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默記淮南王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宋庠/兵部侍郎(劇照) 原圖鏈接 來自 騰訊網 的圖片

默記淮南王事》是北宋宋庠的作品之一。是北宋大臣、文學家,工部[1]尚書宋祁之兄。今有《宋元憲集》傳世 。

默記淮南王事

人物簡介

宋庠的祖先是宋國君主宋微子。他的高祖宋紳,於唐昭宗時任御史中丞,因言語不當而獲罪免職,舉家遷於開封府雍丘縣。

宋庠(996年~1066年),他幼年時同弟弟宋祁隨父在外地讀書,稍長離父還鄉。宋庠初名宋郊,後因御史言其"姓符國號,名應郊天",郊和交同音,交含有交替的意思,宋仁宗命其改名,宋郊因而改名宋庠,更字公序。

仕途生涯

宋庠中狀元後,擢大理評事、同判襄州。被劉太后看中,破格升為太子中允、直史館,歷任三司戶部判官,同修起居注,再遷左正言。

寶元(1038年-1040年)年間,宋庠以右諫議大夫充任參知政事,位居政府。

宋庠在相位以儒雅著稱,遇事是非分明,與同僚呂夷簡不和,又因反對范仲淹的"慶曆新政",最終被調知揚州。新政失敗[2]後,朝廷遂擢宋庠為樞密使。

慶曆三年(1043年),因其子與匪人交結,出知河南府,徙知許州、河陽。

慶曆七年(1047年),春旱,仁宗採用東漢時以災異策免三公的舊例,罷免宰相賈昌朝,其餘輔臣皆削一官,宋庠為右諫議大夫

慶曆八年(1048年),除尚書工部侍郎,充樞密使

皇佑元年(1049年),拜兵部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久居相位,終無建樹。

皇佑三年(1051年),又因家法不嚴,縱容子弟過錯,遭包拯彈劾而被罷相,出知河南府,幾經遷徙,被仁宗封為莒國公。

視頻

默記淮南王事 相關視頻

宋仁宗景佑年間,革新派范仲淹被貶,歐陽修為他說話也被貶
墓主人生活在北宋仁宗年間 與下葬時間地點不符!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