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王永慶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王永慶
File:王永慶.jpg
個人資料
性別
出生 (1917-01-18)1917年1月18日
22px 日治臺灣臺北廳新店支廳新店區直潭莊
逝世 2008年10月15日(2008-10-15)(91歲)
美國紐澤西州
墓地 22x20px 臺灣新北市林口區長永紀念福園
國籍 Template:EOJ(1917年-1945年)
22x20px 中華民國(1945年-2008年10月15日)
配偶 郭月蘭(元配)、楊嬌(二房)
李寶珠(三房)
兒女

二房長子:王文洋
(1951-04-02) 1951年4月2日(73歲)
次子:王文祥
(1965-03-25) 1965年3月25日(59歲)
二房長女:王貴雲
次女:王雪齡
三女:王雪紅
(1958-09-14) 1958年9月14日(66歲)
三房長女:王瑞紀
次女:王瑞華
三女:王瑞瑜
(1961-06-01) 1961年6月1日(63歲)

四女:王瑞慧
五女:王瑞容
父母 王長庚王詹樣
親屬 高祖母 :許雪娘
曾祖父母:王天來清朝光緒年間歿)、林謹
伯祖父:王清純王秀木王瑞吉
祖父母:王添泉蔡富(元配)、蘇好(生母)
叔祖父:王福山、王清江
伯父:王東平
叔父:王水源
姑姑:王辛
3兄弟、6(?)姐妹,一共9個小孩;王永成(大弟,1944年歿)、王永在(小弟,2014年歿)、大姊王罔市、大妹王銀燕、二妹王銀尾、三妹謝王銀桂(小10歲)、四妹王銀英[1]
職業 企業家台塑企業創辦人
漢語名稱
簡化字 王永庆
繁體字 王永慶
漢語拼音 Wáng Yǒngqìng
閩南語白話字 Ông Éng-khèng

王永慶(1917年1月18日-2008年10月15日),臺灣新北市新店區人,祖籍福建省泉州府安溪縣,生於臺灣日治時期臺北廳新店支廳新店區直潭莊、逝世於美國紐澤西州。為臺灣著名的企業家、台塑集團創辦人,被譽為臺灣的「經營之神」與「臺灣的松下幸之助」。他的座右銘為:「勤勞樸實」,也一生奉行勤儉持家的態度,善用投資人的每一塊錢。 在台灣山林史佔有一席之地。

經歷

15歲小學畢業後,先到茶園當雜工,後來又到一間米店當學徒。16歲時用父親所借的200元自己開辦了一家米店,之後又經營過碾米廠、磚瓦廠、木材行、生產PVC塑膠粉等等,1954年籌資創辦了台塑公司。被譽為「經營之神」。1985年與其弟王永在捐贈一億元台幣給政府,在當時是私人捐獻破紀錄的數字。

早期王永慶旗下擁有號稱「台塑四寶」的台塑(1301)、南亞(1303)、台化(1326)、台塑化(6505)石化四家企業,後來又增加福懋(1434)及南科(2408)、華亞科(3474)與南電(8046),台塑集團上市公司家數由「四寶」、「六寶」增為「八寶」,2006年台灣小松電子又將成為第九寶,台塑集團跨足醫療業、生化科技業、火力發電廠、汽車業、石化業、電子業、矽晶圓、廚餘回收……等大型產業。特別是1993年麥寮六輕工程「填海成金」的計劃成功,使得臺塑集團營收規模迅速膨脹,2006年產值直逼2兆新台幣,佔台灣一年的總產值約7%左右。

王永慶毅力驚人,中年以後堅持每天跑步一個小時,風雨無阻,數十年如一日,王永慶先生說:「跑步很辛苦,也很枯燥,但是為了身體健康,就必須持之以恆地跑下去,久而久之,像是日常工作之一,而不覺得辛苦了。」然後再做自己發明的「毛巾操」做體操,天天如此,即使出差在外也不例外。七十多歲以後,才在醫生的建議之下,改以步行、打坐養生。

依據《福布斯》雜誌2004年的統計資料,台塑的王永慶,和鴻海集團的郭台銘,以身價都是二十八億美元,並列台灣第一富豪,世界排名188名。事實上,王永慶最大的財產,並非來自於國內,而在美國。但一般認為王永慶個人財富被嚴重低估。王永慶在全球財富排名應該在九十五名之前。2005年台塑集團獲利近70億美金(2400億台幣)。2006年5月台塑集團市值高達1.8兆台幣,王永慶個人財產54億美金。

2006年6月5日王永慶以90歲高齡正式宣佈交棒,由原總經理李志村接任台塑董事長,王永在長子王文淵擔任總裁,王永慶女兒王瑞華出任董事及副總裁,臺塑集團正式步入二代經營。

家庭

王永慶娶有3房,分別是郭月蘭廖嬌李寶珠。其中大房郭月蘭並未替王永慶生下一兒半女,二房廖嬌為王家生下了2男3女,三房李寶珠則生下了5位千金。其中王文洋王文祥王雪紅皆為二房所生。另外王文淵則是王永慶弟王永在所生。

隨著王永慶逐漸邁向高齡,接棒問題一直是台塑集團最大的隱憂。1995年發生呂安妮事件,王文洋因婚外情打亂了王永慶接班部署,王文洋被迫離開臺塑集團。在王永慶的接班佈局中,他很低調地進行接班作業,2002年4月,王永慶在臺塑集團總管理處下成立「五人決策小組」,2003年,王瑞華進入「決策小組」,臺塑集團集體領導團隊變成「六人決策小組」,成員有楊兆麟、王瑞華、王文淵王文潮吳欽仁李志村六人,作為集團接班的過度平臺。其中王文淵、王文潮、王瑞華是王氏家族成員。2006年6月王瑞瑜加入六人決策小組,成為七人決策小組。

王永慶辭去長庚大學明志科技大學長庚技術學院三校董事長,由其大女婿楊定一接棒。

回顧王永慶存瑞士銀行400億,子女取錢,銀行:交300億「遺產稅」

八卦澀會家 2024-12-20 13:26 河南

前言

瑞士銀行一直以來都享有「世界上最安全的銀行的殊榮」,也正是因此,不少富豪都會選擇把財產寄放在瑞士銀行之中。

作為台灣省知名富豪,王永慶就曾在瑞士銀行存了整整400億元的絕財產,而等到王永慶去世之後,他的子女們想去把父親的遺產給取出來,卻沒有想到,不僅沒有取出來這400億元,甚至還要先交300億的「遺產稅」。

得知這個結果之後,王永慶的子女也是傻眼了,出生這麼多年,也去過不少的銀行存款,可從來沒聽說過什麼「遺產稅」。

那麼,整件事情究竟是怎麼回事?為什麼取出來親生父親的遺產還要交「遺產稅」?

取錢卻被告知需要交「遺產稅」

2008年10月15號,92歲高齡的王永慶結束了自己傳奇的一生,在美國病逝。

作為豪門中的中心人物,王永慶去世後的葬禮規格也是極高,邀請了不少的商界頂尖人物,一同送了王永慶最後一程。

在為父親舉辦完葬禮之後,由於出身豪門,財產的爭奪自然是必不可少,也是在這個時候,王永慶的子女們都盯上了父親生前存在瑞士銀行的400億巨款。

為了能夠拿到這400億的巨額遺產,王永慶的子女們馬不停蹄的去往了瑞士銀行,紛紛表明了自己的身份,想將父親生前存下的400億元給取出來。

在聽到王永慶子女們的要求之後,瑞士銀行的工作人員也是第一時間進行了相關的手續安排。

看着工作人員忙碌的樣子,王永慶的子女們也是十分期待,想着這次瑞士之行終於能夠取出父親的巨額遺產了。

但讓他們沒有想到的是,工作人員在進行了查詢之後,卻十分遺憾的告訴他們,想取出這400億元的遺產就得先交300億的遺產稅。

聽到工作人員的話,縱使是見多識廣的豪門子女也都愣在了原地,,存存取取這麼多年,可從來沒聽說過哪家銀行有「遺產稅」這一說。

為了能夠順利取出父親留下的巨額遺產,王永慶的子女們不得不走上了維權的道路,無論如何也要把父親的遺產給取出來。

農村土娃娃到台灣「經營之神」

別看王永慶現如今是億萬富翁、隻手遮天,但在他剛開始創業的時候,啟動資金卻只有200元,從200元到身價過億,王永慶的一生可謂是充滿了傳奇色彩。

1917年,王永慶出生在了台灣直譚,由於祖輩是為了逃難來到台灣的,王永慶的家庭條件也並不好,靠着種茶維持着一家人的日常生活。

打小時候起,王永慶就開始跟着父親上山採茶做農活,只為了分擔一些壓力,可即便如此,王永慶仍舊不是家中最受寵的孩子,更是在15歲的時候被父親送到了當地的米鋪之中當學徒。

雖然彼時的王永慶只有15歲,但年紀小小的他就明白了一直在別人手底下打工是沒有出路的。

也正是因此,在米鋪中工作的這段時間,王永慶除了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之外,還一直在默默的觀察了解着賣米當中的門道。

在米鋪學到了不少經驗之後,王永慶便離開了米鋪之中,向父親借了200元的台幣在家附近開了一家米鋪。

一般來說,米鋪為了利益最大化都會在米中摻雜一些沙子或者缺斤少兩,最開始的時候,前來買米的顧客在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還會進行理論,而隨着這樣做的商家越來越多,顧客們也就默認了這項「規則」。

面對其他米鋪缺斤少兩的行為,王永慶並沒有同流合污,而是堅持誠信經營,從來不會出現缺斤少兩或者摻沙子的情況。

也正是因為王永慶實在是太實在了,他的米鋪生意也是一天比一天好,不僅賺回來當初向父親借的200元更是賺了個盆滿缽滿。

然而在王永慶的米鋪蒸蒸日上的時候,他卻在1942年的時候毅然決然的賣掉了米鋪,轉而做起了木材生意。

而之所以會放棄米鋪轉到木材市場,也是因為受到了二戰的影響,二戰結束之後,世界各國都開始大量購入木材,但可惜的是,彼時生產木材的商家並不多,也正是因此,木材也成為了稀缺貨。

為了抓住這個機會,王永慶毫不猶豫的賣掉了自己的米鋪,將這些年攢下來的所有積蓄都拿出來包下了整整50畝地,只為了種樹。

不僅如此,王永慶甚至還會跑到別的地方購入優質木材,只為了手中的存貨能夠多一些。

雖然王永慶的行為沒能得到家人的理解,但隨着時間的流逝,他的家人們便發現王永慶的做法是對的,靠着木材生意,短短一年的時間,王永慶就賺取了5000多萬台幣,還被當地的人們冠以了「木材大王」的稱號。

1954年的時候,王永慶又在台灣省當局的竄搗之下建立了赫赫有名的台塑公司,只不過剛成立的時候並不叫這個名字,而是叫「福懋塑料公司」。

由於彼時的塑料業已經被美日等國家給壟斷,因此並沒有多少人看好這個行業,認為王永慶在這個時候建立塑料公司就是自毀招牌。

事實上,台塑公司剛建立的時候也的確如此,生產了整整四噸的PVC材料都沒能賣出去一噸,這可就愁壞了公司的高層人員。

就在大家認為王永慶會就此選擇放棄的時候,他卻做出了讓人意想不到的決定:斥重金又開了一家名叫南亞的塑料公司。

雖然和台塑公司一樣都是塑料公司,但南亞的主營業務卻和台塑公司不太一樣,台塑公司負責生產PVC,而南亞則負責加工這些從台塑公司中生產的PVC。

讓人感到神奇的是,經過南亞塑料公司加工後的PVC產品竟然還真的賣了出去,也是在這個時候,台塑公司轉虧為盈,一躍而上成為了世界PVC的領頭羊。

也是經此一戰之後,王永慶徹底在商界之中打出了名聲,就連不少有頭有臉的商業大佬也讚美他是「經營之神」。

成名立業之後熱衷做慈善

成名立業之後的王永慶除了經營自己的公司之外,更是沒有忘記自己身為知名企業家身上所背負的巨大的社會責任。

早在1978年的時候,王永慶就斥資在台灣省林口建設了一家名叫「長庚」的醫院,而之所以會起這個名字,正是為了紀念王永慶因病逝去的父親王長庚。

值得一提的是,到現如今為止,王永慶旗下的長庚醫院已經開設了多家分院,甚至還一路開到了首都北京,幫助治癒了不少的病患。

除此之外,愛國心切的王永慶更是沒少投資國家的建設工作,一直在以自己的方式默默關注着國家的工業發展。

在得知國家電力緊缺的情況之後,王永慶更是直接從美國的公司撥款30億美金,在漳州華陽修建了一座發電廠,這座由王永慶全資建設的發電廠成立之後,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國家發電緊缺的問題。

與此同時,王永慶還格外關注國家的教育事業,為了能夠幫助到更多的孩子,王永慶直接建立了長庚基金會。

基金會成立之後,王永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捐給山區一萬所希望小學,而為了低調行事不引起台灣當局的注意,王永慶十分貼心的將學校的名字取為了「明德小學」。

但可惜的是,王永慶沒能在活着的時候完成一萬所希望小學的夢想,截止到目前為止,王永慶所建立的長庚基金會已經為山區的孩子們建立了5000多所希望小學。

父親遺產至今未能取出

雖然王永慶的一生做了不少的善舉,但這也絲毫不影響在他死後子女們互相爭奪財產。

為了能夠將父親生前存下的財產給取出來,王永慶的子女們直接找到了當地政府想要他們給個說法。

早在2017年的時候,瑞士作為歐洲唯一的中立國突然開始向別的國家交換信息,各方面的保密性也差了不少,保密性差了那就代表着部分事情的審核也會寬鬆很多。

因此,王永慶的子女們便天真的認為只要他們拿出了和父親的血緣關係證據,就能夠把這筆遺產給拿出來了。

想到這個辦法之後,王永慶的子女們直接找到了瑞士政府,紛紛出示了證明自己是王永慶子女的證書。

看着眼前一張一張的證書,瑞士政府也是能夠略帶遺憾的表示,王永慶去世的時候已經是2008年,在那個時候,新條約並沒有產生法律效應,也就是說,想要取走這400億的巨額遺產,只有交300億「遺產稅」這一條路走。

雖然對瑞士銀行的行為和條例感到十分生氣,但王永慶的子女們也只能就此作罷,畢竟他們誰都拿不出300億元的天價數字。

結尾

王永慶的一生是豐富的是傳奇的,從那個只有200元台幣的窮小子到富可敵國的商界一代傳奇人物,他的人生履歷實在是讓人忍不住拍手叫好。

更難能可貴的是,王永慶在成家立業之後還能不忘國家,憑自己的一腔愛國之心支持着國家的建設,貢獻着力量,讓人肅然可敬。

同時,也通過王永慶的事情提醒一下大家,在去到銀行進行大額存款的時候一定要問清楚相關的規定條例,不要像王永慶的子女一般,直到今日都沒能把父親的遺產給取出來。

參見

參考資料

  1. 王永慶奮鬥傳奇 作者:郭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