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默默 (小說)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默默 (小說)
圖片來自books

默默》(Momo)是米夏埃爾·恩德所著的奇幻文學,在1973年出版。其德語版的全名是Momo oder Die seltsame Geschichte von den Zeit-Dieben und von dem Kind, das den Menschen die gestohlene Zeit zurückbrachte(默默,或是有關時間小偷以及將偷走時間還給大家小孩的奇怪故事)。這本小說獲得1974年的德國兒童文學獎Deutscher Jugendliteraturpreis(或翻為德國青少年文學獎)[1]

主題

《默默》的主題是對消費主義壓力的批評,其中描述了因為不必要的消費造成個人及社會的損傷,以及人有可能被影響,轉向此生活方式的風險。米夏埃爾·恩德在撰寫《默默》時,已有了「滯期費」(擁有或持有貨幣的成本)的概念[2]

兒童是米夏埃爾·恩德書中重要的主題。他在《默默》中用兒童和成人世界對比,小孩擁有「全世界所有的時間」,對灰衣人而言,兒童是困難的目標,無法說服他們玩遊戲是浪費時間的事。作者用芭比娃娃及其他貴重玩具作為符號,來說明任何人都可能會被說服(可能是直接的,也有可能不是),轉向消費主義。

劇情

默默是一個身世不明的小女孩,常常穿著舊外套。她有特別的能力,她只要傾聽其他人說話,就可以讓其他人找到解決問題的方式,因此她也交了許多朋友。

後來灰衣男人的出現打破了美好的氣氛。灰衣男人是一群穿著灰色衣服的男士,他們說他們代表「時間銀行」,鼓勵大家「節省」時間,據說「節省」下來的時間可以存在時間銀行,之後可以還給他們,還可以加上利息。人類之後就忘了灰衣男人的事,但生活步調開始改變,開始變的緊張忙碌,避免會浪費時間的事(包括社交活動、娛樂等……)。這些「節省」下來的時間,沒有存起來,反而變成是灰衣男人所吸的雪茄了。若沒有雪茄,灰衣男人也無法存活。

默默沒有接受「時間銀行」及「節省」時間的想法,成為此一計劃的阻力,灰衣男人一再設法要說服她,但沒有成功。最後連默默最好的朋友都受到「時間銀行」計劃的影響,而而他們的生活也大受影響。為了要拯救人類的時間,默默只好找時間老人以及他的竉物小烏龜求援。默默從時間老人那裡看到了時間之花,知道了「時間就是生命」,也知道灰衣男人想要偷走時間的計劃。

時間老人讓時間停住了,給了默默一小時的時間之花,在這一小時內,只有默默和灰衣男人可以活動,若默默可以找到「時間銀行」,解放時間,灰衣男人就會消失。默默跟隨黑力男人,找到了「時間銀行」,也設法關閉了「時間銀行」,沒有雪茄的補給,灰衣男人越來越少,最後只剩下一個灰衣男人,向默默哀求她手上的時間之花,默默拒絕,最後一個灰色男人也消失了。在最後一秒,默默重新開啟了「時間銀行」,偷走旳時間回到每一個人的身上,大家重新恢復原來的生活了。默默也再和她的朋友們一起相聚。

參考文獻

  1. MOMO - DIE BRONZENE PREISSTATUE(德語)
  2. Michael Ende's last words to the Japanese. [2020-08-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