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I型核潛艇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09I型核潛艇(北約代號:「漢級」,英文:Han-class)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研製的第一種核潛艇,1970年起陸續建成服役,共建造5艘,部署在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北海艦隊。目前該型艇仍有三艘在役。
建造歷史
中國核潛艇計劃起始於1958年6月,由於蘇聯不提供支持,在沒有外來幫助的情況下舉步維艱,更被迫於1963年起暫時擱置。從而在1965年起,中國開始建造陸上的模擬反應堆作為未來核潛艇的動力試驗。解放軍海軍制訂了研製兩種核動力潛艇的計劃,包括一種核動力攻擊型核潛艇,以及在此基礎上改裝出的彈道導彈核潛艇。1969年起,一個頂尖科學家小組開始投入核潛艇研製計劃,總設計師是彭士祿,副總設計師為黃旭華[1]、趙仁愷、黃緯祿。中國於同期建造了核潛艇的配套設施,包括位於四川綿陽的陸基實驗性核反應堆、遼寧葫蘆島造船廠的核潛艇船塢,以及配套的魚雷、聲納和導彈等。
第一艘09I型核潛艇(長征1號,舷號401)於1966年開始總體設計,並建造了一個1:1的實體模型。1968年5月開始放樣,11月開始總體建造並於1970年4月完成了首艇的總體試水。同時陸上模式反應堆也於1970年4月28日安裝完畢,並在5月1日正式開始試車。7月30日陸上模式堆即達到滿功率運行,指標完全符合設計要求。同年12月26日下水舾裝。1971年4月1日至8月16日首艇開始碼頭系泊實驗,4月底開始向艇上核反應堆裝填核燃料,6月反應堆達到熱態臨界。7月1日實現了在核潛艇上以核能發電,隨後進行了首艇主機試車,動力裝置聯調等工作。1971年8月23日7時40分,091型首艇1701(當時舷號,後改為401)從應急推進電機轉換為核動力航行狀態。1974年8月1日建軍節,長征1號正式入役[2]。1977年到1990年間又陸續建造了4艘09I型核潛艇,分別命名為長征2號-長征5號,舷號402-405。所有的09I型核潛艇都部署在北海艦隊,以青島為母港。
09I型核潛艇自服役以來一直受到各種問題的困擾,包括水下噪音過大、武器系統不完備等。該型艇的前兩艘(401、402艇)於1980年代末接受了升級改裝,並於2000-2001年退役。403和404艇較早期的09I級有較大不同,一開始即加裝了消聲瓦,各種設備均進行了升級,全艇長度亦長了8米,同時亦於1998年進行了進一步升級,安裝了效率更高的消聲瓦,可能改裝線導型魚-6魚雷和改進型魚-3魚雷,並具備水下發射鷹擊-82型反艦導彈的能力,目前該型艇的後三艘仍在服役。
視頻
09I型核潛艇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黃旭華榮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他是中國第一代核潛艇總設計師,30年隱姓埋名建功報國 ,搜狐, 2020-1-10
- ↑ 8月1日「長征一號」核潛艇裝備海軍:花費了20年時間值得嗎?,騰訊網,20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