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M249班用自動武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M249班用自動武器(M249 squad automatic weapon,簡稱M249、SAW或M249 SAW),美國軍方正式名稱為「Squad Automatic Weapon, 5.56mm, M249」。M249是美軍以比利時Fabrique Nationale(FN)製造的FN Minimi輕機槍的改良版本,在1984年正式成為美軍三軍制式班用機槍,亦是步兵班中最具持久連射火力的武器

M249採用氣動、氣冷原理,槍管可快速更換令機槍手在槍管故障或過熱時無須浪費時間修理,護木下前方裝有摺疊式兩腳架以利於部署定點火力支援,亦可對應固定式三腳架及車用射架,M249對應彈鏈及STANAG彈匣供彈,機槍手在缺乏彈藥等緊急情況時可向其他裝備M16系列或M4的士兵借用彈匣來射擊,但以彈匣供彈時會因彈匣彈簧彈力太大而射速過高及可能出現故障。

在1991年海灣戰爭開始,每次美軍的軍事行動及戰爭皆可見到M249的蹤影,雖然有不少報告指出M249被沙或泥阻塞運作,但大部分士兵都對其作戰表現滿意,而隨着服役年期及重量問題,美國海軍陸戰隊(USMC)研究一種介乎突擊步槍與輕機槍之間的全自動武器計劃,名為步兵自動步槍(infantry automatic rifle,IAR)計劃,並在該計劃之中選擇了HK M27步兵自動步槍作為一部分M249的替代品[1]

開發

自1965年起,M60和M2成為了美國陸軍及美國海軍陸戰隊的最主要機槍,M2是一種.50口徑的重機槍,主要用作載具及固定陣地上的定點連射武器,而M60則是一種便攜式中型機槍,用於為部隊提供具機動性的全自動支援火力,兩者皆具有相當重量而且最小要兩人才能有效運作。而在一戰起就成為了陸軍部隊常用輕機槍的勃朗寧自動步槍(BAR)在1957年亦被M14自動步槍取代了,每個班的指定射手(Designated riflemen)會以M14作全自動射擊,而班中其他士兵則只能以半自動模式射擊以確保準確度及節省彈藥,正因為M14及M16步槍並非以全自動射擊作首要功能,20或30發彈匣無法提供像彈鏈供彈機槍般的有效持久連射火力,而且在持續快速射擊後時有出現過熱及卡彈等故障,陸軍希望開發一種只需單兵操作、比M60更輕、比M16具有更佳火力的機槍,令士兵無須再以M16作全自動射擊來填補火力缺口。

1960年代,陸軍測試了多種不同設計機槍,包括了發射箭頭彈的槍械,而最為廣泛作「實戰測試」的槍械則是具有模塊化設計、可通過轉換零件改變用途、發射5.56×45 NATO彈藥的Stoner 63,Stoner 63成為了越戰中當時部分海軍陸戰隊士兵及美國海軍海豹突擊隊的輕機槍,不過以上槍械皆沒有成為制式輕機槍。

1968年,美國陸軍的「陸軍輕武器計劃」(Army Small Arms Program)決定以5.56毫米口徑作新型輕機槍的彈藥,但陸軍沒有分配到充足經費,當時的5.56毫米彈藥亦被作戰部隊指火力太低,隨後陸軍只是開始研究改善5.56毫米彈藥,到1969年也沒有改變輕機槍彈藥口徑的打算。直至1970年7月,陸軍終於決定開發新型輕機槍,但仍然沒有指定口徑,同時提出把新型輕機槍命名為「班用自動武器」(Squad Automatic Weapon,SAW),不過到1971年7月,新型輕機槍的實際彈藥設計依然沒有定案,同年數月後,法蘭克福兵工廠(Frankford Arsenal)提出了在6毫米彈藥及加大彈殼的5.56毫米彈藥之間的二選一方案,並在1972年3月完成了這兩種彈藥的設計,當陸軍發表了「班用自動武器」計劃的規格文件,同年5月亦認可了6毫米彈藥的設計。1972年7月前,Maremont公司、菲力克·福特公司(Philco Ford)及岩島兵工廠的垂釣者研究室(Rodman Laboratory)承包了「班用自動武器」的開發合約,三家公司的版本分別命名為XM233、XM234和XM235(X為軍方對武器試驗的附加代號,experimental),計劃要求輕機槍連200發彈藥的重量需小於20磅(9.07千克),有效射程最小達到800米(約2600尺)[2]

視頻

M249班用自動武器 相關視頻

武器知識之最具持久連射火力的M249班用自動武器介紹
二戰熱武器,M249班用自動武器,重火力才是男人的浪漫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