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陽發掘報告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安陽發掘報告》,中國現代考古學專刊。總編輯李濟(見「西陰村史前遺存」),編輯傅斯年、董作賓、陳寅烙、丁山、徐中舒。共出4期,第1期至第3期分別於1929—1931年在北平出版,京華印書局代印,第4期於1933年在上海出版,由中國科學公司承印。收編於《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
內容簡介
載文34篇(包括序、發刊語、編後記),共約41萬字,圖版64版,有關發掘坑位圖7幅(不算分圖),新發掘甲骨摹本381片。第4期末附有1至4期目錄索引和作者人名索引。該報告所載文章分兩大類:一是發掘報導;一是研究文章。關於發掘報道,主要文章有:《中華民國十七年試掘安陽小屯報告書》,介紹了第1次發掘情況;《十八年秋工作之經過及其重要發現》,介紹了第3次發掘情況;《安陽最近發掘報告及六次工作之總估計》,對第4、5、6發掘作了介紹,並指出自第4次發掘起,由於梁思永的參加,殷墟發掘在方法上和組織上均有重大改進;《B區發掘記之一》、《B區發掘記之二》則介紹第4、5次發掘中B區發掘之情況,版築遺蹟之確定及「殷墟淹滅說「之修正,是此文的重要貢獻;《後岡發掘小記》介紹了後岡發掘情況,仰韶、龍山、殷墟三疊層的發現,是最重要的科學成果。關於研究文章,主要有:《小屯地面下情形分析初步》,指出殷墟地層大體可分為現代堆積、隋唐墓葬、殷商文化3期;《殷商陶器初論》,對殷墟陶器予以定名,並指出它在考古學上的重要價值;《小屯與仰韶》,最早指出殷墟出土之彩陶是仰韶文化的產物;《現代考古學與殷墟發掘》,則論述了發掘與考證的關係,指出「挖掘不考證,出來的古物就無價值可言,考證的依據,大部都靠着挖掘的記載」;《商代龜卜之推測》,最早對殷人用龜及占卜之過程進行探討,有不少創見;《新獲卜辭寫本》摹錄了新發掘的甲骨中較重要的381片;《大龜四版考釋》一文中,「左右對貞,一事兩決」之發現,貞卜次序的確定,「貞人說」之提出,均是甲骨學研究中的重大突破。
本報告是中國考古學上最早出現的考古學專刊,以田野發掘為其主要對象,在中國考古學上開闢了一個嶄新的方向。
相關信息
《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以「齊全、新穎、系統、科學、穩定」為編纂原則,選收了1985年以前出版的自然科學、技術科學、綜合性科學、社會和人文科學[1]、文學藝術等方面500多個學科(包括主要學科及其分支學科)的名著,以及世界各大宗教的重要典籍。其中有科學上各主要學派的代表作,文學藝術上各主要流派[2]的代表作,宗教上各主要宗派的主要典籍;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和地區的重要著作。
視頻
安陽發掘報告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高考知識積累:社會科學與人文科學的區別,新東方高考網,2020-06-01
- ↑ 文學流派及其主要作品,道客巴巴,2012-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