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 163戰鬥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Me 163戰鬥機是德國於二次世界大戰時唯一進入服役以液體火箭為動力的攔截機[1],也是參戰各國當中唯一服役的例子。
設計特點
Me 163的機身設計,在無動力狀態時,是一架無水平尾翼滑翔機。機身粗短,在機頭有一個連接發電機的小螺旋槳,當它飛行時會被流過機身的氣流帶動而轉動從而產生提供全機的電力。機身中段設置內外套管的大容量燃料罐,外管裝載氧化劑(1550公斤過氧化氫水溶液)內管裝載還原劑(468公斤甲醇),因此較同期飛機粗短。機身後段液體火箭發動機有大小兩個反應室,通過開閉和切換可改變推力和工作時間,但總的來說,其2噸燃料平均僅可維持約7.5分鐘有動力飛行。
Me 163使用非常高毒性和腐蝕性的兩種液體作為火箭發動機的燃料,主要是甲醇和過氧化氫的化學反應從而生成向後噴射的水蒸汽,產生向前的反作用力,其化學方程式如下:
CH3OH(aq)+2H2O2(aq) → H2(g)+CO2(g)+3H2O(g)
因燃料特殊,反應室並無燃燒的高溫,能量密度卻遠低於通常的液氧燃料火箭,其火箭發動機推力雖大但是持續作用時間很短。
這兩種化學劑都很危險,若互相化合的分量略為過多都會引起大爆炸,甲醇又會揮發從而在駕駛艙積聚成毒氣,故飛行員需全程戴上氧氣面罩,除了供氧還防止吸入有毒的甲醇氣體,Me 163和其他飛機最大的差異之一就是在攔截轟炸機之後到降落為止多半是處於燃料用罄的滑翔階段。
Me 163的起飛是依靠在機身下的可棄式車輪在跑道上滑行,當其速度達到可以起飛時要把車輪掉下,但也發生車輪從地上反彈擊中在半空的Me 163,而當要降落時卻要依靠在機身下的滑板滑行,這時也要飛行員小心平衡戰機以免出意外,但仍然發生過在降落時因為衝力過猛而令載着過氧化氫的箱破裂,過氧化氫流到駕駛艙把飛行員灼傷的慘劇。
Me 163在左右翼根處各安裝一門30毫米口徑MK-108航空機炮,兩門機炮各有60發彈藥,對於轟炸機的破壞力相當強。然而,Me 163的高速縮短飛行員的瞄準時間,30毫米彈頭也需要累積命中數發才有機會擊落諸如B-17一類的大型目標,因此Me 163的機炮實際效果有限。
Me 163主要為戰爭末期招收的缺乏空戰經驗的新飛行員設計。盟軍早期缺乏合適的遠程戰鬥機時,無護航的集群轟炸表明,轟炸機群密集編隊的大量0.5寸機槍自衛火力即便對Me 109也心理效果遠大於實際上的威脅甚至時有誤傷友機;且機群下方的自衛火力最弱,機群上方的自衛火力次弱。因此航程短的Me 163隻部署在盟軍晝間轟炸機群的必經之路上,在轟炸機群通過時飛至機群下方,然後以其達81米/秒的爬升速率(P 47、P 51的5倍,Me 262的3.5倍)高速躍升,在從下方向上高速穿過機群時有1次射擊機會,在到達高空轉入俯衝後,又有1次自上而下高速穿過機群的射擊機會;因此每次出擊最多可攻擊轟炸機群2次,隨即燃料告罄需滑翔降落;盟軍遠程護航的螺旋槳戰機此時有機會攻擊失去動力的Me 163。Me 163的高爬升率使飛行員在攻擊時不必考慮敵方戰機的追擊以及轟炸機群對上下方貧弱的火力,只須集中精力將火炮瞄準盟軍轟炸機。因其戰果有限,後德國在戰爭的最後1年又開發了固液火箭混合的Ba 349[2],亦採用這種戰術,垂直發射,其爬升速率達到當時驚人的190米/秒,但航程更短且數量稀少,未有確定戰果。
視頻
Me 163戰鬥機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彗星划過柏林上空,二戰末期德國Me-163火箭動力飛機發展始末 ,搜狐, 2020-06-30
- ↑ 騰蛇乘霧,終為土灰,戰爭末期德國的Ba-349「草蛇」截擊機 ,搜狐,20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