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龍州天主教堂

龍州天主教堂位於廣西龍州縣利民街縣氣象局院內。教堂建於清末公元1896年,哥特式建築,原為三層,長21米,寬5.4米,高12米(為現有高度,不包括已被拆掉的尖頂),占地面積113.4平方米,建築面積340平方米,洗禮池面積約30平方米,原有建築占地約一畝多(含教堂、洗禮池)。

中法戰爭之後,清政府與法國在天津簽訂《中法新約》,中越陸路交界開放貿易,龍州開闢為通商口岸,設立海關、領事館等。中法戰爭使龍州突破了傳統現代化發展遞進規律,成為廣西最早感受國際化氣息的城市。天主教堂也成為這段歷史的見證和代表性建築之一。2005年3月25日公布為龍州縣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哥特式建築的風格是多種傳統的風格融合而成,飛扶壁[1]是哥特大教堂革命性的建築技術之一,使教堂擺脫厚重的牆壁也能高聳入雲,讓教堂的高頂的重量通過飛扶壁而傳遞到地面,使得大面積的玫瑰窗[2]可以在牆壁上出現,牆壁的承重減輕,大教堂整體也更加堅固。

飛扶壁上也滿是精美的雕刻,中世紀的工匠們內心最在乎的是,讓上帝看見他們的用心。

目錄

視頻

龍州天主教堂 相關視頻

中世紀哥特教堂建築
【馬耳他】 最奢華的教堂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