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SA-18防空飛彈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SA-18防空飛彈
圖片來自百科知識

9K38 Igla 針式飛彈(9К38 «Игла́»; needle)是一種蘇聯製的攜帶型防空飛彈[1] (SAM),"9K38" 是蘇聯命名系統,美國國防部稱為SA-18北約代號Grouse(松雞)

沿革

短程攜帶型防空飛彈研發專案於1971年Kolomna(全稱是列寧勳章與紅旗勳章國有機械設計局)設計局開始,然而Igla 針式並非Strela家族的(Strela-2箭-2/SA-7Strela-3箭-3/SA-14小妖)改良產品而是全新專案,主要目的是開發出擁有比Strela系列較佳反反制能力及較佳接戰包絡線的新飛彈。

技術困難使研發案延長很多,然而1978 專案分為二案:一個是全功能版一個是簡化版(Igla-1 SA-16)只有簡單的紅外線追蹤功能類似早期Strela-3/SA-14系列,以期能比全功能版更早服役。

Igla-1發展

精簡版的9K310 Igla-1型(北約命名SA-16 Gimlet手鑽)和9M313飛彈於1981年3月11日服役於蘇聯,與Strela-3系列最大不同是包含選擇式的IFF(敵我識別裝置)避免擊落友機,自動鎖定能力和高仰角攻擊能力使發射更方便,最低射程的限制也減少很多,稍微加大的火箭和改良導向系統使射程增加,也更容易咬住機動性和高速性飛機,延遲引信也使其殺傷力更大,擊中機身後還會引爆剩下的飛彈燃料使威力增加,還能抵抗各種紅外線反制手段(像閃光燃燒彈或ALQ-144系列干擾絲),還有增加了感應器靈敏度。

南非 的測試顯示出Igla勝過同年代(1982年)時體型較小的美國FIM-92A型刺針飛彈,然而,克羅地亞的測試卻表示彼此無任何差異,追蹤導向器效能差不多,Igla得利於體積大而有更快飛行速度和稍大射程而已。

Kolomna設計局表示Igla-1擊殺率有30%到48%擊落無反制力目標,有反制力目標也有24%擊殺率,外國另一份報告表示有44%到59%擊殺率可以擊落無反制力的F-4幽靈II戰鬥機

Igla發展

全功能版9K38 Igla(北約代號SA-18 Grouse)與9M39彈體於1983進入蘇軍服役,最大與精簡版不同是可以對抗許多反制的閃光彈和干擾絲,還有更靈敏的追蹤巡標感應器,半球型的鎖定範圍可以鎖住非線性飛行的機體(全方位能力),射程略為增加,更高貫穿力,速燃火箭有更高瞬間速度(與射程相符的前提之下),新式火藥可以使彈頭衝進目標後才引爆。

芬蘭的測試顯示出和法國西北風飛彈相比,針式飛彈追蹤敏感度和射程還是較差,彈頭也較小,但是抗反制能力卻比較強。

海軍的船用版9K38 Igla出現後北約命名為SA-N-10 Grouse松雞,此型可以固定在船或小艇上當成防空飛彈。

Igla-s

「超級針」Igla-s用的是9k338型導彈,在北約中的代號為SA-24掃興者,它混合了針-D和針-N的幾種特徵並改進,提高了命中率並能攻擊無人機。2001年通過測試,2002年服役。

延生型

  • Igla-1E:出口版
  • Igla-1M:9K38 Igla改良型,1980年代於蘇聯服役
  • Igla-1D:傘兵特種部隊版 飛彈和發射器可拆裝數段
  • Igla-1V:空射版,直昇機
  • Igla-1N:重彈頭版 射程和速度有些許犧牲
  • Igla-1A:出口版
  • Igla-1S:最新型,有大幅改良射程、更敏銳追蹤器,更多感應器,可以抗一些反制手段,彈頭也加大。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