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搜尋結果

前往: 導覽搜尋
  • 頭骨可分為頭蓋骨(除顎骨以外頭部所有的骨頭)和顎骨(或頜骨)。其中一個可以分辨哺乳動物及非哺乳動物的特徵便是哺乳動物中耳裡有三塊小骨頭(稱為聽小骨): 錘骨 砧骨 鐙骨這三塊小骨頭是對哺乳動物的聽覺十分重要的部分,它們是由爬行動物的兩塊頜骨進化而來的。其他動物的耳只有一塊骨頭,常稱為耳柱骨(columella)。 頭蓋骨可分為頭頂骨及底部。
    2 KB (246 個字) - 2020年9月24日 (四) 18:57
  • 可阻止異物入耳。 中耳與聽管交界處有一薄膜,稱為鼓膜,由外耳傳來的音波,可以振動鼓膜。中耳為一小空腔,橫越中耳腔有三塊小骨,該三骨依序為錘骨、砧骨和鐙骨,彼此前後銜接。由外耳傳來的聲波被鼓膜轉化成振動後,便可經由該三塊小骨向內耳傳遞。中耳腔內有空氣,其下方有一咽鼓管與咽相通,該管與咽相通處平時關閉,
    18 KB (4,704 個字) - 2022年8月1日 (一) 09:31
  • 前上頜骨前方的喙小,或是沒有、齒骨與上頜骨具有14顆以上的牙齒。第五、六、七對腦神經穿越耳後的兩個孔、枕骨底部或基蝶骨沒有基底動脈的血管溝、方骨的上鐙骨突末端擴張、至少有31節薦前椎,多為42到45節、薦前的脊椎總長,長於薦後的脊椎總長、後端尾椎的神經棘長,形成尾鰭、四肢關節的表面平順、距骨與腕骨高度骨化。
    2 KB (413 個字) - 2021年1月10日 (日) 01:43
  • Russell)將扁掌龍亞科定義為具有以下特徵:前上頜骨前方的喙小,或是沒有、第五、六、七對腦神經穿越耳後的一個孔、枕骨底部或基蝶骨有基底動脈的血管溝、方骨的上鐙骨突大,末端扁平、上隅骨的背緣呈圓形、最多有29節薦前椎、薦前的脊椎總長,短於薦後的脊椎總長、後端尾椎的神經棘略長,沒有形成明顯的尾鰭、脈弧與尾椎的椎體之間未固定、四肢關節的表面不平順。
    3 KB (557 個字) - 2021年1月10日 (日) 01:25
  • 下目基底或與兔猴科相近的靈長目基底。另外,始鏡猴科的原始骨骼特徵,難於與現今的生物拉上關係。例如始鏡猴科缺乏了現今簡鼻亞目的多種骨骼特徵,如縮小了的鐙骨肌內頸動脈、並翼蝶骨及顴骨互接等。始鏡猴科亦在上中門齒間有空隙,估計牠們有鼻鏡及人中,將液體輸送至犁鼻器。始鏡猴科亦缺乏了大部份眼睛猴的特徵,如特大
    3 KB (582 個字) - 2021年1月17日 (日) 15:35
  • 關。 鼓膜 鼓膜位於外耳道內側,直徑約2cm,為一薄橢圓形的半透明膜,是外耳道和中耳(鼓室)的分界。鼓室是位於顳骨內的氣室,內有聽小骨:錘骨、砧骨和鐙骨。鼓膜外面覆薄的皮膚,中耳面則覆黏膜。耳鏡觀察時,鼓膜凹面向外耳道,其中心呈錐形凹陷,其頂點為鼓膜臍。鼓膜軸像傘柄一樣,通過鼓膜臍垂直於鼓膜,當其向
    5 KB (1,023 個字) - 2022年8月25日 (四) 13:34
  • 鼓索:傳導味覺衝動及支配下頜下腺和舌下腺的分泌; ② 岩大神經,也稱岩淺大神經,含副交感分泌纖維,支配淚腺、齶及鼻粘膜的腺體分泌; ③ 鐙骨肌神經:支配鼓室內的鐙骨肌。 顱外分支:面神經出莖乳孔後即發出3小支,支配枕肌、耳周圍肌、二腹肌後腹和莖突舌骨肌。面神經主幹前行進入腮腺實質,在腺內分支組成腮腺
    8 KB (2,123 個字) - 2022年8月25日 (四) 16:56
  • 也可能因大腦長久未接收聲音刺激而退化,喪失語言辨識能力,造成不可逆的影響。 戴助聽器雜音很吵?醫:選配錯誤導致--當聲音經由外耳道、耳膜、三小聽骨、鐙骨時會被逐漸放大,最後透過耳蝸內淋巴液的震動使聽覺毛細胞擺動,產生神經衝動,大腦就能接收到外界訊息,解讀聲音。 助聽器好比微小型擴聲設備,能將聲音依據
    8 KB (2,184 個字) - 2021年12月10日 (五) 12:51
  • vestibuli)。龕底有一近似橢圓形的窗孔向內通內耳的前庭,稱為前庭窗(vestibular window)或卵圓窗(oval window),面積約3~3.2mm2,被鐙骨底板及環韌帶封閉。圓窗龕(round window niche)為鼓岬後下方一向內凹陷,又稱蝸窗小窩(fossula fenestrae cochl
    6 KB (1,773 個字) - 2024年1月3日 (三) 22:35
  • 是水份。 人類有些部份骨頭是由多塊骨頭融合而成,包括髖及人類髗骨,大部份的骨頭都直接(或透過關節)和骨架系統中的其他骨頭連接,只有少數例外:中耳中的鐙骨、砧骨和錘骨彼此相連,但沒有和其他骨頭相連。舌頭的舌骨只透過肌肉和韌帶連接其他骨頭,沒有和其他骨頭之間的關節。 成人的骨頭共有206個,但其數字會依
    11 KB (2,926 個字) - 2020年3月31日 (二) 19:22
  • 管,達前庭窗上方、外半規管下方,到達鼓室後壁錐隆起平面。因其基本呈水平方向行走,故又名面神經管水平段。面神經第2個分支鐙骨肌神經由錐隆起後方分出,經錐隆起內的小管出顳骨,分布到鐙骨肌。 面神經管乳突段:起自面神經管錐隆起平面,垂直向下行走,止於莖乳孔,又名面神經管垂直段。在面神經出莖乳孔前約6mm發
    3 KB (624 個字) - 2024年1月3日 (三) 22:36
  • 統將光輻射能轉化為大腦能解釋的神經衝動時便產生了視覺。 基底膜上的科蒂氏器中包含的大量毛細胞。毛細胞的細毛突入由耳蝸液所充滿的中間階內。聲音通過鐙骨的運動產生壓力波,引起耳蝸液的振動,由此帶動基底膜的運動,並使毛細胞興奮,產生動作電位,從而實現能量轉換。 人體八大系統——神經系統搜狐網 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丁香通
    4 KB (1,019 個字) - 2024年2月26日 (一) 11:23
  • 0千克,是世界中第三大陸龜。背甲隆起高,頭頂具對稱大鱗,頭骨較短,鱗骨不於頂骨相接,額骨可不入眶,眶後骨退化或幾乎消失;方骨後部通常封閉,完全包圍了鐙骨;上顎骨幾乎於方軛骨相接,上顎咀嚼面有或無中央脊。背腹甲通過甲橋以骨縫牢固連結。四肢粗壯,圓柱形。指、趾骨不超過2節,具爪,無蹼。無臭腺。 生活在炎
    8 KB (2,278 個字) - 2022年4月11日 (一) 10:36
  • 信息還與大腦中管理"讀"、"寫"、"說"的語言中樞相聯繫,有效完成我們經常用到的讀書、寫字、說話等功能。另外藉助於聽覺中樞,還能完成各種聽覺反射,如鐙骨肌反射等,在受大聲刺激時,通過此反射,可保護內耳免於傷害。 《從北流入鬱林望月岩》是南宋知名文學家、詩人曾豐的作品之一。 曾豐(1142
    3 KB (634 個字) - 2022年8月22日 (一) 14:46
  • 0千克,是世界中第三大陸龜。背甲隆起高,頭頂具對稱大鱗,頭骨較短,鱗骨不於頂骨相接,額骨可不入眶,眶後骨退化或幾乎消失;方骨後部通常封閉,完全包圍了鐙骨;上顎骨幾乎於方軛骨相接,上顎咀嚼面有或無中央脊。背腹甲通過甲橋以骨縫牢固連結。四肢粗壯,圓柱形。指、趾骨不超過2節,具爪,無蹼。無臭腺。 生活在炎
    9 KB (2,271 個字) - 2021年8月27日 (五) 18:11
  • 類就在這裡生息繁衍。寶馬古城的發掘,使金代太陽神祭壇重見天日,明確了女真族祭祀長白山的史實。五峰山城出土的東夏國寧國夫人印章、東清古墓葬出土的鎏金馬鐙骨梳等,演示着安圖的滄桑變遷和歲月風雲。 國際博物館日宣傳片 安圖縣宣傳片 對於博物館,你知道多少呢? ,搜狐,2019-03-03
    2 KB (460 個字) - 2022年1月5日 (三) 08:37
  • 體型最大的陸龜,共有14種,背甲隆起高,頭頂具對稱大鱗,頭骨較短,鱗骨不於頂骨相接,額骨可不入眶,眶後骨退化或幾乎消失;方骨後部通常封閉,完全包圍了鐙骨;上顎骨幾乎於方軛骨相接,上顎咀嚼面有或無中央脊。背腹甲通過甲橋以骨縫牢固連結。四肢粗壯,圓柱形。指、趾骨不超過2節,具爪,無蹼。無臭腺。 植食性,
    13 KB (3,730 個字) - 2022年4月11日 (一) 11:18
  • 960年出版。收編於《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 本書記述了作者的聽覺試驗。他設計了一種裝置,採用電子技術和動態顯微鏡直接觀察到耳蝸內液體流動,自鐙骨底板運動激起基底膜的一個複雜「行波」,其高峰、高頻音在蝸底,而峰頻逐漸向蝸尖降低,最低頻音激起的波峰在蝸尖部。發現了耳蝸內靜止電位,直接刺激聽覺毛細
    3 KB (612 個字) - 2021年8月10日 (二) 18:35
  • oth保持信心?還是該快刀斬亂麻,儘早結束和他的關係? 第01集劇情 酒店的空調機組絞碎了一具屍體,屍體被送往實驗室做檢驗。哈金斯發現了一截人造鐙骨,由上面的編號確定了死者的身份。布茲和斯維茲來到死者喬納斯的公寓調查,斯維茲突然被一人襲擊,布茲發現襲擊者是中情局的人。勃朗依舊逍遙法外,他的威脅讓
    4 KB (821 個字) - 2021年6月22日 (二) 07:16
  • ,也是肉食性最強的成員,捕捉地面昆蟲、蜥蜴等各種小動物。 近年來隨着研究深入,亦將戴勝科與林戴勝科兩科加入犀鳥目。此二科擁有相似的特徵,如獨特的鐙骨。過去也有將此兩科單獨分為戴勝目的建議。戴勝科中一直只有一科一屬一現存種(Upupa epops 戴勝),為南方常見鳥類,因長相奇特而受人關注,為以色列國鳥。
    12 KB (3,267 個字) - 2021年10月25日 (一) 08:19

檢視(前 20 筆 | 後 20 筆)(20 | 50 | 100 | 250 | 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