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五大連池市朝陽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黑龍江省五大連池市朝陽鄉 |
中文名稱;朝陽鄉 行政區類別;鄉 所屬地區;黑龍江省黑河市五大連池市 面積;172.55平方千米(2017年) 人口;7245人(2017年) |
朝陽鄉地處黑龍江省黑河市五大連池市北部山區,距市區60公里,是抗日戰爭時期建立起來的革命根據地,是當年中共北滿省委和抗聯三路軍指揮部所在地。以李兆麟為總指揮的抗聯三路軍轉戰朝陽山區、嫩江河畔,數以百計的抗聯烈士長眠在巍巍群山之中,為抗日戰爭勝利獻出了寶貴生命。全鄉轄區面積172.55平方千米(2017年),11個行政村,18個自然屯,耕地面積近15萬畝,其中課稅面積是97335畝,外包地面積有5萬多畝,草原面積11萬畝,7245人(2017年)。
序言介紹
五大連池市朝陽鄉始建於1972年6月,位於五大連池市域北部,全鄉總面積172.55平方千米(2017年),境內有引龍河和朝陽兩個國營林場。轄11個行政村,18個自然屯。朝陽鄉地處山區,森林茂密,草原遼闊,屬低山丘陵地帶。
農林特產資源豐富。有耕地19.1萬畝,林地面積占60%以上,樹種繁多,其中紅松、水曲柳、黃菠蘿等為國內外少有的珍貴樹種。有草原11萬畝。科洛河、邊河、烏庫音河等五條河流縱貫南北。植物種類繁多,其中有經濟價值的達1000餘種,野生中草藥材防風、桔梗、車前籽、黃芩等國內久負盛名。盛產蘑菇、木耳、蕨菜等山產品。野生動物資源也比較豐富,有國家珍惜保護動物梅花鹿、駝鹿、馬鹿、水獺等。
革命歷史光榮悠久。抗日戰爭時期朝陽山是東北抗日聯軍第三路軍的後方根據地,陳雷、張蘭生、王明貴、王鈞等一批抗日將領以朝陽山抗日根據地為依託,戰鬥馳騁在北滿大地,為奪取抗日戰爭的全面勝利做出過巨大貢獻。[1]
經濟持續穩步發展。朝陽鄉認真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推廣雜豆種植5萬畝,年產雜豆12萬噸。在省老促會和省扶貧辦的支持下,梁山村已建成食用菌栽培基地,主要出產猴頭菇、金針菇、香菇、滑子蘑等,產品遠銷哈爾濱、齊齊哈爾、大慶等地。按照"三化五統一"的標準建成了5000畝大豆示範園區。強力推進畜牧業發展,全鄉山綿羊存欄2.3萬隻,肉牛存欄5520頭,奶牛存欄302頭。
村鎮建設邁出可喜步伐。各村屯按照小城鎮建設標準進行重新規劃,分別整修了文明一條街,對髒、亂、差環境進行了重點整治,使鄉村面貌有所改觀。通往五大連池市和通往龍鎮的兩條公路全部實現硬化。各村屯全部修通了4級沙石公路。投資200多萬元的教學樓建成投入使用,在全市率先實現集中辦學。有線電視覆蓋率達到100%。投資80萬元的鄉中心衛生院建成並投入使用。網通、鐵通電話覆蓋全鄉大部分村屯,聯通、移動通訊網絡覆蓋率達到100%。
歷史沿革
朝陽鄉,因地處朝陽山區而得名,原屬於德都縣。德都縣革委會為在朝陽山區進行"三線"建設,1970年開始從南部平原地區農村遷出部分社員進山,逐步開荒建點,1972年10月正式成立朝陽公社。1984年春,改為朝陽鄉。朝陽鄉全境屬低山丘陵地帶,昔日森林茂密。抗日戰爭時期,1938年至1941年間,曾是東北抗日聯軍第三路軍的後方根據地,抗日將領李兆麟、馮仲雲都曾在這裡戰鬥和工作過。全鄉總面積674平方公里,大部分為林地,耕地面積7.9萬畝,主要種植小麥、大豆。山產品豐富,是德都縣蕨菜出口的採集基地。德都縣與五大連池市合併後,成為五大連池市的一個鄉鎮。鄉政府駐地朝陽村。
相關視頻
參考資料
- ↑ 黑龍江黑河五大連池市朝陽鄉 , 中國地名查詢 2019-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