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上海基督教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全景視覺網 的圖片

上海基督教要從18世紀後期,歐美基督教各宗派先後成立傳教組織——差會,向海外傳教說起。清嘉慶二十年(1807年),第一個來華的傳教士馬禮遜為英國倫敦會所差派。道光十一年(1831年),第一個來上海的傳教士郭士立,乘坐鴉片走私船3次登陸上海,窺察上海的港口、城池等情況。當時的清政府對包括傳教士在內的外國人的進入,採取閉關鎖國政策。

發展歷史

鴉片戰爭後,清政府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上海成為5個通商口岸之一,傳教大門遂被打開。道光二十三年英國倫敦會麥都思、雒魏林、慕維廉等人最早來到上海,他們藉助不平等條約建立教堂、開辦醫館、印刷所等,並建造住宅。他們也是基督教在上海第一個教案——青浦教案的肇事者。其後,英國聖公會、美國聖公會、美國長老會、美國浸禮會、美國監理會等基督教各宗派先後來滬建堂傳教。鴉片戰爭結束不久,英、美基督教的主要派別便在上海建立了傳教的立足點。

19世紀後期至20世紀初,基督教原先沒有成立差會的較小的宗派,如內地會、基督會、宣道會、公誼會、基督復臨安息日會等也派遣傳教士來上海,基督教青年會、基督教女青年會等社會服務團體和慈善救濟團體也進入上海。

第二次鴉片戰爭後,基督教在華傳教勢力得到發展,影響日益擴大。在華傳教士分別於光緒三年(1877年)、光緒十六年和光緒三十年在上海舉行3次由各宗派代表參加的在華傳教士全國性大會,傳教差會已把上海作為對華傳教事業的基地。這一時期英美基督教差會開辦的學校、醫院、文字出版機構等,在客觀上對中西文化交流起了一定的作用。

在中國人民的反帝反封建運動影響下,光緒二十九年初,夏粹芳、宋耀如等13人發起成立中國基督徒會,創辦《中國基督徒報》。光緒三十二年,上海閘北堂牧師俞國楨宣布脫離美國北長老會的管轄,成立了由中國人自辦的耶穌教自立會,4年後成立全國總會。全國不少地方的基督徒紛紛響應,形成了中國基督教自立運動。

20世紀20年代,幾乎所有主流教派的全國組織都冠以「中華」的名稱,並推定中國教牧人員為第一負責人,以圖改變「洋教」的面貌。民國11年(1922年),西方傳教士進一步提出教會本色化的主張,中國基督教人士為此作了有益的探索。並在同年5月上海舉行的第二次基督教全國大會上正式提出本色化教會的口號。民國16年大革命失敗後,基督教的自立運動受到很大的挫折。大革命時期出現的600多處自立教會,有的停頓,有的解散,有的復歸差會控制。民國24年只剩200多處。自立運動和本色化運動對提高中國基督教的民族意識起了推動作用。

民國37年,吳耀宗在《天風》周刊上發表了《基督教的時代悲劇》等文章,提出基督教已經是帝國主義思想、文化侵略的工具,成了社會變革的阻力,中國教會應該從差會的控制下擺脫出來,成為獨立自主的中國教會。

新中國成立後,在政務院總理周恩來關懷啟發下,吳耀宗聯合基督教內一批領袖,於1950年在上海發起中國基督教三自革新運動。同年9月23日《人民日報》發表由吳耀宗等人起草的題為《中國基督教在新中國建設中努力的途徑》的三自革新宣言。這個宣言指出中國基督教必須實行自治、自養、自傳,認識帝國主義利用基督教的事實,肅清基督教內部的帝國主義影響,實現自力更生的目標,為建設新中國而努力。三自革新運動得到了全國基督徒的熱烈響應。1954年7月22日~8月6日在北京舉行中國基督教全國會議,正式成立以吳耀宗為主席的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領導全國基督教信徒開展三自愛國運動。

1955年4月25~29日,上海市基督教舉行第一屆代表會議,會上成立了上海市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陳見真當選為第一屆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主席。

1958年,在「大躍進」的形勢下,教堂聚會的人數減少、奉獻收入下降,不少傳道人無事可做,從當時實際情況出發,全市教堂、聚會點由208所合併為23所,實行聯合禮拜,大部分教職人員轉業退休,只留下74位教職人員繼續參與教會工作。聯合禮拜對不同的信仰觀點和禮儀實行互相尊重,改變了宗派林立的局面。

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間,中國共產黨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遭到嚴重破壞,所有教堂關閉,宗教活動停止。

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全面落實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受迫害的宗教界教職人員得到平反,恢復名譽。1979年9月全市率先恢復沐恩堂、清心堂、滬北會堂的宗教活動。1981年在上海市基督教第四屆代表會議上成立上海市基督教教務委員會。該會與市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合稱為市基督教兩會。此後數年中,全市的教堂陸續修復開放,市區各區先後召開了基督教代表會議,相繼成立區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和區堂務委員會(簡稱區基督教兩會)。80年代初起,上海市基督教兩會編印出版各類宗教書籍,出售《聖經》、《新編讚美詩》等,還經常對教職人員進行三自愛國教育。自1985年四省一市在上海開辦華東神學院,至1998年,已為華東地區培養出神學畢業生360餘人,其中分配到上海工作的有50餘人。1998年12月,全市教職人員276人,信徒15萬餘人。1998年底市區和郊縣開放的基督教堂103所,以堂帶點48處。

1978年以後,中國教會恢復與世界各國教會組織的友好交往,加強與各國教會的聯繫,基督教界與國外的交往逐漸增多。通過教會組團出訪,向海外介紹中國基督教的現狀,宣傳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並了解基督教在世界各地的發展狀況。來訪的及上海教職人員出訪的國家有美國、英國、德國、意大利瑞典、挪威、芬蘭、捷克斯洛伐克、澳大利亞、日本、菲律賓南非、肯尼亞等,以及香港、澳門、台灣等地區。

隨着基督教傳入上海,上海的文化受到西方文化的巨大影響。近代上海集中了一大批受過西方教育的知識分子,他們或在英、美等國留過學,或由西方傳教士在上海所辦的教會學校中受過系統教育,為基督教在上海的傳播起了推動作用,造就了一批中國基督教界的領袖人物。由於上海工商業的高度發展,文化和教育相對發達,又有相當多的知識分子和西方傳教士,因此,各種差會、教派均在上海設立總部機構,使上海成為中國基督教的中心。

基督教

基督教是世界三大宗教[1]之一,其影響力更是位居三大宗教之首[2]。基督教創立於公元一世紀,最早發源地位於羅馬帝國的巴勒斯坦省(今以色列、巴勒斯坦和約旦地區)。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