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EF61型電力機車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EF61型電力機車日語:EF61形電気機関車)是日本國有鐵道的直流電力機車車型之一,適用於供電制式為1500伏直流電的電氣化鐵路。EF61型電力機車可分為基本番台和改造番台。基本番台(0番台)是搭載蒸汽鍋爐的幹線客運電力機車,於1961年研製成功,共計生產了18台。改造番台(200番台)是為滿足山陽本線瀨野至八本松區間(「瀨野八」)的補機需要,於1977年利用EF60型電力機車改造而成,共計8台。

開發背景

1958年,日本國有鐵道開發了ED60、ED61型電力機車,開創了日本「直流新型電力機車」的先河。1960年,日本國有鐵道在之前兩種四軸(Bo-Bo)機車的基礎上,又成功研製了採用六軸(Bo-Bo-Bo)設計的EF60型電力機車。然而,EF60型電力機車是以發揮牽引力為主的幹線貨運機車,高速性能相對較差而不太適合用於牽引特急列車,而且亦沒有安裝為旅客列車供暖的蒸汽供暖[1]或電氣供暖設備。1961年,為了滿足旅客列車的牽引需要,而研製了EF61型電力機車。

技術特點

EF61型電力機車是幹線客運用的直流電力機車,總體結構與EF60型電力機車的第一批量產車基本相同。車體採用整體承載式全鋼焊接結構,車體兩端採用具有大面積前窗玻璃的非貫通結構。EF61型電力機車增設了為旅客列車供暖的SG1B型自動式重油蒸汽鍋爐,並搭載了與之配套的水箱油箱,使機車在冬季牽引旅客列車時無需加掛額外的暖房車。在當時隨着電力動車組的普及,直流電化區段的旅客列車逐步加快「電車化」,加上東海道新幹線的開通指日可待,因此EF61型電力機車亦考慮到日後改造的可能性,只需要取消蒸汽鍋爐即可將其改造成貨運機車。

為了提供容納蒸汽鍋爐設備的空間,機車長度從16,000毫米延長到17,600毫米。由於EF61型電力機車主要用於牽引旅客列車,因此省略了超多段電阻調壓(副電阻器)和防空轉保護系統,以犧牲電力機車的部分粘着性能,來抵消車體長度延長和搭載蒸汽鍋爐而增加的重量,使機車整備重量仍然和EF60型電力機車一樣保持在96。車體兩側側牆上部均設有兩排採光玻璃窗和兩排通風百葉窗,這種布置方式有效改善了車內的採光性能,因而亦被後來的國鐵電力機車沿用。

為了提高機車的高速運轉性能,通過改變牽引電動機輸出端的小齒輪,將齒輪傳動比由5.47(15:82)變更為5.13(16:82)。機車走行部為三台二軸搖枕式轉向架,使用與EF60型電力機車相同的DT115(兩端)、DT116(中間)轉向架。牽引電動機採用架懸式安裝方式,而驅動裝置則採用日立的QD2C型軸套式空心軸傳動裝置,但由於驅動裝置的異常振動問題[2],後於1974年至1977年間陸續改造為連杆式空心軸傳動裝置。

和EF60型電力機車基本番台一樣,EF61型電力機車基本番台出廠時均採用國鐵傳統的茶色塗裝(葡萄色2號)。1965年,日本國鐵修訂了鐵路車輛塗裝規定,要求所有新型直流電力機車統一採用標準色塗裝,車體部分採用藍色(青15號),車頭正面下半部採用奶黃色(奶油1號)。

視頻

EF61型電力機車 相關視頻

日本鐵路 EF210形電氣機車桃太郎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