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179
次編輯
變更
周俊
,無編輯摘要
| 图像 =
[[File:周俊.jpg|缩略图|center|[http://www.casad.cas.cn/wcm/sourcedb_ad_cas/zw2/json/smkxhyxxb/200906/W020100512648991333132.jpg 原图链接][http://www.casad.cas.cn/chnl/374/index.html 来自中国科学院学部]]]
| 出生日期 = 1932年2月 [[ 江苏 ]] 东台
| 国籍 = 中国
| 民族 = 汉
}}
== 研究领域==
* 在植物化学成分的分离、结构、化学修饰、合成和应用的研究工作中有较多发现,先后发表植物化学论文210多篇其中SCI收录40篇,发现植物新化合物340个,其中有6 个新类型。近10多年来在国际上率先开展了石竹科等植物环肽的研究,可能成为植物化学研究中一个新领域。
== 主要成就及荣誉<ref>[http://lib.ecust.edu.cn/zh-hans/node/8230]周俊(1932年-)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ref>><br> ==
* 近40年中,系统地进行了薯蓣属、人参属、重楼属、白前属。天麻属、乌头属及石竹科若干属的甾体、三萜、酚类、环肽及配糖体的研究。他率先在国内系统开展植物 配糖体研究,1990年首次发现环肽配糖体。复杂带酯基糖链三萜配糖体和植物环肽的研究是近年的研究特色。他发现了18个有应用前景或重要生物活性的化合物,若于研 究成果已在生产上长期应用(如盾叶薯蓣、秋水仙碱、天麻素、宫血宁等),产生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1986年被国务院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家, 1990年 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2000年获香港求实“中药现代化集体成就奖”,2006年获云南省突出贡献奖。此外,还先后获省部级奖9项。 * 近40年中,他系统地进行了薯蓣属、人参属、重楼属、白前属、天麻属、乌头属及石竹科若干属的甾体、三萜、酚类、环肽及配糖体的研究,发表学术论文290余篇,著 作1部,发现药用植物的新化学成分500多个,其中新类型6个。近期对古植物的化学成分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并取得一定成果。先后培养了10余名学术带头人,已培养硕士 研究生20人,博士研究生28人。
== 基地建设 ==
* 周俊不仅在研究工作上有卓越成就,更重要的是他艰苦奋斗,40多年如一日在西部昆明建立了在国内外有影响的拥有优秀人才的植物化学研究基地。1958年国务院发布 了利用野生植物的小秋收决定,各植物所也面临着如何利用传统植物学知识如植物分类等学科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的问题,于是各植物研究所纷纷建立了植物资源化学研 究室,昆明植物研究所的设备和人才条件相对较差,加上交通落后,难和京沪相比。当时由蔡希陶、彭加木等筹建的资源化学组除实验用房较好外,仅有7个人和老式旋光 仪、熔点测定仪各一台,只能做一点油脂和芳香油的初步研究工作。1958年9月周俊用10天时间由上海到达昆明后,劳动了一段时期,就去贵州西南部和东南部参加经济植 物普查工作半年,回昆明后以巨大毅力组建了药用植物化学研究小组,培养和引进人才,购置设备,从无到有地建立了玻璃灯工房,元素分析室以及药物提取分离设备, 到1961年已能分离植物化学成分并鉴定结构。在用人方面,除重用受到不公正待遇的蔡宪元老先生外,又吸收和重用3个大学生和因“家庭”问题而不能被大学录取的5个 高中生,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没有超人胆量是做不到的。他虽然为此经常受到不公正批评,但仍不改初衷。幸运的是这些高中生和大学生都成了高级研究人员,多数已 成某一领域的学科带头人。1965年研究室的工作蓬勃发展,已开始发表研究成果。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没有多久研究工作就无法进行,他也成为受冲击的人,就在那样 条件下他还参与筹建植化中试工厂,劳动之余还根据文献与杨崇仁合作写了通过化学成分探讨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关系的论文。1974年恢复工作后,他立即多方奔走 重建研究条件,在有关领导支持下,1975年进口了带傅立叶变换的90兆核磁共振仪(是国内二台之一),随后又进口了色质联用仪以及红外、紫外等仪器,又利用国际合 作的机会从1980年起派出数批人员到日本、德国进修,这一研究室终于在1986年成了惟一的植物化学开放研究室。2002年经科技部批准成为国家重点研究室。 * 周俊善于用敏锐的眼光调整植物化学研究方向,90年代中期,他看到研究室在植物化学的提取分离和结构鉴定方面已达到国际水平,就及时提出植化研究不能满足于提 取、分离、结构鉴定的“老三篇”,应及时将研究室的方向改变为主要研究植物活性成分,与此相适应进行有关植物化学成分的合成和先导化合物的结构修饰,并建立了 活性筛选小组。1996年他敏锐地认识到现有植化研究条件已可能将一个简单复方作为一个单方制剂研究,并首先带领自己的小组开展复方研究。在他的影响下昆明植物研 究所的植化研究正逐步前进。
== 发表论文 ==
* (1) Iridoids and bis-iridoids from Patrinia scabiosaefolia, RSC advance, 2017, 第 11 作者
* (22) 滇产植物的皂素成分研究(II). 薯芋科和龙舌兰科植物的甾体皂甙元., 药学学报, 1965, 第 1 作者
== 参考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