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五角龍屬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五角龍屬
圖片來自thoughtco

五角龍屬名:Pentaceratops)是角龍科恐龍的一屬,化石大部分發現於美國新墨西哥州聖胡安盆地的Kirtland地層,地質年代為晚白堊紀,約7500萬年前到7300萬年前。五角龍的身長約8公尺,體重估計約為5500公斤。

與五角龍生存於同一地區的恐龍包含:短冠副櫛龍厚頭龍下目傾頭龍甲龍類結節頭龍、可能還有暴龍科懼龍。五角龍的化石紀錄,明確分隔了茱蒂斯河動物群的結束、Kirtland動物群的開始。

五角龍的屬名意為「有五根角的面孔」,penta/πέντα意為「五」,ceras/κέρας意為「角」,而-ops/ωψ意為「面孔」[1],五根角除了兩根額角與一根鼻角以外,還有眼睛下側的尖刺。

發現與種

五角龍的第一個化石是由查爾斯·斯騰伯格(Charles Hazelius Sternberg)發現於新墨西哥州聖胡安盆地,並由亨利·費爾費爾德·奧斯本(Henry Fairfield Osborn)在1923年所敘述、命名,並將種名取為sternbergii,以紀念斯騰伯格。五角龍的頭顱骨大於三角龍的頭顱骨,上面有兩個大型洞孔。在1930年,卡爾·維曼(Carl Wiman)敘述了第二個種,孔五角龍(P. fenestratus),但後來被發現與斯氏五角龍是同一種動物。在2006年,於科羅拉多州發現的更多的五角龍化石。五角龍目前只有一個種,斯氏五角龍(P. sternbergii)。

五角龍因擁有陸地脊椎動物中最大型的頭顱骨而著名。在山姆諾貝爾奧克拉荷馬州自然歷史博物館展示的五角龍頭顱骨與身體骨骼[2],是在1941年發現於新墨西哥州,目前被改歸類於泰坦角龍Titanoceratops[3]

古生物學

古生物學家Thomas M. Lehman發現五角龍是墨西哥州的唯一茱蒂斯河群角龍類>在白堊紀晚期的北美洲,角龍類等大型草食性動物都有明顯的個別地理分佈,與牠們的大型體型、高度移動性相反。現代草食性哺乳動物則具有較廣的地理分佈,可橫跨數個大陸。在該時期的北美洲南部,五角龍、克里托龍副櫛龍是該地區的優勢草食性恐龍。這個地區的數種數量較少,賴氏龍亞科尖角龍亞科的物種數量較少。

參考文獻

  1. Liddell & Scott. Greek-English Lexicon, Abridged Edi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Oxford, UK. 1980. ISBN 978-0-19-910207-5. 
  2. Delayed Debut for Jumbo Dino Skull. [2007-09-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10-01). 
  3. Longrich (2011).. [2012-05-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