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黑腹樹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黑腹樹鴨 (學名:Dendrocygna autumnalis)為雁形目鴨科的鳥類。左右翅各有1枚形狀特殊的飛羽,飛行中與空氣摩擦能發出輕而尖的嘯聲。嘴形廣平;禿頸;長腿,跗骨前緣被以網狀鱗;後趾僅具狹形瓣蹼;後趾(連爪)的長度為其寬度(連同瓣蹼)的3.5-4倍。兩性羽色均鮮艷。棲息於丘陵谷間小盆地或面積不大而淺水的水域以及水庫中潮濕多草的小島上。飛行力弱,潛水能力強。以植物種子及嫩莖葉為主食。

繁殖方式

黑腹樹鴨是非常獨特的鴨子,有強烈的一夫一妻制配對合作。其對多年經常住在一起,行為和大雁相近。繁殖期5-7月。通常在樹洞築巢。但必要時也將築巢在地面上,它們還利用煙囪,廢棄的建築物或巢箱,近幾十年來人們已經越來越多地為黑腹樹鴨提供人工巢箱,特別是在德克薩斯州東南部和墨西哥。 求偶和交配在水中進行,交配前雌雄鴨一起游泳,雄鴨不斷地向雌鳥進行嘴浸水運動,雌鴨保持一種豎直的姿勢,然後雄鴨突然爬到雌鴨背上進行交尾。巢由草葉和草莖構成,大小為直徑25厘米,高6厘米。每窩產卵8-14枚,一般10枚左右,卵白色。雌雄共同孵卵,孵化期27-30天。小鴨早成性,一經孵化就可以跳入水中養活自己,並與雙親保持8個星期的成長期。[1]

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無危(LC)。 種群現狀 該物種分布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布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布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形態特徵

黑腹樹鴨身長48-53厘米。它有一個紅色的長喙和長腿;長頭部淺灰色;體羽也大多是灰褐色羽毛;腹部和尾巴是黑色;脖頸和上體是豐富的栗色;臉頰和上頸部灰色;虹膜褐色,有明顯的白色眼環。翅膀在飛行中可以看見雙翼上大片的白色,這是由二級飛羽形成的,而初級飛羽黑色,翼覆羽為褐色。兩性類似;幼鴨和成鴨也相似,但有一個灰色的鴨喙,腹部對比色彩減弱。 [2]

棲息環境

棲息於富有植物的池塘、湖泊、水庫等水域中,也出現在林緣沼澤和四周有植物覆蓋的水塘和溪流中。喜歡隱匿在高草叢中或荷葉下,也成群棲息於水面上,但通常避免開闊的湖泊。

生活習性

黑腹樹鴨一般不遷徙。它們活動的範圍是美國的亞利桑那州,路易斯安那州和德克薩斯州部分地區。在極北部的部分鳥類冬季南下。在冬季集群長途飛行,這種行為並非真正意義的遠距離遷移,而是當地疏散。 該物種既能在水面覓食,也能潛入水下覓食,有時也到水邊地上覓食青草。食物主要為稻穀、作物幼苗、青草和水生植物等植物性食物,也吃昆蟲、螺、蝸牛、軟體動物、蛙和小魚等動物性食物。通常在黃昏時樹鴨呈幾隻到幾十隻成群飛到附近稻田覓食,黎明前返回白天棲息的水域。 停息時身體挺直,常有幾隻不時引頸四望,遇人或敵害臨近首先起飛,隨之其他樹鴨亦跟着起飛,性極為機警。常成幾隻到數十隻的群體活動和覓食,也有多到數百隻的大群。飛行力弱,速度亦不及其他鴨類快。亦善游泳和潛水,且潛水能力甚強,一次潛水可達十幾分鐘。在炎熱的白天,常在蘆葦叢或其他較高的水草叢中睡覺和休息。如遇食物豐富又無干擾,它們常棲息在固定地方,一般不變換棲息地,甚至不作長距離的遷徙。

分布範圍

原產 :安提瓜和巴布達、阿根廷阿魯巴島巴巴多斯伯利茲玻利維亞、巴西、加拿大、哥倫比亞、哥斯達黎加、古巴、多米尼加、厄瓜多爾(加拉帕戈斯)、薩爾瓦多、法屬圭亞那、瓜德羅普島、危地馬拉圭亞那洪都拉斯馬提尼克島、墨西哥、蒙特塞拉特、尼加拉瓜、巴拿馬、巴拉圭、秘魯、波多黎各、聖基茨和尼維斯、聖盧西亞、聖文森特和格林納丁斯、蘇里南、特立尼達和多巴哥、美國、委內瑞拉玻利瓦爾共和國 旅鳥:巴哈馬、開曼群島、智利、岡比亞、格林納達、牙買加、維爾京群島。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