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遇·之四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感遇·之四》 |
作品名稱: 《感遇·之四》 創作年代: 唐代 文學體裁:詩 作者:陳子昂 |
《感遇·之四》唐代文學家、詩人,初唐詩文陳子昂的詩。[1]
陳子昂的詩歌創作,鮮明有力地體現了他的革新主張,《感遇詩三十八首》,正是表現這種革新精神的主要作品,這些詩歌並不是同時之作,有的諷刺現實、感慨時事,有的感懷身世、抒發理想。內容廣闊豐富,思想也矛盾複雜。首先值得注意的是那些現實性很強的邊塞詩,例如他從征塞北時的作品《朝入雲中郡》,詩中對將帥無能,使邊民不斷遭受胡人侵害的現實,深表憤慨;在從征幽州時所寫的《朔風吹海樹》一篇中,又對邊塞將士的愛國熱情遭到壓抑表示深刻的同情;《丁亥歲雲暮》一篇更明白地揭發了武后開蜀山取道襲擊吐蕃的窮兵黷武的舉動。
詩詞正文
“ | <樂羊為魏將。
食子殉軍功。 骨肉且相薄。 他人安得忠。 吾聞中山相。 乃屬放麍翁。 孤獸猶不忍。 況以奉君終。 > |
” |
— <《感遇·之四》>,<詩詞名句網> |
鑑賞
這是《感遇詩》的第四首。詩人拈出兩則對比鮮明的歷史故事,夾敘夾議,借古諷今,抒寫自己對時事的深沉感慨。全詩質樸雄健,寄寓遙深。詩中寫了兩個歷史人物:樂羊和秦西巴。樂羊是戰國時魏國的將軍,魏文侯命他率兵攻打中山國。樂羊的兒子在中山國,中山國君就把他殺死,煮成肉羹,派人送給樂羊。樂羊為了表示自己忠於魏國,就吃了一杯兒子的肉羹。魏文侯重賞了他的軍功,但是懷疑他心地殘忍,因而並不重用他。秦西巴是中山國君的侍衛。中山君孟孫到野外去打獵,得到一隻小鹿,就交給秦西巴帶回去。老母鹿一路跟着,悲鳴不止。秦西巴心中不忍,就把小鹿放走了。中山君以為秦西巴是個忠厚慈善的人,以後就任用他做太傅,教育王子。
一個為了貪立軍功,居然忍心吃兒子的肉羹。骨肉之情薄到如此,這樣的人,對別人豈能有忠心呢?一個憐憫孤獸,擅自將國君的獵物放生,卻意外地提拔做王子的太傅。這樣的人,對一隻孤獸尚且有惻隱之心,何況對他的國君呢?他肯定是能忠君到底的。
現在要研究的是:陳子昂為什麼要寫這兩個歷史故事?他當時「遇」到了什麼事,因而有「感」要發呢?原來武則天為了奪取政權,殺了許多唐朝的宗室,甚至殺了太子李宏、李賢、皇孫李重潤。上行下效,滿朝文武大臣為了效忠於武則天,幹了許多自以為「大義滅親」的殘忍事。例如大臣崔宣禮犯了罪,武后想赦免他,而崔宣禮的外甥霍獻可卻堅決要求判處崔宣禮以死刑,頭觸殿階流血,以表示他不私其親。陳子昂對這種殘忍奸偽的政治風氣十分憤怒。但是他不便正面譴責,因而寫了這首詩。這首詩從表面上看,似乎是一首詠史詩,實質上是一首針砭當時政治風氣的諷諭詩。清代陳沆《詩比興箋》說它「刺武后寵用酷吏淫刑以逞也」,是道出了作者旨意的。
作者簡介
陳子昂,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屬四川)人。 唐代文學家、詩人,初唐詩文革新人物之一。因曾任右拾遺,後世稱陳拾遺。與司馬承禎、盧藏用、宋之問、王適、畢構、李白、孟浩然、王維、賀知章稱為仙宗十友。
陳子昂青少年時輕財好施,慷慨任俠,文明元年(684年)舉進士,以上書論政得到女皇武則天重視,授麟台正字。後升右拾遺,直言敢諫,曾因"逆黨"反對武后而株連下獄。曾兩度從軍邊塞,對邊防事務頗有遠見。聖曆元年(698年),因父老解官回鄉,不久父死。陳子昂居喪期間,權臣武三思指使射洪縣令羅織罪名,加以迫害,最終冤死獄中。
陳子昂存詩共100多首,其詩風骨崢嶸,寓意深遠,蒼勁有力。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登幽州台歌》[2]《登澤州城北樓宴》和組詩《感遇詩三十八首》《薊丘覽古贈盧居士藏用七首》等。1960年中華書局出版《陳子昂集校注》。[3]
視頻
參考資料
- ↑ 《感遇·之四》 詩詞文句網
- ↑ 登幽州台歌的人生哲理 快資訊,發布時間;2020-02-24 15:07
- ↑ 陳子昂詩詞全集(139)首), 詩詞名句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