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物理系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復旦大學物理系創建於1952年,前身是1942年在重慶建立的國立復旦大學數理系物理組,迄今已有60餘年歷史。在1952年全國院系調整中由原復旦大學[1]、交通大學、同濟大學、浙江大學、滬江大學、大同大學等校物理系師生合併而成新的復旦大學物理系。
復旦大學物理系現擁有國家一級重點學科(涵蓋各二級學科),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上海市高峰學科。 1993年成為國家理科科學研究與教學人才培養基地,是國家首批設立博士點和博士後流動站的單位,被列為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學科和國家「985工程」重中之重科技創新平台。建有「應用表面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物質計算科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和「微納光子結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並負責管理運行校級微納加工平台。
學科設置
復旦大學物理系現有物理學國家一級學科,為國家重點學科,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上海市高峰學科,下設理論物理、凝聚態物理和光學三個二級國家重點學科[2] 。
學科的研究方向包括:理論物理、粒子物理與場論、量子統計與理論物理方法、廣義相對論與宇宙學、計算凝聚態物理、凝聚態理論、表面物理、半導體物理、低維和超薄膜磁學、強關聯體系的理論和實驗、激光物理、光子與光電子學、生物醫學物理、同步輻射及其應用等。
物理學專業設有表面物理、理論物理、半導體物理、激光物理、低溫物理、原子核物理、生物醫學物理、同步輻射、光子與光電子學9個方向。物理系培養學生具有紮實的數理基礎和科學研究能力,了解與物理學有關的交叉學科新發展,並具備較強的計算機應用和開發能力。
在本科教育中,堅持名教授上基礎課和專業主幹課,重視本科教材建設。全系90%的教師參加本科生的教學工作;12名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和48名博士生導師全部承擔了本科生教學任務。 復旦大學物理系現為國家基礎學科人才培養基地,建有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和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建設了5門國家級精品課程 ,16本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這些對提高教學質量和培養人才,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物理系鼓勵學生實踐、創新,實驗中心開設了《自學物理實驗》,《綜合物理實驗》,《小課題實驗》等各種形式、各種層次的實驗課。
師資力量
復旦大學物理學系共有教職工120人,包括教授69人、副教授17人、實驗技術人員10人、行政管理人員10人。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9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9人;973首席科學家6人;美國物理學會會士(APS Fellow)6人;有多名教授在國際學術機構中任職並獲得國際物理學重要獎勵。
院士專家
楊福家,沈元壤,沈學礎,王迅,陶瑞寶,郝柏林,孫鑫,龔新高,許寧生。
視頻
復旦大學物理系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每日一校】復旦大學 ,搜狐,2017-09-19
- ↑ 什麼是國家重點學科?如何從國家重點學科中選專業? 附重點學科全名單 ,搜狐,2019-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