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全真庵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曾鞏紀念館(一景)原圖鏈接來自 美篇網 的圖片

全真庵》是北宋散文家、史學家、政治家曾鞏的作品之一。選自《曾鞏文集》·記四篇。

曾鞏為政廉潔奉公,勤於政事,關心民生疾苦,與曾肇、曾布、曾紆、曾紘、曾協、曾敦並稱「南豐七曾」。曾鞏文學成就突出,其文「古雅、平正、沖和」,位列唐宋八大家[1],世稱「南豐先生」。

原文

九牧獻,夏禹鑄以為鼎,九州山川草木百怪之象,莫不在焉。其歷乎萬世,有時而隱,有時而顯,其隱也莫知所去,其見也莫知所來,世以為神鼎雲。人神其鼎,而鼎不知其神,此其所以為神也。人視其鼎,欷咨嗟,有愛其鼎之為器而不精察其鼎之文象者,有愛其鼎之文象而不究其鼎之全質者,皆非善觀鼎者也。且文象百變,其為鼎象則一也;文象雖假,其為金則真也。一變而百,百歸乎一,假不異真,真不異假。知乎此者,其亦庶乎善觀鼎者耶?惟善觀鼎者,然後可以議乎全真矣。夫六合內外,萬物洪纖,有形無形,有識無識,生死去來,喜怒哀樂,皆一真之所融也,亦猶神鼎之上,一山一川,一草一木,一一獸,莫非一金之所為也。視一象則可知一鼎之全質矣,視一法則可知一真之全體矣。故鼎金常一而無象可擇,真理常全而無法可除,極六合內外,盡萬物洪纖,孰非全哉?孰非真哉?江西老人結草庵乎福山,太守黃公題曰「全真」,命某以文,故敘而銘之曰:

其行徐徐,其覺于于。渴焉而飲,飢焉而哺。全真庵乎,達者以為廬。

作者簡介

曾鞏(1019年~1083年),字子固,漢族,建昌軍南豐(今江西省南豐縣)人。嘉佑二年(1057)中進士[2]後,熙寧二年(1079)先後在齊、襄、洪、福、明、毫等州任知州,守正不阿,頗有政聲。元豐四年,任史館修撰,編纂五朝史綱,未成。著有《元豐類稿》五十卷、《續元豐類稿》四十卷、《隆平集》三十卷。曾鞏的散文創作成就很高,《唐論》是代表作,可與歐陽修的《朋黨論》媲美。著名有《墨池記》、《越州趙公救災記》、《寄歐陽舍人書》和《福州上執政書》。曾鞏也擅長寫詩,有四百餘首傳世。曾鞏培養了一批名儒,陳師道王無咎、曾肇和曾布受業於他。

曾鞏集

《曾鞏集(套裝上下冊)》以《元豐類稿》為主,收錄了現存曾鞏的全部詩文,計詩410首,文752篇,是目前收錄曾鞏詩文最為完備的本子。《曾鞏集(套裝上下冊)》是"中國古典文學基本叢書"之一種。曾鞏,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主要成就表現在散文創作上,他的散文以"古雅"、"平正"見稱,講究章法的嚴謹和布局的分明,敘事、議論委曲周詳,節奏舒緩平和,用詞樸素有分量,思致清晰,獨具風格。《曾鞏集(套裝上下冊)》據清代顧松齡刻本為底本,以元代丁思敬刻本為主要校本,較為全面詳盡。

視頻

全真庵 相關視頻

百家講壇:衡門始相識,王安石與曾鞏的第一次見面
紀念曾鞏誕辰1000周年動漫《南豐先生》第四集:《千秋一榜》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