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黑冠鵑隼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黑冠鵑隼
Black Baza 

Lawrence Neo拍攝
圖片來自flickr

基本資料

學名     Aviceda leuphotes

目/科/屬  鷹形/鶚/鵑隼

遷徏狀態   過境鳥

普遍性    稀有

體長/體重  30-35cm/168-224g

黑冠鵑隼,雌雄同型。虹膜紅色。嘴灰黑色、蠟膜灰色。腳灰黑色,裸足。

  • 成鳥上胸白色,腹部有數條栗色橫帶。頭後有黑色長羽冠,其餘大致為黑色。
  • 亞成鳥羽色較黯淡,體略染褐色。背較多白斑,羽冠較短。
  • 飛行時,翼較寬圓且基部較窄,指叉5枚短。翼下初級飛羽及尾下覆羽近白。

棲地&習性

開放的落葉或常綠熱帶森林,包括第二生長區和以竹為主的地區。

成對或小群遷徙,於空中盤旋,至地面捕食。

主要是大型昆蟲(及其幼蟲),尤其是蚱蜢(還包括甲蟲螳螂飛蛾),還有蜥蜴樹蛙等。

繁殖

繁殖資料稀少。

保育

不受全球威脅。

鳴聲

顫抖的口哨,似海鷗般輕音節叫聲和尖叫。

分佈

亞種和分佈

  • A. l. wolfei Deignan, 1948 – 四川(中國)。
  • A. l. syama (Hodgson, 1837) – 印度北部(北阿坎德邦) E到中國東南部(廣東,海南),也可能是S緬甸和W泰國; 推測該種族將在老撾繁殖 大概還負責不丹最近的夏季(六月)唱片; 冬天穿過泰國和馬來半島到達爪哇。
  • A. l. leuphotes (Dumont de Sainte Croix, 1820) – 印度西南部和斯里蘭卡(但育種報告令人懷疑),可能是S緬甸和W泰國; 在印度支那的部分地區也可能繁殖。
  • A. l. andamanica Abdulali & Grubh, 1970 – 南安達曼(Andaman酒店)。[1]

參考書目

臺灣野鳥手繪圖鑑

視頻

Black Baza Nest
Black Baza nest

參考文獻

  1. black baza,hb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