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歌行·口中吐佛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放歌行·口中吐佛子》是南宋詩人汪莘的作品之一。汪莘是南宋的一位重要作家,著有《方壺存稿》。他自幼不羈,胸有大志。雖一生未仕,但他愛國憂民,有強烈的民族意識和鄙薄功名富貴、自甘淡泊的情懷及超脫的心境。其詩大致包括寫景詩、愛國憂民傷時詩、交友詩等。
“ |
口中吐佛子,腰間出神仙。 眉心紅日大如錢,腦宮誦經聲泠然。 瞿曇黃老去我久,可使舉世終無傳。 天亦若忌我,我自夢裹知其天。 團團清光中,本來面目常現前。 分明是真不是想,水中月影鏡中像。 自從別後見君稀,一朝邂逅成歡賞。 見亦不可擬,得亦不可強。 知音相逢只彈指,甃命遮寒且涵養。 芙蓉芰荷顛倒披,九天風露流肝脾。 俯觀人世不忍棄,世人棄我良非痴。 有時憤悶須痛飲,長安市上相追隨。 左挾田先生,右拍樊於期。 狗屠在前舞陽後,擊築叱起高漸離。 揚雄但能識奇字,未識以道御之無不宜。 一舞神鬼哭,再舞雷電飛。 三舞乾坤悉清淨,卻視萬物生光輝。 我衰不能作伊川,手把犁鋤墾蚯蚓。 亦復不能作呂望,垂絲磻溪上。 但願漢家宗社牢,化權何必吾人操。 但願紫微宮南太微北,中間七個能甄陶。 君不見張三裹青衫,李四著紫袍, 黃金轉多官轉高。孔丘盜跖那復辨, 長蛇封豕爭雄豪。我欲告天天肯否, 旁人竊笑婦搖手。不如開眼明月前, 莫教失清風后。杜子美, 李太折,清風為魂月為魄。 至今來往天地間,幾回獨把欄干拍。 |
” |
— [南宋]汪莘 |
作者簡介
汪莘(1155年~1227年)南宋詩人。字叔耕,號柳塘,休寧(今屬安徽)人,布衣。隱居黃山,研究《周易》[1],旁及釋、老。宋寧宗嘉定年間,他曾三次上書朝廷,陳述天變、人事、民窮、吏污等弊病,以及行師布陣的方法,沒有得到答覆。徐誼知建康時,想把他作為遁世隱士向朝廷薦舉,但未能成功。晚年築室柳溪,自號方壺居士,與朱熹友善。作品有《方壺存稿》 9卷,有明汪璨等刻本;又有《方壺集》4卷,有清雍正九年(1731年)刻本。
主要著作
汪莘關心國事。在《擊鼓行》中,他描寫擊鼓之聲徹天動地,"豺狼聞之腦門裂,狐鼠粉碎臭滿穴",表示了與惡勢力鬥爭的願望;在《游甘露寺》中寫道"聞道昔時兵可用,未知今日意如何。傷心南渡英雄盡,屈指中原歲月疏",對南宋當權者養兵不用、不圖收復失地作了嚴厲的批評。汪莘的詩學李白,如《群玉堂即事》起四句:"蓬萊道山到者稀,忽隨飆駕同來歸。天橫閬野望不盡,地絕瀛海如無依",想象豐富,然而才力有所不及,往往落盧仝窠臼。他的詩風格多樣,也不乏清新之作。如"好剪吳淞半江水,袖歸三十六峰前"(《三月十九日過松江二絕》);"怪得湖邊天色好,小舟爭載夕陽歸"(《晚晴即事》),喜借用前人成句或詩境而又能自出機杼,自然熨貼。
汪莘也善寫詞,自序中說他喜愛蘇軾、朱敦儒、辛棄疾[2]的詞。《四庫全書總目》認為他"所作稍近粗豪"。
視頻
放歌行·口中吐佛子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解析 |《周易》易理到底有哪些重要性? ,搜狐,2018-10-17
- ↑ 中華民族英雄匯第四十七期 | |辛棄疾:忠敏,搜狐,2018-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