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情懷皆是詩(鄒慧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少年情懷皆是詩》是中國當代作家鄒慧萍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少年情懷皆是詩
女兒大三。暑假回來,總喜歡立於鏡前,修正儀態,踐行笑露八齒之禮儀。
為逗笑取樂,遂提起一個名字,意味深長地問:見他……又如何?
女兒撲哧一笑:那當然是十二齒了。
那口氣,急切而喜悅;那神態,單純而可愛!
情不自禁地,竟對女兒這不帶任何雜質的單純的喜悅產生了共鳴!
一
那年我十三歲。跟着二叔去看秦腔。二叔是鐵杆秦腔票友,每一次秦腔劇團來鄉下演出,他都會隨之下鄉。二叔通常是坐在戲台邊側的樂器班子那裡看戲,有時候也和他們聊天,說戲。戲台底下是黑壓壓的人群。那時候剛剛改革開放,秦腔劇團剛剛恢復演出。四鄉八岔的人都來了,擁擠的台下,仿佛水波蕩漾的壩面。能夠在台上近距離地看戲那是莫大的榮幸。我和妹妹因為二叔的緣故就被邀上了舞台,被二叔安排在敲鑼打鼓的鼓樂班子後面看戲。
姐姐打扮着我們穿了花棉襖,扎了羊角辮,規規矩矩地站在樂器班子後面。在台上看戲並不見得有優勢,一個是總看不清演員的面部表情,還有,鑼鼓敲打起來的時候,震得耳朵都嗡嗡嗡作響,幾乎聽不見對白和唱詞。但是,我和妹妹還是很享受這樣的特權。因為,站在台上,能看別人,別人也可以看我們。這多多少少也滿足了小孩子的虛榮心。
敲鑼的是個年輕人。大約比我大不了幾歲。留了農村小伙子少見的長分頭,每次停鑼的時候總是把頭髮向上一揚,那漂亮烏黑的頭髮就順勢往上一甩,露出光滑潔白的額頭,那動作帥極了。
慢板或者苦音唱腔多的時候,他就會一邊若有若無地敲着節奏,一邊微閉着雙眼,像是陶醉着,又好像是在打盹兒。偶然,他會拿眼角瞟一眼站在他側後方的我們姊妹倆,笑笑。我覺得他的笑不懷好意,就不想理他,卻忍不住地想看他。看他細長的眼睛,細長的拿着鑼錘的手指,也看他甩頭髮的動作。靠近他身邊的時候,有意無意地會聞到一股淡淡的香胰子的味道。這味道也似乎有魔力似的,讓我着迷。戲散了,他會去幫其他演員收拾服裝什麼的。看他在人群里忙着,和那些主角、配角,尤其和那些扮演小丫鬟的小姑娘們說着話,哈哈大笑,我心裡竟然有一種好像被誰欺負了一樣的委屈和難受。下次再看戲的時候,我選擇了站在他對面的弦樂班子後面。我看見他前前後後地顧盼着,似乎是尋找什麼人。後來我們的目光在無意中相遇了,他驟然明亮了的眸子讓我不知所措,戲也看得一塌糊塗……
很久很久以後,聽在城裡工作的妹妹說起縣秦腔劇團解散的消息,我拐彎抹角地詢問:
那個敲鑼的小伙子……我倆老站在他身後看戲。
妹妹輕描淡寫地說:他呀,早就下崗了。聽說開了個修理鋪,老婆娃娃一大家子,都靠他養活呢。
我就突然想到了那雙修長白皙的手……當時,他也只是個孩子,比我大不了幾歲。
而現在,我已人到中年,華發叢生。他呢?
二
上初中的時候,我喜歡去一位遠方叔叔上班的郵電所讀書看報。書就是那些別人訂來的雜誌。那是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期,封閉了多年的各類雜誌像雨後春筍一樣發芽成長。《收穫》《十月》《小說選刊》《小說月報》以及各省市主辦的雜誌,比如《萌芽》《飛天》等等,花樣繁多,令人眼花繚亂。因為叔叔的緣故,我可以不訂雜誌而閱讀雜誌。所以今天拿了這本,明天換那本,很是享受這閱讀的時光。
和叔叔搭檔的是一位不久前才剛剛頂替了父親上班的小伙子,人長得高大壯實,卻小眼睛小嘴的,給人極為憨厚老實的感覺。他通常騎着綠色的郵政專用自行車四鄉八岔地送報送信。很少碰見他,偶爾碰到,不是他剛剛從鄉下回來,就是推了自行車要出門,總是行色匆匆地擦肩而過。我們幾乎沒有說過話,最多也就是他垂了頭從我面前走過時,我輕輕退後兩步,做出禮貌的讓步。
有一次叔叔有事進城,連着幾天都沒回來,我着急看新來的雜誌。就趁晚上那小伙子在單位的時候去找他借書。
隔着櫃檯,他把一沓新書綑紮得整整齊齊的遞給我,都是我平常最喜歡看的那幾本雜誌。回到家裡,我發現,在一本書里夾着一方疊成心形的花手絹。淡黃底色,上面有一支蘭草,綠葉紫花,有兩隻花蝴蝶前追後趕做着舞動狀。畫面的寓意不言自明。這是我第一次收到男生的禮物,就心跳臉熱,不知道怎麼辦才好。姐姐替我出主意說,就當沒看見,不要理會,也不要提起這件事。
我按姐姐說的做了。裝作什麼也不知道的樣子,只是在該還書的時候有點猶豫了,怕見到他。又怕見不到他。因為在還他的書里,夾着一本我新買的筆記本,這是姐姐不知道的。後來,還是姐姐出面,陪我去還書。進了郵電所大門,就像突然踏進了什麼秘密宮殿似的,我覺得手腳無處着落。他在,叔叔也在。姐姐把書還給了叔叔,叔叔又把書順手遞給了他。我緊張得什麼話也沒說就逃出了大門。
往後的閱讀更加歡欣。我想,除了閱讀本身帶給我的歡悅之外,還有一種朦朧的說不清楚但又似乎很清晰很美好的情愫在裡面吧。
現在我清楚地記得,筆記本的扉頁上我工工整整抄寫了一句話。
毛主席教導我們: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三
有一個矯健的身影常常在我的腦海里浮現,他是高年級的師兄,應該比我大吧。喜歡打乒乓球,乒乓球案就在我班教室的窗外,我的座位臨窗,常常看見他下課後急速跑來占案子,和同學打球,他的動作瀟灑帥氣,拍球的動作尤其矯健有力。時間久了,如果哪一天他不來打球,竟然有一種悵然若失的感覺。
幾年後,到了姐姐能夠談婚論嫁的年齡,姐姐說有一位高年級的同學約她見面。要我作陪。那時候的農村還很封閉,即使是青年男女也很少被允許私下約會的。如果被人看見,會被看作不正經的,尤其是女孩子。因此,那時,哥哥姐姐約會,總少不了我們這些弟弟妹妹們當電燈泡。
聽姐姐說起他的名字,我隱約覺得會不會是他呢?好像曾經聽人喊過他的名字。
結果姐姐領來的正是他。
那晚的月亮可真亮,大約是農曆七月十五或者十六的月亮。我站在剛剛收割過的還散發着濃烈麥香和青草味的田埂上,看姐姐和那男孩子一前一後走着,走進已經收割過的麥田裡。他的背影結實而溫暖,正如我常常看見的那樣。
那真是一個風清月白的夜晚,草蟲嘰嘰地叫着,又熱鬧,又安靜。晚風輕拂面頰,清爽、乾淨、溫暖。
以後多少天裡,這個夜晚的麥香、蛙鳴、清風,還有那輪圓月,都久久地留存在我的夢裡,只是,沒有他。我常常驚詫而懷疑,怎麼會沒有他呢?
四
上大學的時候,有一位很久都不曾見面的小學同學找我聊天,學理科的他滔滔不絕,大談文學,唐詩宋詞,隨口就來,讓我這個大學中文系的女生面紅耳赤,只有微笑聆聽的份兒。
很久很久以後,他笑着說:我可是費了幾天幾夜的功夫才背會的啊,可有些人卻沒事人一樣。
我笑得紅了臉。呵呵呵,要是當時就領悟了,那這些詩可就成了大白話,毫無詩意可言了。
麥收季節。低年級的小師弟騎自行車路過我家大門,紅着臉說真是太巧了,怎麼會在這裡碰見你。
我也笑着說:巧合,巧合。
他扶着車把,我們在樹蔭婆娑的太陽底下,站着說話。天氣悶熱,他的臉上流下汗來,紅彤彤的。知了在頭頂的樹上吱吱地叫着,鐵絲一樣喧噪。他正在寫詩,就隨便吟出一首來讓我指正。我認真聽着,一五一十說了我的意見。
當我們都人到中年了的時候,偶爾說起少年時的那首詩……都呵呵地笑了。
正所謂少年情懷皆是詩啊!
而如今,我的女兒也年方二十了。 [1]
作者簡介
鄒慧萍,女,寧夏作協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