘉賓

王立群老師擔綱第一第二兩季中國詩詞大會嘉賓,他的點評都有上佳的表現,例如王老師在點評的杜甫的《望岳》時說,每當讀到這首詩時就會想起兩個成語「鍾靈毓秀」和「登峰造極」,杜甫那麼年輕就立下了「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志向,而泰山成就了杜甫「登峰造極」之夢,最終杜甫登上了中國詩歌的頂峰,這對青年人是很有教育意義的 [7]

又如在點評杜甫《贈花卿》中一句「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時說學界對這兩句的解釋是有爭議的,這是因為對歷史背景缺乏了解。這兩句表面上式讚美樂曲,實質是委婉地諷諫花卿,此曲只有天子才能聽,你僭越了。事實上學校語文老師對這兩句詩在解釋上的爭議很少注意,學生也不求甚解想當然地理解了[8]

再如在點評宋之問的《渡漢江》中的一句「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時指出,宋之問所以近鄉情怯是因為怕聽到家人的消息,怕家人因自己(不光彩)的故事受到牽連。不是一般人賞析所解析的「越走近故鄉,內心就越激動而恐慌。」[9]

參考資料


相關視頻

  • 王立群教授:中國古代是如何應對瘟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