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1,085
次編輯
變更
蒙顶茶仙
,创建页面,内容为“《'''蒙顶茶仙'''》,川剧《蒙顶茶仙》新编古装戏大幕。 川剧,俗称川戏,主要流行于中国西南地区川渝云贵四省市的汉…”
《'''蒙顶茶仙'''》,川剧《蒙顶茶仙》新编古装戏大幕。
川剧,俗称川戏,主要流行于中国西南地区川渝云贵四省市的汉族地区,是融汇高腔、昆曲、胡琴(即皮黄)、弹戏(即梆子)和四川民间灯戏五种声腔艺术而成的传统剧种。川剧分[[小生]],须生,旦,花脸,丑角5个行当,各行当均有自成体系的功法程序,尤以“三小”,即小丑,小生,小旦的表演最具特色,在戏剧表现手法、表演技法方面多有卓越创造,能充分体现中国戏曲虚实相生、遗形写意的美学特色。
==剧目介绍==
陈鹰(执笔)、周崇理[[编剧]]
西汉年间,河神之女茶仙叶素珍率众仙姑元宵观灯,路遇恶绅张富泰纠缠。樵夫吴天成路见不平,打跑张富泰。天成之母患眼疾双目失明,茶仙赠仙茶治好她的眼睛。天成、茶仙结为夫妻,在蒙山遍种仙茶树,施舍仙茶,治病救人。张富泰得知天成[[夫妇]]行踪后设下圈套,诬茶仙是妖精,迷惑众百姓和天成母亲。茶仙无奈飘然离去,天成亦跳岩而死,只留下茂盛的蒙顶仙茶。
本剧共5场。
剧本载《[[四川戏剧]])1988年第5期。
==中国戏曲==
[[戏曲]]是我国传统的戏剧形式,是我国最具有民族特点和风格的艺术样式之一。其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用来娱神的原始歌舞。《[[尚书尧典]]》上说:“於!子击石拊石,百鲁率舞。”《[[吕氏春秋古乐]]》上也说:“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一曰《载民》,二日《玄鸟》,三日《遂草木》四日《奋五谷》五日《敬天常》六曰《达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禽兽之极》。” 如在许多古老的[[农村]], 还保持着源远流长的歌舞传统,如“傩戏<ref>[https://www.wsm.cn/shenghuoyule/shenghuoxuetang/5188.html 傩戏是什么?傩戏的来源是什么?],为什么网,2015-07-18</ref>”;同时,一些新的歌舞如“[[社火]]”、“[[秧歌]]”等适应人民的精神需求而诞生。正是这些歌舞演出,造就出一批又一批技艺娴熟的民间[[艺人]],并向着戏曲的方向一点点迈进。《[[诗经]]》里的“颂”,《[[楚辞]]》里的“九歌”,就是祭神时歌舞的唱词。从春秋战国到[[汉代]],在娱神的歌舞中逐渐演变出娱人的歌舞。从汉魏到中唐,又先后出现了以竞技为主的“[[角抵]]”(即百戏)、以问答方式表演的“参军戏<ref>[http://www.guoxuemi.com/lishi/40610s/ 历史知识 > 参军戏],国学迷</ref>”和扮演生活小故事的歌舞“[[踏摇娘]]”等,这些都是萌芽状态的戏剧。
[[Category:982 中國戲劇]]
川剧,俗称川戏,主要流行于中国西南地区川渝云贵四省市的汉族地区,是融汇高腔、昆曲、胡琴(即皮黄)、弹戏(即梆子)和四川民间灯戏五种声腔艺术而成的传统剧种。川剧分[[小生]],须生,旦,花脸,丑角5个行当,各行当均有自成体系的功法程序,尤以“三小”,即小丑,小生,小旦的表演最具特色,在戏剧表现手法、表演技法方面多有卓越创造,能充分体现中国戏曲虚实相生、遗形写意的美学特色。
==剧目介绍==
陈鹰(执笔)、周崇理[[编剧]]
西汉年间,河神之女茶仙叶素珍率众仙姑元宵观灯,路遇恶绅张富泰纠缠。樵夫吴天成路见不平,打跑张富泰。天成之母患眼疾双目失明,茶仙赠仙茶治好她的眼睛。天成、茶仙结为夫妻,在蒙山遍种仙茶树,施舍仙茶,治病救人。张富泰得知天成[[夫妇]]行踪后设下圈套,诬茶仙是妖精,迷惑众百姓和天成母亲。茶仙无奈飘然离去,天成亦跳岩而死,只留下茂盛的蒙顶仙茶。
本剧共5场。
剧本载《[[四川戏剧]])1988年第5期。
==中国戏曲==
[[戏曲]]是我国传统的戏剧形式,是我国最具有民族特点和风格的艺术样式之一。其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用来娱神的原始歌舞。《[[尚书尧典]]》上说:“於!子击石拊石,百鲁率舞。”《[[吕氏春秋古乐]]》上也说:“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一曰《载民》,二日《玄鸟》,三日《遂草木》四日《奋五谷》五日《敬天常》六曰《达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禽兽之极》。” 如在许多古老的[[农村]], 还保持着源远流长的歌舞传统,如“傩戏<ref>[https://www.wsm.cn/shenghuoyule/shenghuoxuetang/5188.html 傩戏是什么?傩戏的来源是什么?],为什么网,2015-07-18</ref>”;同时,一些新的歌舞如“[[社火]]”、“[[秧歌]]”等适应人民的精神需求而诞生。正是这些歌舞演出,造就出一批又一批技艺娴熟的民间[[艺人]],并向着戏曲的方向一点点迈进。《[[诗经]]》里的“颂”,《[[楚辞]]》里的“九歌”,就是祭神时歌舞的唱词。从春秋战国到[[汉代]],在娱神的歌舞中逐渐演变出娱人的歌舞。从汉魏到中唐,又先后出现了以竞技为主的“[[角抵]]”(即百戏)、以问答方式表演的“参军戏<ref>[http://www.guoxuemi.com/lishi/40610s/ 历史知识 > 参军戏],国学迷</ref>”和扮演生活小故事的歌舞“[[踏摇娘]]”等,这些都是萌芽状态的戏剧。
[[Category:982 中國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