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簡稱「中國綠髮會」「綠會」,成立於1985年,是經國務院批准成立,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管,民政部登記註冊的全國性公益公募基金會,屬於全國性一級學會。
該組織是2016年9月1日《慈善法》[1]實施以來,中國首批認定公募資格的16家慈善組織之一,最早起源於中國麋鹿基金會,2010年正式更為現名,致力於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事業,為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做貢獻。2019年度全國性社會組織評估等級為3A級。
歷史沿革
1985年,為迎接中國特有物種麋鹿回歸,由全國政協副主席呂正操、錢昌照、包爾漢等領導發起、成立了中國麋鹿基金會。
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2]
1992年,中國加入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及2009年胡德平理事長指出綠色發展的要義後,經國務院批准,我會兩次更名為現名,並在胡德平、謝伯陽、周建等理事會領導的帶領下,積極、全面落實中央關於生態文明建設的指示,動員社會各界力量關注、參與相關工作。此外,由十餘位院士和近百位專家組成的專家委員會也為我會各項工作提供了科學、先進的指導建議。
1997年,經報中國科協批准,中國綠髮會由「中國麋鹿基金會」首次更名為「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基金會」,中國綠髮會的業務範圍也隨之拓展至生態系統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基因多樣性保護領域,為基金會未來在這方面的深入研究與實踐奠定了堅實基礎。
2009年,中國綠髮會迎來第三次發展變革。這一時期,隨着全球經濟形式的轉變,綠色發展事業進程顯着提速,生物多樣性保護與利用在綠色發展領域已顯出獨特的經濟價值。在胡德平、胡昭廣同志領導下,「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基金會」再次更名為「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中國綠髮會進入21世紀後的發展之路就此明確,頂層發展框架亦搭建完成。
2010年4月25日,在「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基金會」第四次理事大會上,同時一致通過胡德平、胡昭廣同志的更名提議;11月,更名申報得到國家民政部和中國科協的批准,胡德平同志隨之擔任「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第一任理事長。更名後,使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有機結合起來,擴大了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內涵與外延,體現了生物多樣性「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的精神,為推動我國經濟轉型發揮積極作用。
2015年,中國綠髮會在以胡德平為理事長、周晉峰為秘書長的理事會領導班子帶領下,開始機構內部改革,從管理體制、人員聘用、業務範圍等多方面改革創新,邀請資深學術專家、行業領軍人物、學科帶頭人等加入,廣泛吸納大學生、研究生等青年,以及長期在環保一線奮戰的資深環保人士,使基金會煥發了全新活力,形成了專家工作委員會、法律工作委員會、綠色企業工作委員會、植物園工作委員會、自然保護區工作委員會、觀鳥工作委員會、星空工作委員會、綠會古村之友會、野生動植物保護工作委員會等一系列二級工作機構,並在促進沙產業發展專項基金、都市飲用水源地保護基金、狼圖騰草原專項基金、水安全公益基金等專項基金帶動下,重點開展了生態文明研究與踐行、中華保護地體系建設、環境公益訴訟工作、減塑與垃圾減量、生態扶貧工作、志願者體系建設、國際交流與合作、全球環境治理、大學生環保交流(綠大)等多項工作,其中多項代表性工作在國內外引發熱烈反響。
2016年,《慈善法》實施以來全國首批認定具有公募資格的16家慈善組織之一。
機構職責
機構宗旨
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的宗旨:廣泛動員全社會關心和支持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事業,保護國家戰略資源,推動綠色發展事業,保障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和人與自然和諧,構建人類美好家園。
機構使命
致力於倡導生態文明、推動綠色發展、保護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環境,在創新、研究、科普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受到廣泛關注與讚譽。
工作重點
1、生態文明研究與踐行。
中國綠髮會深度參與北京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生態文明研究中心成立及工作落地,秘書長周晉峰獲聘中心聯合主任。同時,中國綠髮會就如何將生態文明建設有效落實到各個領域的社會發展建設中進行深入研究,開展生態系統生產總值(GEP)研究與實踐,先後在內蒙古興安盟、雲南普洱等地開展GEP核算工作,對當地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提供指導。同時,中國綠髮會加大在教育領域落實生態文明思想,編撰《生態文明城市規劃政策與實踐匯編》,指導地方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與規劃工作;開展生態文明大講堂系列活動,先後在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理工大學、浙江大學、南方科技大學、鄭州大學、寧波諾丁漢大學、耶魯大學、喬治城大學等近10所高校,分享生態文明研究和綠色發展實踐領域最新動態,備受歡迎。與此同時,中國綠髮會還在生態文明思想指導下進行理念創新,提出「基於人本的解決方案」(HbS)、「宏觀保護說」等理念,積極應對生物多樣性和氣候變化危機。
2、生態扶貧與政策建言。
「生態扶貧,科技扶貧,精準扶貧」,是中國綠髮會開展扶貧工作的重要方向。
2016年,中國綠髮會承接中央財政救助環境災害地區群眾服務項目,重點幫扶西部少數民族地區特殊群體。截止2016年11月底,該項目所包括的五小葉槭種植、飲用水源建設、草原牧民關懷三個子項目全部出色完成。同時,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以及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中國綠髮會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疏勒縣英阿瓦提鄉喀帕村開展精準扶貧試點幫扶活動,先後自投8萬元資金開展新疆喀帕村路燈亮化工程和12戶貧困家庭的庭院經濟項目,進行精準扶貧。
在政策推動方面,中國綠髮會就多項生態環境問題向俞正聲主席反映,並獲俞主席批示。自2016年以來連續三年舉辦「兩會提案、議案建議會」,通過搭建會議平台,廣泛吸收社會各界在生態環保領域的建議,並提交全國政協委員、全國人大代表研討。其中,由國務院參事、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綠髮會負責人謝伯陽同志於2016年提交的《關於加強潮間帶灘涂濕地保護的提案》(案號4198)獲得「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二屆全國委員會優秀提案」的表彰。另有提升穿山甲、斑海豹保護等級、南海珊瑚保護、擴大消費訴訟原告主體資格、制定生物多樣性保護法等十多項建議獲正式提交兩會。
3、構建「中華保護地」自然保護體系。
根據習總書記關於生態文明重要指示,結合中國綠髮會30多年工作經驗和作為社會組織的優勢,為更加有效、快速、動態的做好物種和生境保護,2016年中國綠髮會創新提出建設「中華保護地(CCAfa)」體系,通過匯集民間環保組織、地方政府機關、各地科研機構等力量,以瀕危物種保護和棲息地保護為重點,將基層環保力量匯聚起來,形成中華保護地網絡,實時動態地開展生態環保工作,最終在國家自然保護區體系之外,形成與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區等保護體系的有效互補。截止到2019年11月,中國綠髮會已在全國各地設立了各類型保護地130多個,保護成效顯着,「中華保護地」作為一項創新型保護理念與實踐,亦得到聯合國相關機構的認可與讚賞。2018年,中國綠髮會在西藏那曲、阿里設立的兩個中華暗夜星空保護地,亦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暗夜顧問委員會正式收錄入「世界暗夜保護地名錄」,成為我國首批得到國際組織認可的暗夜保護地。
4、環境公益訴訟工作。
2015年,新《環保法》實施,中國綠髮會作為適格主體,在法律工作委員會輔助下,組建法律部開展環境公益訴訟系列工作。4年多以來,中國綠髮會共提起百餘起環境公益訴訟案件,占全國社會組織提起此類案件的絕大多數,在國內外備受矚目。其中騰格里沙漠污染案、校園「毒跑道」案、淘寶網非法售賣汽車尾氣造假淨化器案、方圓玻璃企業大氣污染案等案例,分別被最高法、中國法學會案例法學研究會等評為年度公益訴訟典型案例,對推進中國環境司法進程起到了巨大推動作用。同時,中國綠髮會還積極就野保法、固廢法、森林法等生態環境相關法律修訂案提出建議,開展環境司法培訓等工作,成為中國社會組織開展環境公益訴訟、司法實踐工作的一個標杆。
5、推動減塑與垃圾減量。
成立「減塑撿塑」工作組,以減少塑料垃圾為核心,持續推進垃圾減量。通過3年多調研,中國綠髮會致函教育部,建議中小學不使用塑料書皮,以實際行動將生態文明理念植根中小學教育。2019年10月底,綠會建議獲教育部、環境局、中國科協、市場監管總局四部委辦公廳採納,其聯合發文要求努力實現無塑開學季。同時,綠會自2016年起倡導並建議外賣平台提供不使用一次性餐具、保障消費者綠色選擇權的選項,在2019年上海頒布實施的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中得到體現。此外中國綠髮會還通過制定發布《綠會指數》《綠色校園》等團體標準,進一步推進垃圾減量,推動生態文明建設落實到工作和生活之中。
6、深度參與全球環境治理,開展國際交流。
深入貫徹中央關於「社會組織走出去」號召,中國綠髮會設立「走出去」辦公室,通過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深度參與全球環境治理,傳遞中國生態環境好故事、好聲音。目前,中國綠髮會已與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聯合國《生物性多樣公約》(CBD)、聯合國《保護遷徙野生動物物種公約》(CMS)、國際濕地公約(RAMSAR)、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國際暗夜協會(IDA)等聯合國機構、國際公約和國際組織建立了廣泛聯繫,並成功主辦「CMS與生態『一帶一路』研討會」、「糧食和農業植物遺傳資源保護與惠益分享,聚焦2020年後農業生物多樣性」研討會等國際會議,在CITES常委會議、荒漠化公約大會(UNCCD)、化學品三公約大會等國際會議上亦多次成功舉辦邊會。目前,中國綠髮會已是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官方認證機構,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聯合國全球契約(UN Global Compact)、全球基因組生物多樣性聯盟(GGBN)的會員單位,聯合國《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聯合國《糧食和農業植物遺傳資源國際條約》(ITPGRFA)、以及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政府間科學政策平台(IPBES)觀察員等,並成為全球生物多樣性信息網絡(GBIF)官方數據發布者。
2019年,中國綠髮會還成功推動聯合國採納了「把生態文明確立為2020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大會的主題」的建議。
7、志願者體系建設。
中國綠髮會秉承服務宗旨,將「人民群眾是做好我國生態環境保護主力軍」的服務思想融入到工作的每一個細節,通過做好服務,打造了具有行動力的生態環保志願者隊伍,其中包括面向青少年的綠少志願者,面向大學生群體的綠大志願者,面向生態環境保護一線的全國各地綠會志願者等,其範圍涵蓋野生動植物保護、環境污染調查、反電魚巡護、校園科普講座等各個方面,截至目前,中國綠髮會志願者隊伍已有萬餘人。
文化活動
公益形象大使
2022年2月22日,《做客大使館》節目主持人劉美希應邀擔任中國綠髮會公益形象大使。
評估等級
2017年3月14日,民政部發布公告,根據《社會組織評估管理辦法》第三十條關於獲得評估等級的社會組織有上年度年度檢查不合格、連續2年年度檢查基本合格或受相關政府部門行政處罰情形的,由民政部門作出降低評估等級處理的規定,決定對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降低評估等級。
降級原因:2015年年度檢查不合格
民政部要求,被降級的社會組織須在收到通知書之日起15日內將原評估等級證書、牌匾退回民政部,換發相應的評估等級證書、牌匾。拒不退回或退換的,由民政部公告作廢。
參考文獻
- ↑ 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全文) ,搜狐,2016-03-19
- ↑ 史上最全基金會入門知識 上 ,搜狐,20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