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EF63型電力機車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EF63型電力機車日語:EF63形電気機関車)是日本國有鐵道的直流電力機車車型之一,適用於受流制式為1500伏直流電的電氣化鐵路。該型電力機車是專門為信越本線橫川至輕井澤之間的碓冰嶺區段而設計,於1962年至1976年間共製造了25台。

開發背景

碓冰嶺位於日本群馬縣橫川和長野縣輕井澤之間,分隔開東側的信越地方和西側的關東地方,亦是信越本線的其中一個重要部分。早於明治時代,建設一條翻越碓冰嶺的鐵路已經受到鐵道部門的重視。1885年,上野至橫川的鐵路通車;1888年,輕井澤至直江津的鐵路通車。而橫川至輕井澤的鐵路則在1891年3月動工,至1893年4月正式通車。至此,連接東京和新潟的國營鐵路中山道線(即後來的信越本線)全線開通。

由於碓冰嶺地勢險峻,碓冰嶺區段的最大坡度竟達到66.7‰[1]。為了保證列車上下坡時候的安全,碓冰嶺區段借鑑了德國哈茨山登山鐵路的經驗,採用了阿普特式齒軌鐵路,並使用專門的蒸汽機車擔任補機。兩條路軌之間鋪設有齒條,蒸汽機車齒輪與之嚙合以產生牽引力,而非像普通鐵路那樣依靠輪軌之間的粘着來驅動列車。為了解決蒸汽機車造成隧道內黑煙瀰漫的問題,碓冰嶺區段於1912年完成了電氣化改造,並先後引進了多種齒軌式電力機車。

然而,由於受到齒軌鐵路的技術限制,碓冰嶺一直是信越本線的瓶頸區段。至1950年代,碓冰嶺區段所使用的ED42型電力機車的功率只有510千瓦,即使四台機車重聯亦只能最多牽引360噸的列車,而且這個單線區段的線路通過能力已達極限。在戰後日本經濟快速增長的形勢下,作為一條連接東京和長野縣北信、東信地方的重要紐帶,信越本線運輸能力不足已經成為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

1956年,當時的高崎鐵道管理局(今東日本旅客鐵道高崎支社)完成了「碓冰白皮書」,當中指出碓冰嶺已經成為一個交通瓶頸,且齒軌鐵路設備陳舊老化,並提出了取消齒軌鐵路和進行複線改造的建議。翌年,日本國有鐵道進行關於碓冰嶺區段改善措施的檢討。當時曾比較了兩種廢除齒軌的方案,一是對既有線進行複線化改造,修建與既有單線並行的第二線;二是徹底廢除既有線,新建一條坡度較小(25‰)的展線。因考慮到建築成本的因素,最終決定實施第一個改造方案。碓冰嶺鐵路改造工程於1961年動工,至1963年7月15日既有線北側的新線通車,同年9月30日正式廢除了齒軌鐵路[2]


視頻

EF63型電力機車 相關視頻

飛馳在日本國內的各種 電力機車 內燃機車

參考文獻

  1. 千分之66.7的傳說——碓冰嶺與EF63(3), 嗶哩嗶哩,2018-05-04
  2. 齒軌鐵路發展及應用現狀綜述,道客巴巴,2019-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