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黑冠獼猴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黑冠獼猴
原圖鏈接

黑冠獼猴 [1](學名:Macaca nigra):為獼猴屬下的一種,尾短,眉突出,臉黑裸露,吻長而扁平。其通體大部分為黑色,頭頂有一縷豎起的毛髮。大小和狒狒相近,體長45厘米至60厘米,尾長1-3厘米,重5至10公斤,壽命約25年。雜食性,食物包括果實樹葉昆蟲鳥卵等。分布於印度尼西亞蘇拉威西島及臨近的島嶼。

形態特徵

黑冠獼猴是中型到大型的猴子,雄性頭體長48-60厘米,雌性頭體長44-55厘米;尾長1-3厘米;雄性體重5.9-10.4千克,雌性體重3.6-5.5千克。下身體敦實,尾巴短小。體色全黑,體毛短而濃密,臉頰很長,眼睛為棕色。臀部有明顯的獨特的粉紅色,雄性面積小,呈心形;雌性面積大顏色較深,呈圓形。鼻樑突起如山脊。體毛相當柔滑,頭頂上形成了一個獨特的朋克式的雞冠,這也是它通用名稱的來歷——黑冠獼猴。

棲息環境

黑冠獼猴棲息環境廣泛,屬於一種珍稀獼猴,它們只生活在印度尼西亞的蘇拉威西島北部。它們與世隔絕,但並不是獨居動物。

生活習性

冠毛黑色獼猴多在白天活動,夜晚休息;群居。在地面與在樹上同樣敏捷,善於游泳。是社會猴子,它們在野外數量下降之前,往往出現多達100隻的族群。如今,只能看到較小的群體了。白天,分成10到25人小單位的活動,占主導地位的雄性負責警衛並防止嚴重的打鬥發生。族群成員間相互梳理皮毛和發出呼嚕聲,表示關係友好,成年雄性黑冠獼猴打「哈欠」,顯示其巨大的犬齒,為了維護統治地位,避免衝突 。

食物包括無花果、其他水果、植物樹葉昆蟲老鼠螃蟹蜥蜴。有時食物不立即食用,但被存儲在頰一段時間。

地理分布

黑冠獼猴是印度尼西亞地方性特有物種,主要分布於印度尼西亞的蘇拉威西島東北部和藍碧島(Pulau Lembeh)、布納肯島(Pulau Manadotua)和泰麗絲島(Pulau Talise)及附近的島嶼;並由人類引進巴燦島(Pulau Bacan)。


繁殖方式

全年可交配,雌性進入發情期33-36天,在此期間可以看到其展示生育能力的腫脹的粉紅色部。孕期5.5個月,每胎產1仔。壽命約25年。約4歲性成熟。壽命約30年。

亞種分化

單一物種,無亞種。

種群現狀

該物種的分布範圍非常有限,數量減少了80%(至2013年4月)。由於當地的原始森林很多被栽培作物取代,主要威脅是棲息地被破壞和高捕獵壓力。 在Tangkoko自然保護區有8800公頃,建立了蘇拉威西島黑冠猴自然保護區。以防止偷獵和燃燒樹木,保持棲息地的未來。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3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極危(CR)。 列入《華盛頓公約》CITES 附錄Ⅱ級保護動物。




參考文獻

  1. 黑冠獼猴簡介. 國搜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