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通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互通狀是古生物學與地層學一個名詞術語。
關於漢字的起源[1],中國古代文獻上有種種說法,如「結繩」、「八卦」、「圖畫」、「書契」等,古書上還普遍記載有黃帝史官倉頡造字的傳說。現代學者認為,成系統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個人創造出來,倉頡[2]如果確有其人,應該是文字整理者或頒布者。最早刻劃符號距今8000多年。
名詞解釋
塊狀珊瑚個體外壁消失,相鄰個體的隔壁相互聯通,在個體軸部之間排成磁力線形。
古生物學與地層學
在漫長的地質歷史時期,生物演化與環境變遷構成地球生物圈運行的兩條脈絡,各有內在規律,時刻交叉融合,互相作用,互相影響,書寫成完整的「深時生命史書」。剖析生命史書,需要利用現代生物學、地質學(包括古生物學與地層學)、地球化學、計算機科學、統計學等多個學科的研究方法,通過建立高精度地質時間框架→尋找生物演化的型式與關鍵時期→追蹤關鍵時期的重大環境事件→模擬生物與環境的相互作用,揭秘它們之間的共演化機制。生物演化與環境,是新時代的「古生物學與地層學」,是生命科學、地球科學、計算機科學等學科交叉、拓展的方向。
參考文獻
- ↑ 中國「漢字」從何而來?每個漢字,都是倉頡造出來的嗎?,搜狐,2022-10-01
- ↑ 造字的倉頡,為何叫「倉頡」?甲骨文揭開了顛覆性的一幕,搜狐,2022-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