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哺乳动物

增加 6,323 位元組, 4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哺乳动物'''是指脊椎动物亚门下'''哺乳纲'''(学名:Mammalia的一类用呼吸空气的温血脊椎动物…”
'''哺乳动物'''是指[[脊椎动物亚门]]下'''哺乳纲'''([[学名]]:Mammalia的一类用[[肺]][[呼吸]]空气的[[温血动物|温血]][[脊椎动物]],因能通过[[乳腺]]分泌[[乳汁]]来给幼体[[哺乳]]而得名。

按照《世界哺乳动物物种》(''Mammal Species of the World'')一书在2005年的资料,哺乳纲目前有约5676个(2008版的[[IUCN红皮书]]为5488个)不同[[物种]],分布在1229个[[属 (生物)|属]],153个[[科 (生物)|科]]和29个[[目 (生物)|目]]中,约占[[脊索动物门]]的10%,[[地球]]所有物种的0.4%。[[啮齿目]]([[老鼠]]、[[豪猪]]、[[海狸]]、[[水豚]]等)、[[翼手目]]([[蝙蝠]]等)和[[鼩形目]]([[鼩鼱]]等)是哺乳动物中物种最多的目。

哺乳动物的身体结构复杂,有区别于其他类群的[[新皮质|大脑结构]]、[[恒温动物|恒温系统]]和[[循环系统]],具有为后代[[哺乳]]、大多数属于[[胎生]]、具有[[毛囊]]和[[汗腺]]等共通的外在特征。 它们外型多样,小至体长30毫米长有[[翅膀]]的[[凹脸蝠]],大至体长33米形同[[鱼类]]的[[蓝鲸]]。它们有很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分布在从[[海洋]]到高山,从[[热带]]到[[极地]]的广泛区域。[[人类]]也是哺乳动物的一员。

哺乳动物简称“兽”。古生物学上,已灭绝的哺乳动物译名常带“兽”字,如[[爪兽]]、[[雷兽科|雷兽]]、[[中兽]]等。海生或生长在海边的哺乳动物被称作[[海兽]]。

除了哺乳类,有人发现蜘蛛亦能哺乳。

== 词源 ==
'''哺乳动物'''因用[[乳腺]]分泌乳汁哺育后代幼体而得名。此名称由[[瑞典]]自然学者[[林奈]]创造'。

== 特征 ==

哺乳动物在外在和内在上存在着一些显著的特征,将哺乳动物与其他的[[脊椎动物]]区别开来。简单来说,哺乳动物是[[温血动物]],具备[[毛囊]]和[[汗腺]],并能给后代哺乳。牠们有[[听小骨]],骨骼结构有区别于其它动物的特征,并有独特的[[循环系统]]结构。
{| class="wikitable" border="1"
|+ 哺乳动物主要特征表
! 类型 !! 特征 !! 注解
|-
| rowspan=7|软组织特征 || [[温血动物]] || 哺乳动物依靠身体内部产生[[热量]]来维持一个恒定的高体温
|-
| [[毛囊]]和[[汗腺]] || 外表光滑的鲸科其实在身体的某些部位也有少量毛发
|-
| [[乳腺]]和[[哺乳行为]] || 哺乳动物能通过身体的腺体产生[[乳汁]]给后代哺乳
|-
| [[心脏]]和[[循环系统]] || 二心房,二心室,[[体循环]]的血液只经由左大动脉弓进行
|-
| [[红血球]] || 循环系统中的红血球无核,呈圆盘状(骆驼呈椭圆状)
|-
| [[大脑]] || 具备[[新皮质]],能产生高等功能的知觉
|-
| [[横膈膜]] || 与肋骨结合的横膈膜将胸腔和腹腔隔离
|-
| rowspan=2|骨骼特征 || [[听小骨]] || 耳内有由锤骨、砧骨、蹬骨等三块骨头组成的听小骨
|-
| 下颚 || 下颚由单块牙骨构成
|}

== 演化 ==
最早的哺乳动物由[[似哺乳爬行动物]]中的[[兽孔目]]演化而来。真正的哺乳动物在中生代的三叠纪末期出现,进入新生代后哺乳动物取代恐龙占据生态位优势,演化出今天多样化的哺乳动物种群。
=== 历史 ===
根据目前人类掌握的化石证据,哺乳动物被认为最早出现在2亿多年前的[[中生代]]的[[三叠纪]],并于[[新生代]]开始繁盛,成为陆地上占支配地位的动物至今。

==== 中生代 ====
有[[化石]]证据表明在[[三叠纪]]中期,一些兽孔目动物的[[头骨]]开始产生了许多新特征。爬行动物由多块骨头构成的下颌演变成单块牙骨,牙齿也从单一外形的牙齿演变为根据在口腔内的位置而具备多种形状。颊骨弓变得更为发达以支持[[咀嚼肌]]强化的需要。它们身体的[[骨骼]]变得轻盈灵活,[[四肢]]直立而不是如同原始爬行动物一般向体侧伸展。它们具备发育良好的[[皮毛]],因此可能是[[恒温动物]]。可以认为它们是正处在过渡到真正的哺乳动物的过程中的一个阶段。

在约2亿年前的三叠纪晚期,早期的哺乳动物与[[恐龙]]几乎在同一时期正式出现了。当时君临陆地的大小恐龙占据了绝大部分的[[生态位]],而早期的哺乳动物的体型微不足道,主要靠[[昆虫]]等生息在[[丛林]]中的小型猎物维生。到了66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大部分恐龙在[[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中迅速灭绝,仅有[[鸟类]]存活,而哺乳动物也具备恒温特性,帮助它们在低温和黑夜中存活了下来。

==== 新生代 ====
在[[古近纪]]之前所有的哺乳动物体型很小,尽是一类体长12厘米左右,与[[老鼠]]体型相仿的小型捕猎者。进入新生代后[[恐龙]]式微,于是哺乳动物得以占据更多的[[生态位]],并迅速演化出具备丰富[[生物多样性|多样性]]的成千上万个不同物种来。在5000万年前就出现了早期的[[蝙蝠]]和[[鲸]];等到了4000万年前,如今在哺乳纲下面的各个[[目 (生物)|目]]就都基本出现了。

到了[[第四纪]],哺乳动物已经成为陆地上占支配地位的动物。虽然[[冰河期]]让包括[[猛犸象]]在内的一批大型的哺乳动物遭到灭顶之灾,但大部分能存活至今的物种一直就没有发生太多变化。

{| class="wikitable" border="1"
|+ 哺乳动物演化时间表
! colspan=2|地质时代 !! 年份!! 描述
|-
| rowspan=3|[[中生代]] || [[三叠纪]] || 至2.05亿年前 || 三叠纪晚期时早期哺乳动物与恐龙几乎同期出现。
|-
| [[侏罗纪]] || 至1.42亿年前 || 大型食草恐龙和各种食肉恐龙统治大地。哺乳动物为小型夜行性食虫动物,可能是卵生动物。
|-
| [[白垩纪]] || 至6600万年前 || 恐龙依然占据地面优势。可能出现了有袋和有胎盘的哺乳动物。
|-
| rowspan=3 | [[新生代]] || [[古近纪]] || rowspan=2 | 至180万年前 || rowspan=2 | 恐龙势微后哺乳动物快速演化。4000万年前出现大多数目。
|-
| [[新近纪]]
|-
| [[第四纪]] || 至[[现代]] || 冰河期让一批大型哺乳动物灭绝,出现现代人类。
|}
250,68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