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亨利四世 (法蘭西)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亨利四世

圖片來自lemonde

亨利四世(法語:Henri IV,1553年12月13日-1610年5月14日),原名波旁的亨利(法語:Henri de Bourbon),1572年成為下納瓦拉國王亨利三世(法語:Henri III),在1589年成為法國國王稱亨利四世,是卡佩王朝的分支波旁王朝的第一位法國國王。亨利四世原為新教胡格諾派信徒,為了繼承法國王位,改信天主教。1610年,他在巴黎被狂熱的天主教徒刺殺,其子路易十三即位。[1]

生平

1553年12月13日,亨利出生于波城的城堡之中,在柯拉孜的城堡中成長,母親為納瓦拉女王胡安娜三世;父親為波旁家族納瓦拉配國王安托萬·德·波旁,兩人都是卡佩王朝路易九世的後代。根據《撒利克法典》,他們的結合使兒子亨利具有了法蘭西王位第三順序繼承人的資格。

傳說亨利是用大蒜蒜瓣和朱朗松葡萄酒施的洗禮,搖籃則是烏龜的殼,據說這可以賜予孩子一種剛強的性格。在祖父阿爾布雷的亨利的意願下,兒時的亨利得以與當地農民的孩子一起在鄉間玩耍,衣食方面都跟鄉間兒童一樣樸素;因為他們培養亨利作為一個戰士,而非作為國王。他的母親,胡安娜三世·阿爾伯特,一個堅定的新教結盟宗信徒,以宗教改革清規教律嚴格教養兒子,當時法國的結盟宗克爾文主義的教派,曾在1560年3月發起奪權失敗的昂布瓦斯陰謀,激化了新舊教對立。

1560年底法王查理九世登基之時,他父親安托萬·德·波旁帶他去了巴黎。在法國宮廷中,他接觸到王室中與他年齡相仿的王子們。1562年法國宗教戰爭開打之後,新教的波旁家族捲入了三十多年的內戰當中。亨利很早就開始了戰鬥生涯,歷經艱難困苦,這一切註定使他成為國王。

第一次結婚(1572年)

1572年,亨利的母親去世,他繼承成為納瓦拉的亨利國王。表面上為了減輕新教徒天主教徒的敵意(其代表分別為波旁家族吉斯家族),法國王太后凱瑟琳·德·美第奇安排波旁家族的代表─納瓦拉的亨利國王(基督新教結盟宗的領袖之一)和她的女兒瑪格麗特結婚。婚禮給予了將結盟宗最重要的人聚集在一個地方的機會。凱瑟琳計劃屠殺為婚禮而聚集在城中的結盟宗信徒,因此發生了聖巴托羅繆大屠殺,參與婚禮的三千個信徒全被殺死,只有新郎亨利因新妻瑪格麗特之求情,以及凱瑟琳太后的保護與授意下,宣稱改宗天主教,而在軟禁中逃過一劫。凱瑟琳保護亨利的原因,是特意讓波旁家族的勢力保存下來,避免讓吉斯家族趁機坐大,失去平衡的力量。

亨利婚後一直被被軟禁在巴黎的宮廷中,個性不合及雙雙風流成性的夫妻二人,讓亨利的婚姻不可能美滿幸福。雖然妻子瑪格麗特美艷無雙,號稱全法國最漂亮的女人,但夫妻倆先後外遇,亨利有了一個情婦後很快病倒在床,瑪格麗特堅信丈夫是因為與情婦夜夜笙歌、旦旦而伐、荒淫過度而活該受罪,但她仍然細心照料丈夫,直至痊癒。但不久兩人又因猜忌而疏遠,從此夫妻生活就如瑪格麗特所說:「我們夫妻既不同床,也不再互相交談」。

1576年初,亨利趁著宮廷狩獵的良機,策馬狂奔而逃出了王室衛兵的監控,並喬裝打扮地回到了納瓦拉及結盟宗的根據地。他回來之後,立刻宣布放棄天主教,而恢復為結盟宗教徒,正式成為結盟宗的最高領袖。亨利出逃後,與妻子更加疏遠,即使兩人仍有斷斷續續六年的相聚時刻,但各自有公開的情人,而且見面時經常吵架,讓兩人的婚姻註定不會有子女。

法國國王(1589年8月2日-1610年5月14日)

即位法國國王(1589年8月2日)

1584年,法國亨利三世的繼承人安茹公爵阿朗松公爵)弗朗索病死,於是亨利成為法國王位的第一繼承人;1589年亨利三世遇刺身亡,亨利四世即位為法國國王,但面臨馬耶那公爵帶領的天主教聯軍反對。

亨利生活的世紀正是法國宗教戰爭流血紛爭的時代,數十年的相互仇殺使得道德墜落,整個社會都被復仇的心理所荼毒。政治上貴族們習慣於耍弄陰謀詭計,許多貴族甚至與外國君主串通反對自己的國王。1593年,在經歷一系列和天主教之吉斯家族西班牙聯軍的激烈戰鬥後(如阿克戰役伊夫里戰役),亨利改信天主教,聲稱「巴黎值得一場彌撒」(Paris vaut bien une messe),這也成為他的名言。改宗後他日益獲得巴黎市民在內的天主教徒效忠,連天主教聯盟的主帥──馬耶那公爵也在1595年降服,其勃艮地總督之位由保王黨的比隆公爵接替,削去地方割據的最大隱患。

1598年3月,連抵抗至最後的神聖聯盟貴族──布列塔尼總督梅爾克爾公爵也在大軍進攻前向亨利投降。國王本來想對公爵鐵腕懲處,但公爵將女兒許配給國王的私生子旺多姆公爵,成功取悅亨利而寬縱了公爵,因為公爵之女是法國最富有的女繼承人。

頒布南特詔令(1598年4月13日)

1598年,隨著西班牙王費利佩二世的過世,歷經三十多年的胡格諾戰爭正式結束;1598年4月13日,亨利四世簽署頒布南特詔令,給予結盟宗信仰自由與武裝特權。這是第一部承認新教徒信仰自由的敕令。亨利採用的和解寬容方針,將新舊教的仇恨逐漸化解,也為國家帶來和平與安定,如同他所說的:「他要原諒和遺忘」(Forgive and Forget)。但是部分激進的結盟宗信徒,疏遠了改宗的國王,其中包括亨利原來的至交兼首席軍師──莫爾奈的菲力浦

1590年代末,法國經過三十多年內戰的破壞,已是國庫空虛、經濟凋敝不堪的衰敗局面,地方的貴族乘內戰之機,自徵捐稅、擴建私軍而成自治集團,把國家社會搞得混亂不堪。國內到處都是復員的軍人橫行於鄉間,互相決鬥搶劫謀殺等暴力事件此起彼伏。如同1596年亨利在魯昂演講時提到的:「交到我手中的法蘭西已近乎毀滅,對法國人而言,法蘭西可說已不復存在。」

從1598年開始,因為能幹且具商業頭腦的敘利公爵之輔佐(以財政大臣任實質首相),亨利著手重建經濟、財政與秩序,整頓稅收、重修各地公路、疏濬河川、獎勵絲織麻織等工業;他還以政府貼補等辦法,獎勵商品外銷及造船工業等。亨利名言是:「我希望每個法國家庭在每個星期天都能吃上一隻雞」[2]

離婚(1599)與再婚(1600年)

1599年,亨利與第一任妻子離婚,兩人無子嗣。第二年,與第二任妻子瑪麗·德·美第奇於1600年結婚,瑪麗替亨利生下三子三女。

開拓加拿大(1601年開始)

他又派遣具有軍事才幹和探險精神的尚普蘭開發加拿大,以魁北克為中心創立了法屬殖民地──新法蘭西,奠定法國海外殖民發展的基礎。

晚年施政

亨利利用人民殷切望治的廣泛心理,以勸說、頒賜恩俸年金等方法,迫使各地貴族放棄稅收、治安警衛的地方特權,重建強大的中央王權(但許多自治集團仍未瓦解)。勤政愛民的亨利,更時常巡視各地,親訪民間疾苦,興利除弊,結果讓法國的經濟脫離衰敗而繁榮發展,巨額國債償還了三分之一,且國庫有許多盈餘。

當1609年藉由他的仲裁,荷蘭與西班牙成功簽訂12年的停戰協定時,亨利已重建了法國的國際地位,但他更試圖推行一項頗受人民反對的國策──出兵挑戰當時歐洲最強的西班牙帝國,與其一較高下,而導火線為德意志諸侯於利希-克萊沃的繼承問題。

亨利之所以推出反西班牙的出兵計畫,導因於德意志王公們的新舊教對立已臻一觸即發的地步:1608年新教諸侯在興盛的普法茲選侯腓特烈四世之領導下,成立了聲勢壯大的新教聯盟;而舊教陣營也在巴伐利亞選侯馬克西米連一世的倡導下,在1609年成立舊教聯盟。兩大陣營成立之後,頗有勢均力敵之勢,形成一種「恐怖平衡」,但1609-1614年的於利希-克萊沃領土繼承問題,成為引爆衝突的燃點。

當舊教的於利希-克萊沃公爵約翰‧威廉於1609年去世時,因其領土緊鄰荷蘭,對哈布斯堡王室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而公爵死而無嗣,有合法繼承權者含括新舊教者甚多,因此西班牙國王為免尤立西等領土落入新教諸侯手中,迅速從西屬尼德蘭派軍強佔此地。

亨利四世此時要求西班牙軍撤出該公國,並在1610年初與新教聯盟聯合反制哈布斯堡王室(後來更獲得新教之英國與荷蘭的支持),四月底前已集結五萬法軍,法西大戰一觸即發,但此時法國內的多數天主教徒卻私下懷疑國王開戰的動機,認為國王專門聯合新教國家打擊舊教領袖西班牙,有背叛舊教的巨大嫌疑而反對出兵;許多地方抗繳新開徵的戰爭稅來抵制爭議性的出兵,許多人批評國王以私害公及混亂的私生活,其聲望急速下滑。

逝世

1610年5月13日,亨利四世於巴黎遇刺,第二天身亡。兇手是一名狂熱的天主教徒,名為弗朗索瓦·拉瓦亞克,他反對國王挑起對西班牙的戰爭,因為西班牙身為天主教的領頭勢力,在天主教世界擁有崇高的威望,這名教徒為了阻止法西之戰,毅然刺殺了曾為「異端結盟宗的亨利四世。

亨利因為優異的治績、充沛的熱情與勇武的魅力,死時廣受人民的感嘆、愛戴。不論新教舊教信徒,都為國王的意外去世而哀悼,在法國人看來亨利為國家與人民所做的遠非他的過錯能比。人民不會忘記他登基之時法國的貧窮,宗教殘殺,社會混亂,官吏無能,政府腐敗。在他的整頓之下,法國已經秩序井然,氣象一新,如今國家安定而繁榮,足以參加大國間的爭鋒了。人們忘掉他死前爭議性的戰略,欣然憶起亨利樸實的作風,仁慈的天性,戰場上的豪邁樂觀,生活中的幽默熱情,他是法國歷史上最有人情味的君主,人民因此稱他為「好國王亨利」(或翻成「賢明王亨利」)。

亨利四世的遺體於1793年法國大革命時期遭革命份子盜取,頭顱透過數次競標而輾轉多人之手,但當時並沒有人知道那是亨利四世,2010年經由法國法醫學界鑑定後正式公佈此頭顱是亨利四世本人[3]

影片

Henri IV, le bon roi : Roi de Navarre (épisode 1)
Henri IV, le bon roi : Roi de France et de Navarre (épisode 2)

參考文獻

  1. Après avoir perdu sa tête, Henri IV retrouve le sourire,lemonde
  2. Philip Lee Ralph, Robert E. Lerner, Standish Meacham, Edward McNall Burns <世界文明史前篇> P573
  3. 輾轉流浪200餘年法王亨利四世頭顱鑑定為真. 中廣新聞網 (中廣新聞網). 2010-10-12 [2011-01-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