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埃爾福特火車總站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埃爾福特火車總站
圖片來自hlipp

埃爾福特火車總站Erfurt Hauptbahnhof)坐落於從哈勒貝布拉的哈勒-貝布拉鐵路的運轉中心點,為德國鐵路運輸的重要樞紐。作為德國圖林根州首府埃爾福特火車總站,州內眾多呈放射狀分布的支線鐵路都是在此與長途運輸網絡交匯。車站在2006年共發送旅客1250萬人次,平均每日達3.4萬人次。

車站於2004年至2008年進行了重建,並將在紐倫堡-埃爾福特高速鐵路埃爾福特-萊比錫/哈勒新建鐵路完工後,實現對柏林慕尼黑法蘭克福德累斯頓長途通道之間的串聯。

方位

埃爾福特火車總站位於埃爾福特的老城 (埃爾福特)區內,距離始建於14世紀的舊城牆邊上的安格廣場以南約500米。其南部與略伯郊區和達伯斯泰特兩個城市分區接壤。火車總站附屬的調車場、貨運場及線路所則地處克連普費郊區的東部。

那裡以及達伯斯泰特曾建有大量的鐵路職工宿舍。車站本身的南緣和北緣則分別與調洪河槽 (埃爾福特)及維利·勃蘭特廣場 (埃爾福特)相鄰。從車站下方可直接通往服務於市內的公共交通場所——站前大街。那裡開行有城鐵1號、3~6號線以及多條巴士線路。另外一些巴士則停靠在距離車站北側約150米處的瓦格納市長大街上。在相鄰的庫爾特·舒馬赫大街可以駕車直接通抵車站、停車場、的士站和斯泰根貝格酒店集團。而歷史悠久的車站酒店,即埃爾福特飯店,曾於1970年5月用作承辦由維利·勃蘭特維利·斯多夫主持的埃爾福特峰會。如今它已被改作商業樓宇。

歷史

1846年-1890年

埃爾福特火車總站在歷史上曾歷經多次重建和改建。其最初的建設是極富爭議的。由於在埃爾福特城防設施以內僅剩極為有限的空間可用,而在城防設施以外、即克連普費費爾德東側的施密特斯泰特門周邊成為一個理想的建站場地。然而,時任埃爾福特市長的卡爾·腓特烈·瓦格納仍呼籲將選址定在城防設施以內,並且普魯士當局和軍方也要求鐵路的走向必須穿過城牆,以使它們能在危急狀況下禁止鐵路通行。1845年7月,相關決定最終落實:車站將建於城牆以內,即高位炮台的北側。

首座車站是作為修築圖林根鐵路的一部分,由圖林根鐵路公司在1846年建造。由於選址問題,因此還需要建造穿透城牆的雙孔隧道以及跨越要塞溝壕的多座木橋。在魏瑪-埃爾福特路段於1847年4月1日通車的當天,所有建築物乃至車站大樓也同時落成,並至1852年最終完工。

除了尚未完工的車站大樓,車站在開業時已能夠配備提供扇形車庫、貨棚、車輛庫、焦炭庫、馬車棚、備用機車庫和維修車間等設施。而在車站開業僅數年後,這些設施便已無法滿足不斷增長的業務需求。在1850年規劃的兩座建築,即額外增加的各一座貨棚和車輛庫已於1854年完工。扇形車庫在1852年進行了必要的擴建,而貨運設施也自1855年其得到加寬。一年後,在維修車間的側翼增建了一個額外的樓層,焦炭庫也能夠在機車燃料轉換為無煙煤後,被改造為一個包含大型轉車盤在內的機車庫。

貨運設施在1860年得到進一步擴大。當中除了擴大兩座既有的貨棚外,還新建了第三座貨棚。在城防設施以內的空間不足問題愈發明顯,圖林根鐵路公司不得不在1865年於施密特斯泰特門周邊購入大片土地以建造一座貨運車站。然而建築工程由於普奧戰爭在1866年爆發而被迫推遲,並直到隨後一年才得以啟動。1872年,貨運車站隨着貨棚在前一年完成轉移後正式投入運營,然而,整個項目直到五年後才於1877年完全建成。

自埃爾福特火車總站投入運營起,在鐵路運行圖中便有每日4對列車往返於哈勒至埃爾福特之間,其行車時間為三小時至三個半小時。十年後,在1857年夏天,每日已有兩對快速列車、三對普客列車以及一對客貨混編列車在哈勒至艾森納赫之間經由埃爾福特運行。

1869年8月17日,北豪森-埃爾福特鐵路公司開通了北豪森-埃爾福特鐵路。該鐵路線在埃爾福特的終點最初是設在施密特斯泰特費爾德的北豪森車站,然而,它從一開始便存在着一條通往圖林根鐵路公司車站的轉軌器,並自1872年起將旅客列車引入那邊。北豪森車站自此僅辦理貨運業務,其車站大樓如今也成為了一棟住宅。同樣的,桑格豪森-埃爾福特鐵路在埃爾福特路段於1881年10月24日通車之初也是使用自己的終點站,即桑格豪森車站。它位於北豪森車站不遠處,並在幾年後通過自1863年起完成複線改造的哈勒-貝布拉鐵路往伊費斯格霍芬王家鹽礦路段被併入圖林根車站。桑格豪森車站此後亦僅辦理貨運業務。

首座埃爾福特車站的三層樓高車站大樓仍然保存至今並由現德國鐵路股份公司所使用。它位於當今火車總站的西側,並漆以白色/橄欖色外立面。以往,由於站前大街的低密度發展,老車站大樓的塔樓可從遠處望見。更為重要的是,人們從塔樓內也可以清晰望見埃爾福特城牆。這座建築是從1847年運營至1890年,並在此後成為埃爾福特鐵路局的所在地。

1890年-2002年

配備島式月台的第二座火車總站大樓是自1887年起根據鐵路官員愛德華多·凱爾和政府建築師奧托·艾爾蘭德森的藍圖建造,並於1893年投入運營。它位於首座車站大樓以東30米處,並涵括了地處站前廣場旁、帶有商店和售票處的車站前廳,以及在軌道之間的車站大樓本體。建築採用歷史主義風格設計,配以黃色的正面磚牆和紅色的砂岩壁檐。軌道則採用堤道設計,位於原城牆的上方。

車站5號和6號月台的南側是從貝布拉往哈勒主線的通過式到發線,而反方向到發線則位於1號和2號月台的北側。1號月台在1912年還額外加裝了一個轉轍器,這使得在1號和2號站台的兩班列車可以實現連續到發。同時在車站北端還有兩條用作貨物運輸的軌道,它連接了埃爾福特貨運站至諾伊迪滕多夫。4號月台的東端盡頭線是專供往返於桑格豪森的列車使用,而往返於北豪森巴特朗根薩爾察的列車應停靠於相鄰的3號月台。2號和6號月台的西端盡頭線則主要服務於往返於阿恩施塔特,以及繼續通往蘇爾伊爾默瑙薩爾費爾德的列車。此外,在車站南端的7號島式月台還有供向東通往魏瑪的通過式到發線,它建於1940年至1941年間。這些月台編號一直生效至1975年。隨後採用了一個新的編號方式,使得每個月台邊上的每條到發線都有自己的編號。自1992年起,德國聯邦鐵路終於以軌道編號取代月台編號。然而這也存在一些問題,因為企業內部的軌道編號無法很好的與月台編號相匹配。

車站在南側入口和東側出口分別設有信號所Ew和騎樓式信號所Er。此外在5道和8道之間還有蘑菇式信號所Es以及在前廳上方的鳥巢式信號所Ev。整個軌道設施的電氣化改造在1967年完成。

作為第二座車站大樓,該建築是以其原本的風格樣式一直運營至2000年。而新建的第三座車站,則僅集成了原建築的門廳。

2002年至今

在此前確定了拆除歷史性的島式建築的輪廓後,車站自2002年起開始進行了廣泛的現代化改造,並自2008年12月13日正式通車。然而,此時並非所有的改造工作都已完成。這一階段改造的總費用高達2.6億歐元,其中圖林根州和埃爾福特市承擔其中的4400萬歐元。

改造的規劃審批是在1990年代中期完成。動工儀式則是在2001年9月22日舉行。新建成的軌道設施包括分布在12座月台旁的21條到發線和67個轉轍器。在施工過程中,還有新建了6座鐵路橋樑。軌道設施的下方是一個占地約3000㎡、名為「服務中心」的購物中心。而購物中心的下方則建有一個地下停車場。兩處設施的面積在規划過程中都有所削減。

新火車總站的整體方案是通過一項包含城市規劃理念的公開設計競賽來確定。在1995年秋天,一個由11人組成的評審團從總共123項作品中選出了優勝方案作為車站改造的方案。其中拆除歷史性的島式建築遭到市民強烈抗議,並獲得了魏瑪包豪斯大學的支持,然而當局並沒有理會。

在1995年9月,關於鐵路樞紐改造的規劃審批正式獲得通過。規劃中的措施涉及5公里軌道、46公里接觸網以及8座鐵路橋樑的更新。

1998年5月26日,各方對改造的融資協議達成一致。總費用預計為2.07億德國馬克。這項工程應自1999年秋季啟動並於2003年完成。

而在大規模的建設工程開始之前,一個用於控制埃爾福特鐵路樞紐的電子信號所率先於1999年3月14日投入運營。通過這一設施,可以替換原3歲至92歲高齡的舊中繼信號所、機電式信號所和機械式信號所,並僅需3位調度員便可對155個轉轍器、154個信號機和119個附加信號機進行控制。這項先期完工是必要的,因為舊的安全技術是禁止改造的。實施這個車站自動閉塞的安全技術構想,也是為了使改造工程能夠分階段展開<。該電子信號所如今是由萊比錫調度中心 (德國鐵路)進行遠程操作。

至2001年10月,在費塞爾巴赫和霍普夫加爾滕境內的車站連同3個閉塞站都被整合至埃爾福特電子信號所。

經過八個月的施工期,翻新後的車站大樓於2002年8月21日投入運營。在這一時間點上所估計的工程總造價為2.5億歐元,並應至2006年完工。

埃爾福特火車總站的全面改造是自2002年啟動。在這裡,軌道場將進行全面的重新設計,而原有的車站大樓(部分)以及連接站前大街的行人隧道也將拆除。通過改造,埃爾福特火車總站將尤其能在未來滿足紐倫堡-埃爾福特埃爾福特-萊比錫/哈勒兩條高速鐵路之間的交匯點的功能要求。該規劃的主要目標是,將慕尼黑柏林間的與法蘭克福德累斯頓間的城際快車線路相連,並通過往來停站以縮短旅行時間。

在此期間,建設工程被擱置了兩年,因為在當時尚不確定與埃爾福特相連的兩條高速鐵路項目是否會得到落實。

車站的重建是分為多個階段進行,這是由於列車運行必須完全保持暢通。為此,最初在車站南側搭建了一個額外用於7a道的臨時月台。島式月台也實現了與9條通過線和4條盡頭線相連。兩個外側的長途月台1/2號和9/10號則有420米的長度。

150米長的雙殿式大堂頂棚是由一個跨度20米長的側殿和65米長的中殿所組成,最大挑高為20米。其原本設計的長度為190米。在2.5公里長的線路交匯區域的改造過程中還使用了隔音牆,使得總長度達到3.0公里。

作為新建車站大樓的第一部分,經過改造的前廳是在2005年落成。

至2005年12月的運行圖調整時,火車總站的北側正式投入運營。它是由一個半透明的地上層、新開放的北側島式月台(1道和2道)和部分躍式中部月台,以及位於地面層和地下層的商場連廊所組成。

在這一時間點所估計的費用總支出達到2.6億歐元。它們將由圖林根州、埃爾福特市和德國鐵路共同承擔。

下一階段的部分開業發生於2007年6月3日。在經過44小時的全封閉施工後,北側的中部月台(3道)連同四條分別新建於東側(4道和5道)和西側(6道和7道)的盡頭式軌道均投入運營。

最後的施工階段一直持續至2008年3月,這裡主要是對南側的舊軌道區域(原5道、6道、7道和7a道)包括剩餘的舊跨線天橋實施拆除。隨後,玻璃頂棚結構的其餘部分及位於其下方的月台(8道、9道和10道)相繼落成。經過再一次27小時的全封閉施工後,這一部分於2008年11月30日開始整體通車。與此同時,南側的9號長途月台最初是作為320米長不含高架電纜的盡頭式月台投入運營,並臨時與10號月台相連,直至東部出口的兩座緊接着的橋樑完工。

2012年5月底,在總封閉施工時長達64小時後,東側的新建鐵路和西側的火車總站得以通過一條12公里長的軌道場實現交匯。同時9/10號月台的兩側也與之相連,並以自身420米的月台長度可供ICE列車停靠。此外,跨越調洪河槽的新南部入口已移交使用,而候車室也進行了重新設計。

在車站以東的達伯斯泰特還建有一個立體交匯建築,在新建線路上通往萊比錫的列車可以藉此設施立體跨越來自桑格豪森的線路和來自沃爾克拉姆斯豪森的線路。在2013年的五旬節期間,該建築作為節點閉塞的一部分投入運營。而火車總站西側的5條到發線也是在當時通車[1]

按計劃,為了接入兩條新建線路總共需要進行9次完全封閉。而4.8億歐元的計劃總支出至2012年5月已投入3.36億歐元。共有數十家企業和超過300名員工參與了這個項目(截至2014年8月)[2]。從2015年11月20日至22日,車站為了對其餘的軌道場進行調試而再度進行完全封閉。而各需一次全封閉的另外兩個施工階段,則仍有待安排。

施工結束後,車站的列車通過速度應可達到100km/h。在改造的第二階段,來自艾森納赫的線路應該可以立體跨越通往萊比錫的新建線路。但由於缺乏資金,這項改造僅作為一種選項提出,並在相應的區域內作預留。

在三個電子信號所子站和供德國統一第8號交通工程新造線路所使用的五個ETCS子站之中,各有兩個(埃爾福特樞紐及埃爾福特新線)和三個是設於車站範圍內。這些設備都被安裝在貨運站北側的一個模塊化建築內[3]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