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國封建社會經濟史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中國封建社會經濟史》,中國古代經濟史研究的大型學術著作。傅築夫著。共4卷,人民出版社分別於1981、1982、1984、1986年出版。收編於《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部詳盡剖析兩千年來中國封建生產方式的中國古代經濟通史,分別論述了周代、秦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兩宋、遼金元、明至鴉片戰爭前的經濟史。第1卷5章,共28.2萬字。卷首以較長篇幅論證了西周社會的變態性,然後分章論述整個周代(包括春秋戰國時期)的土地制度、農業經濟、手工業和商業的發展、城市的興起、貨幣經濟等。作者在分析這一時期商品經濟、貨幣經濟以及經濟思想的特徵時,提出戰國時期已有資本主義因素的最初萌芽的觀點。第2卷10章,約51.7萬字。分章論述了秦漢時代的土地制度、勞動制度、農業經濟、工商業經濟、貨幣制度與經濟政策等。並專辟一章討論秦漢時代的經濟波動問題,提出中國封建經濟始終處于波浪式起伏狀態的觀點,分析造成這種巨大波動的原因是由於農民的極端貧困落後以及小農階級必然具有的弱點所致。第3卷9章,約34.2萬字。第1章綜述兩晉南北朝時期的社會經濟概況及特點,其他各章則分別探討了這一時期主要經濟區域的變遷、巨大的經濟波動、勞動制度和剝削關係的變化、土地制度、農業經濟、手工業、商業以及貨幣經濟的變化與特點。作者認為這一時期具有很大的特殊性,「是社會經濟的大衰落時期,是國家的大分裂時期,是整個歷史的大倒退時期」。第4卷9章,約44萬字。分章論述了隋唐五代時期的經濟地理與人口、交通、勞動、土地制度、農業、手工業、商業、貨幣、物價以及這一時期的經濟波動。作者評價這一歷史階段的社會經濟,「比過去有發展,但沒有重大成就,不足以對後代的經濟發展產生重大的特別是決定性的深遠影響」。這一結論有悖於傳統觀念,具有很大的啟發性。

本書是作者40餘年研究成果的系統總結,材料豐富,有獨立的體系和觀點,對學習和進一步研究中國經濟史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作者簡介

傅築夫(1902—1985),中國經濟學家、教育家。河北永年人。曾任中國人民大學、北京經濟學院、南開大學教授,主要從事中國古代經濟史的教學與研究。主要著作還有《中國社會問題的理論與實際》、《中國封建社會內部資本主義因素的萌芽》、《中國資本原始積累問題》、《中國古代經濟史概論》、《中國經濟史論叢》等。

《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

書籍,是思維的結晶,知識的寶庫,智慧的源泉,人類最主要的精神食糧。名著,則是書籍中的精華。它標誌着人類認識發展的水平,影響乃至支配人們的思想和行動,影響乃至支配社會的各種實踐活動[1]。《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在浩如煙海的書籍中,篩選出價值高、作用大、影響廣的一萬部名著,把它們匯集一起,根據科學文化知識體系的區別和聯繫加以分門別類,並逐部作出精要的詮釋。可以說,這是對科學文化的一次總結,是一項很有價值的科學文化建設工程。這部辭典是一部很有用的工具書[2]

視頻

中國封建社會經濟史 相關視頻

中國封建社會的基本特點是什麼?
自考《近代史》001:中國封建社會的特點與危機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