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伐燕

《郁離子》是寓言體散文故事集,在中國思想史上和文學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元末亂世,劉伯溫隱居青田,總結自己的思想和對社會、人生的見解,創作了《郁離子》。「郁離子」是劉伯溫的托稱[1]。《郁離子》包羅萬象,囊括古今,闡明了劉伯溫的政治理想、哲學觀點、處世態度和治世的謀略等。劉伯溫認為,如果按照書中的正確主張去做,就一定能達到文明之治的目標。
原文
齊伐燕,用田子之謀,通往來,禁侵掠,釋其俘而吊①其民,燕人皆爭歸之矣。燕王患之,蘇厲曰:「齊王非能行仁義者,必有人教之也。臣知齊王急近功而多猜,不能安受教;其將士又皆貪,不能長受禁。請以計中之。」乃陰使人道②齊師,要③降者於途,掠其婦人而奪其財,於是降者皆畏,弗敢進。乃使間④招亡民,亡民首鼠⑤,齊將士久欲掠而憚禁,則因民之道鼠,而言於王曰:「燕人叛。」齊王見降者之弗來也。果大信之,下令盡收拘降民之家。田之誎,不聽,將士因而縱掠,燕人遂不復思降齊。
註解
① 吊(diao):慰問喪家或遭遇不幸者。
② 道:從;由。
③ 要:要挾。
④ 間:(jian):離間。
⑤ 首鼠:亦作「首敦」,躊躇,進退不定。
譯文
齊國討伐燕國,采子田子的訐謀,保持兩國的交通往來,嚴禁侵占掠奪財物,釋放了俘虜,並慰問那些喪家或遭遇不幸的百姓,燕人都爭相歸附它了。燕王害怕齊國這一計謀,蘇厲說:「齊王並不是能行仁義的人,必定是有人教他這樣做。我知道齊王急功近利而多猜疑,不能安心接受別人的指教;他的將士又很貪婪,不能長時間接受禁令,請用計謀打擊它。」暗地裡派人從齊軍中來,在途中要挾燕國投降的人,搶占那些燕國的婦女並掠奪他們的財物,於是要投降的燕人都害怕,不敢前進。燕國就派人從中離間招收逃亡的百姓,逃亡的百姓進退不定,齊國將士很久就想搶掠但害怕禁令,就借着燕人進退不定為由,便向齊王進言說:「燕人背叛了。」齊王見投降的人不來了。果然非常相信他們的話,下令全部沒收、拘留降民的財產和家屬。田子進誎,齊王不聽,將士因而縱情搶掠,菩人從此就不再想投降齊國了。
評語
人心的向背在於謀略,只有政策合乎民情,順乎民意,才能得到老百姓的理解和支持,否則 ,必然人心渙散或眾叛親離。故謀事在人而非天命。
作品評價
《郁離子》的寓言體風格可謂「牢籠萬匯,洞釋群疑,辨博奇詭,巧於比喻,而不失乎正。」在這點上頗得莊子精髓[2]。即汪洋恣肆、想象奇幻、文辭富麗、氣勢磅礴、感染力強。更為重要的是,《郁離子》還吸收改編了一些《莊子》的寓言來就事論理。
視頻
齊伐燕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移至 ↑ 《郁離子》是劉伯溫的神作,背後藏有秘密,人不到這歲數最好別讀,搜狐,2019-09-07
- 移至 ↑ 莊子 33篇精髓整理,豆丁網,2016-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