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齊州北水門記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齊州北水門記》是北宋散文家、史學家、政治家曾鞏的作品之一。

曾鞏為政廉潔奉公,勤於政事,關心民生疾苦,與曾肇、曾布、曾紆、曾紘、曾協、曾敦並稱「南豐七曾」。曾鞏文學成就突出,其文「古雅、平正、沖和」,位列唐宋八大家[1],世稱「南豐先生」。

原文

濟南多甘泉,名聞者以十數。其釃而為渠,布道路,民廬官寺無所不至,潏潏分流,如深山長谷之間。其匯而為渠,環城之西北,故北城之下疏為門,以泄之。若歲水溢城之外,流潦暴集,則常取荊葦為蔽,納土於門,以防外水之入。既弗堅完,又勞且費。至是始以庫錢買石僦民為工。因其故門壘石為兩涯,其深八十尺,廣三十尺,中置石揵,柝為二。門、扃皆用木,視水之高下而閉縱之。於是外內之水,禁障宣通,皆得其節。人無後虞,勞費以熄。

其用工始於二月庚午,而成於三月丙戌。董役者,供備庫副使駐泊都監張如綸,右侍禁兵馬監押伸懷德。二人者,欲後之人知作之自吾三人者始也,來請書,故為之書。是時熙寧五年壬子也。太常博士充集賢校理知齊州軍事曾鞏記。

賞析

本文以記事寫實為主,雖暗寓褒貶,主旨並不在議論。所以曾子固為避免平實自然、簡潔明晰容易帶來的呆板、枯燥、乾澀的弊病,在通篇幾乎白描的同時,於文章的首尾巧作變化。用一諧一莊的筆觸,使行文有起伏波瀾,頓時妙趣橫生。這種既莊重又活潑的記述與描寫,既緊扣主題,又使全篇由始至終成為一個整體。

短文的主旨是記述北水門的興築及其對治理水患的功用。作者一落筆卻是描寫「濟南多甘泉」。「家家有流水」的奇觀。宋時齊州治所即在濟南,而濟南歷來以水多名泉而聞名。素有「山川甲齊魯、名泉甲天下」之盛譽。篇首作者即以濃墨勾勒濟南府城的自然水勢: 水豐泉多,「名聞者以十數」,以至「釃而為渠,布道路,民廬官寺無所不至」。濟南以「泉城」名天下,正得益於水。這段描寫堪稱鋪墊,為水患的形成,指出地理形貌上的特徵與原因。至於明確地指出「潏潏分流,如深山長谷之間」,且「匯而為渠,環城之西北」,則說明水門之興築勢在必行。記敘文易陷於單調無味,而歷來「文似看山不喜平」,所以篇首的描寫,並非可有可無。作者以生動優美的筆觸,豐富了文章的藝術內涵,增加了下文申述水門興建前後對比的鮮明與信實的依據。起筆即翻波折。「諧」字在先,無疑使全文增添了可讀性與感染力。

作者簡介

曾鞏(1019年~1083年),字子固,漢族,建昌軍南豐(今江西省南豐縣)人。嘉佑二年(1057)中進士[2]後,熙寧二年(1079)先後在齊、襄、洪、福、明、毫等州任知州,守正不阿,頗有政聲。元豐四年,任史館修撰,編纂五朝史綱,未成。著有《元豐類稿》五十卷、《續元豐類稿》四十卷、《隆平集》三十卷。曾鞏的散文創作成就很高,《唐論》是代表作,可與歐陽修的《朋黨論》媲美。著名有《墨池記》、《越州趙公救災記》、《寄歐陽舍人書》和《福州上執政書》。曾鞏也擅長寫詩,有四百餘首傳世。曾鞏培養了一批名儒,陳師道王無咎、曾肇和曾布受業於他。

視頻

齊州北水門記 相關視頻

百家講壇《唐宋八大家之曾鞏》曾鞏(三)身處鄉野名比天高
品讀《墨池記》曾鞏【北宋】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