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1,090
次編輯
變更
类脑计算
,创建页面,内容为“《'''类脑计算'''》,危辉 著,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书籍对于人类原有很重大的意义,但,书籍不仅对那些不会读书…”
《'''类脑计算'''》,危辉 著,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书籍]]对于人类原有很重大的意义,但,书籍不仅对那些不会读书的人是毫无用处,就是对那些机械地读完了书还不会从死的文字中引申活的思想<ref>[https://www.docin.com/p-581834483.html 思想指导人生],豆丁网,2013-01-15</ref>的人也是无用的。 —— [[乌申斯基]]<ref>[http://www.offcn.com/jiaoshi/2021/0919/479055.html 乌申斯基的教育思想],中公教育,2021-09-19</ref>
==内容简介==
《类脑计算》从多学科交叉的角度将神经生物学在视觉神经机制、神经元信号加工与编码方面的解剖学与电生理学发现和认知心理学关于知觉信息加工、工作记忆等方面的实验结论,与人工智能中关于图像理解与人工神经元网络模型结合起来,设计能够模拟视网膜、初级视皮层和高级视皮层部分图像信息加工功能,以及模拟神经编码微回路的数据结构和层次网络计算模型,并用计算机视觉或图像理解领域常用的测试数据集来验证这些[[网络]]计算模型的效能。这些深入考虑了神经生物学基本机制与约束的计算模型,一方面能够在工程方面为图像理解或信息保持提供不同于传统方法的新解决方案,另一方面也为神经科学研究提供了探索神经信号加工内在机理的仿真平台。这些以信息加工神经生理机制和认知心理机制为基本出发点的计算建模研究为人工智能关于表征、神经计算新模型、基于结构的学习模型、不同于经典图灵机模型的新计算架构开拓了思路。
==作者介绍==
危辉,[[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98年7月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先后师从导师怀进鹏院士和何新贵院士,获计算机科学理论与软件专业工学博士学位。同年9月进入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系人工智能研究所,师从我国著名人工智能专家潘云鹤院士进行为期两年的博士后研究工作。2000年11月期满出站后进入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系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2000年10月在浙江大学晋升为副教授,2005年4月在复旦大学晋升为教授。自1993年起从事非单调逻辑与不确定性推理研究,1995年后受认知心理学启发从事人工智能与认知科学或说基于认知科学背景的人工智能研究,致力于基于神经生物学和认知心理学机制的神经视觉算法模型和神经编码机制研究,以及基于认知机制约束的人工智能基础范型研究,是国内最早独立开展且持续不间断开展类脑计算研究的小组之一,包括视觉神经计算模型和脉冲神经元回路结构与编码机制研究。主持或作为主要成员参与的研究课题有973计划课题、973前期专项、国防973课题专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课题、国防预研课题、上海市科委重大专项、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课题等。作为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在IEEE Transactions系列、Elsevier系列、Springer系列等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完全由国内独立完成的计算机科学领域SCI论文6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人工智能形式概念系统》和《认知相关性与智能模型构造的系统观点》。自2001年起承担复旦大学本科和研究生的教学工作,到目前为止按时间顺序独立讲授离散数学2学期、高等数理逻辑4学期、人工智能与认知科学5学期、人工智能或高级人工智能55学期/次、从计算到智能20学期、认知科学导论10学期。
==参考文献==
[[Category:040 類書總論;百科全書總論]]
[[书籍]]对于人类原有很重大的意义,但,书籍不仅对那些不会读书的人是毫无用处,就是对那些机械地读完了书还不会从死的文字中引申活的思想<ref>[https://www.docin.com/p-581834483.html 思想指导人生],豆丁网,2013-01-15</ref>的人也是无用的。 —— [[乌申斯基]]<ref>[http://www.offcn.com/jiaoshi/2021/0919/479055.html 乌申斯基的教育思想],中公教育,2021-09-19</ref>
==内容简介==
《类脑计算》从多学科交叉的角度将神经生物学在视觉神经机制、神经元信号加工与编码方面的解剖学与电生理学发现和认知心理学关于知觉信息加工、工作记忆等方面的实验结论,与人工智能中关于图像理解与人工神经元网络模型结合起来,设计能够模拟视网膜、初级视皮层和高级视皮层部分图像信息加工功能,以及模拟神经编码微回路的数据结构和层次网络计算模型,并用计算机视觉或图像理解领域常用的测试数据集来验证这些[[网络]]计算模型的效能。这些深入考虑了神经生物学基本机制与约束的计算模型,一方面能够在工程方面为图像理解或信息保持提供不同于传统方法的新解决方案,另一方面也为神经科学研究提供了探索神经信号加工内在机理的仿真平台。这些以信息加工神经生理机制和认知心理机制为基本出发点的计算建模研究为人工智能关于表征、神经计算新模型、基于结构的学习模型、不同于经典图灵机模型的新计算架构开拓了思路。
==作者介绍==
危辉,[[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98年7月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先后师从导师怀进鹏院士和何新贵院士,获计算机科学理论与软件专业工学博士学位。同年9月进入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系人工智能研究所,师从我国著名人工智能专家潘云鹤院士进行为期两年的博士后研究工作。2000年11月期满出站后进入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系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2000年10月在浙江大学晋升为副教授,2005年4月在复旦大学晋升为教授。自1993年起从事非单调逻辑与不确定性推理研究,1995年后受认知心理学启发从事人工智能与认知科学或说基于认知科学背景的人工智能研究,致力于基于神经生物学和认知心理学机制的神经视觉算法模型和神经编码机制研究,以及基于认知机制约束的人工智能基础范型研究,是国内最早独立开展且持续不间断开展类脑计算研究的小组之一,包括视觉神经计算模型和脉冲神经元回路结构与编码机制研究。主持或作为主要成员参与的研究课题有973计划课题、973前期专项、国防973课题专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课题、国防预研课题、上海市科委重大专项、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课题等。作为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在IEEE Transactions系列、Elsevier系列、Springer系列等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完全由国内独立完成的计算机科学领域SCI论文6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人工智能形式概念系统》和《认知相关性与智能模型构造的系统观点》。自2001年起承担复旦大学本科和研究生的教学工作,到目前为止按时间顺序独立讲授离散数学2学期、高等数理逻辑4学期、人工智能与认知科学5学期、人工智能或高级人工智能55学期/次、从计算到智能20学期、认知科学导论10学期。
==参考文献==
[[Category:040 類書總論;百科全書總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