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搜尋結果

前往: 導覽搜尋
  • 伏特 (分類 意大利物理學家)
    伏特 亞歷山德羅•朱塞佩•安東尼奧•安納塔西歐•伏特( Alessandro Giuseppe Antonio Anastasio Volta ,1745年2月18日-1827年3月5日),出生於意大利科莫,意大利物理學家。 伏特出生於意大利科莫一個富有的天主教家庭里。在三十二歲時去瑞士
    7 KB (1,906 個字) - 2020年6月19日 (五) 18:36
  • 807年,富爾頓製成蒸汽汽船。 本茨(1844一1929)德國工程師。1868年,製成世界上第一輛三輪內燃機汽車。 伏打(1745-1829)意大利物理學家。1800年,他製成伏打電堆,不久又發明伏打電池,使人們第一次獲得了穩定而持續的電流。 奧托(1832一1891)德國工程師。1876年,製成第
    4 KB (900 個字) - 2022年9月2日 (五) 18:08
  • 0米處,就有將近6個大氣壓。(1大氣壓+5大氣壓) 大氣壓的微課 氣壓與飛行原理 歷史上的今天——1608年10月15日,意大利物理學家托里拆利出生 ,搜狐, 2019-10-15 神奇的海洋生物——前言,中國科學院, 2009-10-10
    3 KB (687 個字) - 2022年7月24日 (日) 11:16
  • 0千焦。即1立方米沼氣完全燃燒後,能產生相當於0.7千克無煙煤提供的熱量。與其它燃氣相比,其抗爆性能較好,是一種很好的清潔燃料。 沼氣是由意大利物理學家A.沃爾塔於1776年在沼澤地發現的。1916年俄國人Β.П.奧梅良斯基分離出了第一株甲烷菌(但不是純種)。中國於1980年首次分離甲烷八疊球菌
    5 KB (1,191 個字) - 2020年8月30日 (日) 07:22
  • seppe Paolo Stanislao Occhialini,1907年12月5日-1993年12月30日),生於意大利佩薩羅福松布羅內,意大利物理學家。 1947年,朱塞佩·奧基亞利尼與塞薩爾·拉特斯、塞西爾·鮑威爾發現pi-介子的衰變。做出該發現時,他們都在布里斯托爾大學H. H. Wills實驗室工作。
    1 KB (149 個字) - 2022年8月25日 (四) 12:21
  • 卡洛·魯比亞(意大利語:Carlo Rubbia,1934年3月31日-),出生於戈里齊亞,意大利物理學家,因與西蒙·范德梅爾在歐洲核子研究組織共同發現W及Z玻色子而獲得198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1934年3月生。先後擔任哈佛大學「尤金·希金斯」物理學榮譽教授,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總
    4 KB (712 個字) - 2022年8月29日 (一) 15:16
  • 以其輕、良好的導電和導熱性能、高反射性和耐氧化而被廣泛使用。做日用皿器的鋁通常叫「鋼精」或「鋼種」。 由於鋁的活潑性強,不易被還原,因而它被發現的較晚。1800年意大利物理學家伏特創建電池後,1808~1810年間英國化學家戴維和瑞典化學家貝齊里烏斯都曾試圖利用電流從鋁釩土中分離出鋁,但都沒有成功。貝齊里烏斯卻給這個未
    17 KB (4,674 個字) - 2020年2月26日 (三) 04:37
  • 和月亮為什麼掛在天上?星星和月亮都在天空運轉着,它們為什麼不相撞呢?這些疑問激發着他的探索欲望。後來,經過專心研究,終於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 意大利物理學家、天文學家伽利略則始於對亞里士多德"物體依本身的輕重而下落有快有慢"的結論的懷疑,他憑着"自信的直覺"和多次實驗,證明了物體下落的速度與物體的重
    37 KB (11,431 個字) - 2021年8月13日 (五) 13:16
  • 赫茲在實驗中發現了電磁波,驗證了麥克斯韋的電磁理論。電磁理論的建立和電磁波的發現,為無線電通信的產生創造了條件。1895年俄國物理學家A.C.波波夫和意大利物理學家G.馬可尼,分別成功地進行了無線電通信試驗。 無線電通信的發明者 在英國,人們把麥克斯韋奉為無線電的開創人,認為他最先指出電磁波的存在。 在美國
    3 KB (791 個字) - 2023年5月17日 (三) 17:54
  • 6%,非晶硅(無定形硅)薄膜電池的效率為10.1%。 術語「光生伏打」(Photovoltaics)一詞,系photo-(希臘語,意為光)與volta(意為電氣,紀念意大利物理學家亞歷山德羅·伏打(Alessandro Volta))的結合,意指由光產生電的現象,最早的紀錄可溯至十九世紀。 1839年,光生伏打效應第一次由法國物理學家A
    5 KB (1,273 個字) - 2020年8月28日 (五) 05:56
  • (Grenada) 發行的郵票上。 1949年當選為英國皇家學會會員, 並於同年獲得該學會的休斯獎章(英語:Hughes Medal)。 1947年鮑威爾與意大利物理學家朱賽普·歐西里尼 (Giuseppe Paolo Stanislao Occhialini)、H. Muirhead和年輕的巴西物理學家愷撒·拉特斯(César
    2 KB (469 個字) - 2020年3月12日 (四) 23:52
  • 開普勒發現蛇夫座超新星,是銀河系第三顆超新星。 1609—1619年,德國 開普勒根據第谷·布拉赫觀測行星位置的數據,發現行星運動的三個定律。 1609—1610年,意大利物理學家伽利略製成第一台天文望遠鏡,並用它觀測天象,發現月亮上的山和谷:發現木星的四個最大衛星,發現金星的盈虧,發現太陽黑子和太陽的自轉。認識到銀河是由
    49 KB (14,173 個字) - 2022年8月7日 (日) 15:16
  • 變過程。嚴格來說,反應堆這一術語應覆蓋裂變堆、聚變堆、裂變聚變混合堆,但一般情況下僅指裂變堆。 曼哈頓計劃期間,人類第一台核反應堆由著名美籍意大利物理學家恩利克·費米領導的小組於1942年12月在美國芝加哥大學建成,命名為芝加哥一號堆(Chicago Pile-1)。 該反應堆是採用鈾裂變鏈式
    52 KB (15,593 個字) - 2022年2月9日 (三) 22:35
  • 。 1516年:瑪麗一世,英格蘭女王(逝於1558年) 1530年:上杉謙信,日本戰國時代名將(逝於1578年) 1745年:亞歷山卓·伏打,意大利物理學家,發明家(逝於1827年) 1838年:恩斯特·馬赫,奧地利-捷克物理學家(逝於1916年) 1896年:厲麟似,中國教育家、外交家(逝於1970年)
    7 KB (1,487 個字) - 2020年5月19日 (二) 01:08
  • 維維亞尼隕石坑(Viviani)是位於月球背面的一座小撞擊坑,形成年代未知,其名稱取自意大利物理學家暨數學家溫琴佐·維維亞尼(1622年-1703年),1976年被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正式接受。 維維亞尼隕石坑(Viviani)該隕坑西北靠近卡恰爾斯基隕石坑、東面毗鄰醒目的金環形山,阿布·瓦法環形山
    2 KB (363 個字) - 2022年6月5日 (日) 15:27
  • 阿莫迪歐·阿伏伽德羅(Amedeo Avogadro,1776年8月9日—1856年7月9日),意大利物理學家、化學家。 阿伏伽德羅出生於意大利西北部皮埃蒙特大區的首府都靈,是當地的望族,阿伏伽德羅的父親菲立波,曾擔任薩福伊王國的最高法院法官。父親對他有很高的期望。阿伏伽德羅勉強的讀完中學,進入都靈
    21 KB (5,973 個字) - 2019年1月31日 (四) 09:01
  • 」一詞,在許多國家中實際上是作為「異步電機」的同義詞使用,而其他一些國家則只使用「異步電機」一詞來表示這兩種概念。 異步電機在1885年由意大利物理學家和電氣工程師費拉里斯發明。1888年,提出實驗報告,對旋轉磁場作了嚴格的科學描述,為以後開發異步電動機、自起動電動機奠定了基礎。費拉里斯相信他所
    4 KB (891 個字) - 2021年8月16日 (一) 10:22
  • ——能量不能憑空創造和失去——是矛盾的。為了解開這個謎團,泡利提出β輻射還包含了一種以前不為人知的粒子,具有在靜止時既不帶電也沒有質量的特性。意大利物理學家恩里克・費米(1901-1954年)在1934年證實了這種粒子的存在,並把它叫做中微子。 英國理論物理學家保羅・狄拉克(1902~-1984年)
    9 KB (2,296 個字) - 2022年11月15日 (二) 09:57
  • 給人以鐘樓內的圓柱相當沉重的假象。 大教堂、洗禮堂和鐘樓之間形成了視覺上的連續性。 伽利略的自由落體實驗 傳說1590年,出生在比薩城的意大利物理學家伽利略,曾在比薩斜塔上做自由落體實驗,將兩個重量不同的球體從相同的高度同時扔下,結果兩個鉛球幾乎同時落地,由此發現了自由落體定律,推翻了此前亞里
    20 KB (5,204 個字) - 2021年8月31日 (二) 20:21
  • 來就存在於原子核中,而是衰變產生的。泡利預言的這個竊走能量的"小偷"就是中微子。1932年真正的中子被發現後,意大利物理學家費米將泡利的"中子"正名為"中微子"。 1933年,意大利物理學家費米提出了β衰變的定量理論,指出自然界中除了已知的引力和電磁力以外,還有第三種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β衰變就是
    53 KB (16,309 個字) - 2022年8月11日 (四) 10:08

檢視(前 20 筆 | 後 20 筆)(20 | 50 | 100 | 250 | 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