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民族師範學院文學與傳媒學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黔南民族師範學院文學與傳媒學院辦學歷史可追溯到1952年,2000年黔南民族師範學院組建升本,由原黔南民族師範高等專科學校中文系、黔南教育學院中文系整合為中國漢語言文學系,2015年隨學校轉型發展系改院而更名文學與傳媒學院,在學校黨政的正確領導和關懷指導下,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和良好的發展。設有漢語言文學、廣播電視學、播音與主持[1]藝術、秘書學等本科專業,語文教育專科專業,學科教學·語文專業學位教育碩士研究生培養試點,「國培計劃」——集中示範性項目。漢語言文學專業是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和省級示範專業,擁有省級重點學科中國古典文獻學,省級特色重點學科中國語言文學,漢語言文學省級教學團隊,2011協同創新中心等,培養了大批語文教育和新聞傳播等各類人才。2017年5月,「中國語言文學」更是獲批為貴州省區域一流建設培育學科。
學院將進一步以學校「新型民族師範大學」的辦學定位為導向,崇德博學,敬業創新,圍繞「一紮根、兩服務」的培養目標,凸顯「民族性、師範性、地方性、應用型」辦學特色,努力建設一流的學科、專業和課程,提升內涵,主動作為,為地方經濟社會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師資隊伍
現有教師和教學行政人員73人,其中專任教師64人;教授14人,副教授27人,博士12人,碩士28人(其中6人博士在讀);省管專家2人,省級教學名師2人;碩士生導師[2]8人;專職教學秘書2人。教師來自北京師範大學、中央民族大學、首都師範大學、澳門科技大學、上海師範大學、雲南師範大學、華東師範大學、貴州大學、中山大學、廣西師範大學、貴州師範大學等,高級職稱比例達64%,碩博比例達63%,基本形成了一支學緣結構優良,支撐結構合理的教學科研團隊。
實驗實訓中心
在建實驗實訓中心,現有廣播電視新聞綜合實驗室,設有非線性編輯室和演播室共2個功能室,實驗教學用房約252M2。現有非線性編輯室的學生用機50台,專業用非編輯機2台,攝像機29台,數碼照相機12台。
文化建設
注重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致力於培養學生熱愛、弘揚和傳承中華民族優秀文化,打造經典誦讀、讀書筆記、辯論、演講大賽等體現專業特色的一系列校園文化建設精品活動,舉辦具有專業特色的「新聞傳媒學術活動周」,指導墨焰話劇社、遠方文學社、微瀾詩社、聚賢國學社、臨淵曲藝社、「山尺雪」民族文化研究協會等社團開展活動,創辦了由學生自編的《遠方》、《微瀾》、《獨山新星報》等報刊,配合學校「民族性」的辦學特色長期開展詩詞鑑賞、創作、朗誦和研究的「中華詩詞進校園」活動,打造獨具特色的校園文化活動品牌。師生積極投入,活動效果好,營造了良好的育人氛圍,曾榮獲全國高校校園文化活動建設優秀成果二等獎。
人才培養
文學與傳媒學院人才培養方案定位準確,目標明確,在實施過程中不斷總結,並進行修改調整,使之不斷改進和提高。2004年以來畢業本科學生2000餘名,學士學位授予率達98.2%,學生就業率95%以上;畢業教育碩士研究生47名,碩士學位授予率達94%,考取博士研究生2人,學生就業率100%。畢業學生主要從事教育工作、行政工作、在企業任職或考取研究生等。
視頻
黔南民族師範學院文學與傳媒學院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專業解讀播音與主持專業 ,搜狐,2019-06-21
- ↑ 一個碩士生導師到底可以帶多少學生?看完這篇就懂了 ,搜狐,2020-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