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北京師範大學環境演變與自然災害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北京師範大學環境演變與自然災害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是在周廷儒院士1964年創建的「新生代古地理研究室」和張蘭生教授、史培軍教授1989年創建的「自然災害監測與防治研究室」基礎上組建,1994年經國家教委批准,作為「北京師範大學環境演變與自然災害開放實驗室」開始運行;1999年經教育部批准,作為「北京師範大學環境演變與自然災害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運行[1]

基本概況

目前實驗室建設的基本思路為:以地理學為基礎,以自然災害學為核心,以自然災害監測為技術支撐,通過自然災害評估模型與模擬方法,研究區域環境演變規律、自然災害發生過程與應急管理模式;建立綜合的自然災害與風險學科體系;爭取在綜合自然災害、巨災風險、氣候變化與巨災的關係以及巨災轉移途徑等方面起到引領作用。

研究方向

(1)區域環境演變與災害形成規律;

(2)自然災害監測與應急響應;

(3)自然災害評估模型與模擬;

(4)防災減災與風險防範。

室內測試實驗室有沉積、樹木年輪、孢粉分析、穩定同位素、大小風洞模擬、數字地球、災害監測、信息處理和模擬等。野外試驗基地有北京房山和陝西靖邊。實驗基地和實驗設備全部對外開放。

科研隊伍

實驗室共有固定科研人員34人;校內兼職人員12人;校外兼職人員23人;博士後研究人員8人;所有科研人員全部具有博士學位。2008年新聘任2名「985」[2]科技創新平台研究人員。

主要業績

1999-2008年來實驗室承擔了大量科研任務,發表了許多論文,獲成果獎19項。其中2002年「多尺度生態系統動力學研究」獲教育部自然科學一等獎;2004年「區域自然災害系統研究」獲教育部自然科學一等獎;2005年「黃土溝壑區土地利用與土壤侵蝕」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2006年「機載遙感技術系統的研發與示範」獲國家測繪進步二等獎;2008年「近地表風沙活動規律研究」獲北京市科技獎。實驗室目前承擔各類科研任務70多項,其中863項目3項、973項目1項、國家科技攻關項目13項、國際合作項目4項及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7項,年到位科研經費1980多萬。

視頻

北京師範大學環境演變與自然災害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相關視頻

【環境教育】地球生病了?氣候變遷如何造成各種自然災害?


地理學到底是什麼樣的?深入研究,才知道正確的學習方法

參考文獻

  1. 國家實驗室和國家重點實驗室大盤點 ,搜狐,2020-03-03
  2. 「985工程」簡介,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