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眾叛親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眾叛親離
zhòng pàn qīn lí

近義詞 :土崩瓦解、孤家寡人、分崩離析

反義詞 :團結一致、同舟共濟、和衷共濟

出 處 :《左傳

體 裁成語

屬 於 :褒義詞

眾叛親離是一個中國的漢語成語。讀音是zhòng pàn qīn lí,形容不得人心,陷入完全孤立。出自前秦左丘明所著《左傳·隱公四年》。

原文

公問於眾仲曰:「衛州吁其成乎?」對曰:「臣聞以德和民,不聞以亂。以亂,猶治絲而棼之也。夫州吁,阻兵而安忍。阻兵無眾,安忍無親,眾叛親離,難以濟矣。夫兵猶火也,弗戢,將自焚也。夫州吁弒其君而虐用其民,於是乎不務令德,而欲以亂成,必不免矣。」

秋,諸侯復伐鄭。宋公使來乞師,公辭之。羽父請以師會之,公弗許,固請而行。故書曰「翬帥師」,疾之也。諸侯之師敗鄭徒兵,取其禾而還。[1]

譯文

《左傳·隱公四年》:魯隱公向眾仲詢問說:「衛國的州吁能成功嗎?」眾仲回答說:「我只聽說用德行安定百姓,沒有聽說用禍亂的。用禍亂,如同要理出亂絲的頭緒,反而弄得更加紛亂。州吁這個人,仗恃武力而安於殘忍。仗恃武力就沒有群眾,安於殘忍就沒有親附的人。大家背叛,親近離開,難以成功。軍事,就像火一樣,不去制止,將會焚燒自己。州吁殺了他的國君,又暴虐地使用百姓,不致力於建立美德,反而想通過禍亂來取得成功,就一定不能免於禍患了。」

秋季,諸侯再次進攻鄭國。宋殤公派人前來請求出兵相救,隱公推辭了。羽父請求出兵相會合,隱公不同意。羽父堅決請求以後便前去。所以《春秋》記載說:「翬帥師」,這是表示討厭他不聽命令。諸侯的軍隊打敗了鄭國的步兵,割取了那裡的穀子便回來。

典故

春秋時期,衛國君主衛桓公有個弟弟,名叫州吁。公子州吁有滿身的武藝,就想篡奪兄長的位置。

公元前719年,衛國公子州吁殺死了自己的哥哥衛桓公,自己做了國君。這件事引起了國人的強烈不滿。州吁為了轉移國內的矛盾,藉口替先君報仇而前去攻打鄭國。他為了得到宋國的支持,派人對宋殤公說,如果聯合起來攻打鄭國,就會消滅宋國在鄭國的禍根,何況在這次戰爭中,宋國充當主帥,衛國出軍費,如果再聯繫陳國蔡國,一定會取得成功的。

宋殤公當然願意那樣做,於是宋國和衛國聯合陳國、蔡國一起攻打鄭國,在把鄭國的東城門包圍了5天後,才勝利撤兵回去。

魯國的國君對此非常擔心,一位大臣告訴他說:「州吁只知發動戰爭,四處樹敵,老百姓不會對他效忠。他為人心狠手辣,誰都不敢親近他。正因為如此,老百姓反對他,親信的人背離他,這樣的政權如何長久得了?其實,兵跟火是一樣的,一味地用兵,卻不懂得收斂和節制,就與玩火自焚差不多。我覺得,州吁很快就會遭遇滅頂之災!」 果然,不到一年,衛人就藉助陳國之力,將州吁殺死,報了殺害先君之仇。

後來,人們用「眾叛親離」表示某人失去民心,非常孤立。

視頻

眾叛親離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