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黎山,我文學創作根據地(葉傳雄)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黎山,我文學創作根據地》中國當代作家葉傳雄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黎山,我文學創作根據地

黎山,指的是黎母山區。這裡,地域廣大,群峰青青,綠水長流,鳥語花香,四季如春,其主峰位於瓊中縣黎母山鎮境內,是民間傳說中黎母誕生的地方,也是黎族人民嚮往的聖地。

我出生於黎母山腳下的一個黎族村寨,家境貧寒,至十歲時父親才送我進入村中小學讀書。

我從小生活於黎山,對這裡的一切耳濡目染,情有獨鍾。

從中學至大學,因遇到王定策、林師錦和姚炳祺三位名師而走上寫作之路,出來社會工作後,又得到王海同學和李景新教授的真誠鼓勵和大力支持,再由歷史寫作轉到文學創作,作品發表越來越多,結集的詩文集和主編的詩文集先後出版了四部,成績越來越大,有目共睹。因此,我在2013年加入中華詩詞學會後,2015年才有條件加入了海南省作家協會,成為一位受人尊敬的作家、詩人。

我走上文學創作道路受兩位著名作家的影響最大,一位是王海,一位是李景新。王海是我大學時的同班同學,其讀大學時發表的散文《酒到醉時歌更多》,其中場景,其中韻味,我至今還記在心中。李景新教授因平易近人且教人不倦,其詩文創作遠近聞名,我與他相遇後,其就與我走得越來越近,成為好朋友,這從我的詩詞創作與編輯的詩文集中可以看到他們對我的影響。

我的文學創作,主要是從2009年才真正進入最佳狀態,至今已經在《詩刊》《中華詩詞》《海南日報》《今日海南》《海南農墾報》《海口日報》《三亞日報》《詩詞家》《海南詩文學》《瓊苑》《海南聯粹》等報刊上發表詩文200多篇,其中的50多篇詩文被選進《新時期中國少數民族文學作品選集﹒黎族卷》《中外當代詩歌散文精品集》《中華情·全國詩歌散文作品選集》《詩國》《〈瓊苑〉三十年作品選》《中國當代文藝名家名作年鑑》《八面來風》等二十多本國家級正規出版社出版的詩文集中。有個人詩文集二部和主編的詩文集二部行世。

在我的名片背面,我寫上這樣的文字:「在文學創作上,最欣賞的一句話:堅持在自己的根據地打一口深井!」這句話,是著名文藝評論家仲呈祥評價金牌編劇王麗萍時說的。仲呈祥這樣評價王麗萍:「王麗萍是在自己的根據地打一口深井,而不是打一槍換一個地方。」

在自己的根據地打一口深井,王麗萍做到了,所以她取得了顯著的成績。王麗萍,女,出生於浙江杭州,畢業於南京政治學院新聞系。中國電視劇編劇工作委員會副會長,中國電視劇編劇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上海市電視藝術協會副主席,國家一級編劇。主要作品:電影《青春作證》《綠色柔情》,電視劇《婆婆媳婦小姑》《錯愛一生》《保姆》《誰懂我的心》《媳婦的美好時代》《雙城生活》《我的美麗人生》《我家的春秋冬夏》《歲月如金》《生活啟示錄》等。其代表作《媳婦的美好時代》獲得第四屆東京國際電視劇最佳海外電視劇獎 ,並獲得飛天獎 、金鷹獎、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個人獲得飛天獎優秀編劇獎 ,上海電視節白玉蘭最佳編劇獎 ,中國電視劇20年突出貢獻編劇獎,全國十佳電視劇文學原著獎,亞洲編劇大會"亞洲文化貢獻獎",上海文藝家榮譽獎等 。2017年2月20日,獲得第十一屆電視製片業"十佳電視劇編劇"獎 。上海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2018年10月26日,榮獲2018金橡樹獎金牌編劇獎。研究人員發現,有着近20年創作生涯、800多萬字積累的王麗萍依然選擇堅守溫情都市題材,不拋棄創作,不放棄創新。可以這樣說,王麗萍之所以在文學創作上出大成績,就兩個字:堅守。她堅守在自己熟悉的根據地,用心創作,敢於創新,因而她贏得了不一樣的人生。

我曾暗暗地下定決心,要以王麗萍為榜樣,堅守黎山,並在黎山打一口深井。

要打一口深井,我有這個信心和能力嗎?

從2009年至今,我一直在黎山挖井,而且是朝着既定的目標前進的。

詩文集《黎山放歌》,2013年5月由中國文聯出版社出版。這本詩文集,是我挖深井的第一次嘗試。第一次嘗試,效果怎麼樣?著名作家、詩人、評論家李景新在此書的序中這樣說:「含章告以要出版詩集了,聞之十分欣喜,欣喜於其學詩之速,成就之高,皆一般人所難及。」「在不到四年的時間裡,含章就創作了詩詞209首,楹聯38副,詩評11篇,且能做到不乏佳作,富有價值,」這很難得。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李景新先生指出:「但世間很少完美之事。含章之於詩聯也存在一些局限,如用詞有時也會出現生硬,有的作品太質白而少韻味,具體作品水平差距較大,顯示出運用古典詩歌體裁的創作還沒有完全成熟。」從李景新先生的序中可見,我於文學創作上「打井」的第一次嘗試,有些模樣,但存在的問題還是不少的。

詩詞集《黎母山神韻》,2013年由華齡出版社出版。此詩詞集,是我用心參與挖井的第二次嘗試。這一次打井,提議者是我,決策者是縣有關領導及文體局,李景新教授和我擔任執行主編。在執行主編中,李景新教授在全書的基本框架、確定的具體內容、收集古代詩人反映瓊中內容、聯繫全省乃至全國有影響力詩人惠贈作品等方面,可謂盡心盡力,耗費大量寶貴的時間和心血。我呢,主要是配合李老師工作,在編寫和報送方案、聯繫縣內詩人惠贈作品、監督詩詞集合同書依時完成任務、確定全書內容、撰寫後記、在詩詞集首發式上作宣傳發言等方面,盡職盡責,毫無怨言。這本詩詞由華齡出版社2013年3月出版發行後,其所具有的價值立即突顯了出來。正如李景新教授在此書的序言中說的:「瓊中境內群山聳立,河溪紛流,物產豐富,景色優美,民俗醇厚,可謂詩詞創作取之不竭的源泉。但是由於歷史的原因,這些多姿多彩的素材還沒有引起詩人們的重視,還沒有獲得充分的歌詠,她們的美麗還沒有通過詩詞的形式帶到遠方,大部分美景幽懷還是默默無聞,不為外界所知,這不能不說是一種很大的遺憾。《黎母山神韻》的編輯出版,標誌着瓊中縣域山水風物第一本詩詞選集的誕生,是一件填補空白、減少遺憾、功在千秋的事業。」更為可喜的是,時至今日,這本《黎母山神韻》,因其做到內容豐富,體裁多姿,風格多彩,作者的地域分布廣泛,身份多樣,仍然被公認為海南省內的一部上檔次的詩詞文學集。

詩文集《美好加林》,2015年1月由團結出版社出版。這部詩文集,是我與文友共同發力,在深井中掘出的一眼奇特的新泉。發揮環境與資源優勢,打造美麗鄉村,是瓊中縣委縣政府為加強農村生態環境整治和生態文明建設而推進的一項重要工作。黎母山鎮加林村就是在這項工作的開展中出現的一個典型。因此,黎族著名作家、評論家王海教授在此書的序中這樣評價說:「於是,就有了《美好加林》這本詩文集的面世,為向人們宣傳瓊中的美麗,為讓人們了解美麗的瓊中,提供了一種形象生動的方式和途徑。」「『美好加林』是『美好瓊中』的一個象徵,是海南加速國際旅遊島建設打造生態環境品牌形象的一個典型,是中國美麗鄉村的一個縮影。《美好加林》的出版,意義是多重的,而首先最值得稱道的是體現了瓊中縣各級領導對地方文化事業建設的重視。特別是瓊中縣文體局從總體策劃到具體實施都做了大量工作,給予了許多實際支持。瓊中縣文體局對文化建設工作的重視和支持是一貫的,舉措是多方面多途徑的。例如由瓊中縣領導主抓、縣文體局龍朝雄局長親任總策劃的詩詞集《黎母山神韻》2013年出版後獲得多方好評,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領導對文化事業建設的重視和支持,體現了他們立足于海南國際旅遊島的戰略高度,結合本地實際加強旅遊文化建設的眼光和魄力。宣傳推廣農村生態環境整治和生態文明建設的成功經驗,打造本地旅遊文化名片,這是踐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加速國際旅遊島建設的題中之義,而文學創作本身就屬於精神文明建設不可或缺的一項重要構成。《美好加林》的出版,恰逢其時,可謂相輔而行,相得益彰。」「《美好加林》品高質優,華章佳制爭奇鬥豔。因為是高手雲集,《美好加林》自然也就形成了佳作疊現的綺麗景觀。」「只要進入《美好加林》,自可發現其中的美好,自可領略其中精彩」

詩歌集《黎山尋夢》,2016年12月由華齡出版社出版。這部詩歌集,是我在前二次挖井的基礎上的努力掘進。這次掘進,從中可見我于思想境界和藝術上的不斷的追求。因此,李景新教授在此書的序中評價說:「含章葉傳雄者,瓊中風雅之士也,熱愛於鄉土,醉心於文化,銳意於文學,勤奮於創作,可謂瓊中山水民情之間迅速崛起之作家,黎族詩人之優秀代表也。曾征余以號,余曰『黎山處士可也』,含章先生大喜,遂以為號,以其為黎族之子,滿懷黎山之情故也。處士第一部詩集已於二○一三年出版,題為《黎山放歌》。於今復有詩歌四百餘首,結集而為《黎山尋夢》,即將付梓。其作大抵樸素而不失其高雅,真厚而不掩其風流,人事自然,多所感發,新詩舊體,每見佳處。」另一位著名詩人包德珍在此書的序二中評價說:「葉傳雄老弟是黎族人,又工作生活在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這黎山有他童年的夢想,處處留有他的生活足跡。人生很匆忙,願停留在風景里,為自己唱首歌。生活是文學藝術創作的土壤,文藝創作既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所以,詩人常常感受到,生活是一首歌,激情、快樂是生活的高昂旋律;生活如一杯酒,清甜、甘醇是生活的美好滋味;生活是一條河,奔涌、洶湧是生活的緊張節奏;生活如一本書,歷史與現實是生活的豐富內涵。葉傳雄老弟的作品素材都是來自生活,經過精心提煉,能高度反映生活的本質,歌頌生活的主旋律。」

編輯《黎母山》雜誌和《瓊中民俗文化記憶》一書,是我與縣作協同事們為深井增光添彩的舉動。《黎母山》雜誌,原是瓊中縣委宣傳部於2007年新創的刊物,但出版第一期號刊後,因主編調動,無人接替,就停刊了。直至2016年縣作家協會成立後,縣作協才派員與縣委宣傳部聯繫並接手編輯《黎母山》雜誌。2017年,在縣委宣傳部的大力支持下,《黎母山》雜誌第二期依時出版,這也向外界證明,停刊十年的《黎母山》雜誌又復刊了。截止2019年,《黎母山》雜誌出版已是第五期,而且是好評如潮。讀者諸君如想了解更詳細的情況,可閱讀本書第二輯中文章《唐鴻南與〈黎母山〉》。而《瓊中民俗文化記憶》一書,縣作家協會也是在縣委宣傳部的支持下,先是分成十個小組到全縣各個鄉鎮收集民俗文化資料,接着按時整理成文,然後邀請專家審閱並提出修改意見,最後配合縣政協文史委出版此書的。黎族著名作家、評論家王海在此書的序中這樣評價:「《瓊中民俗文化記憶》是一部內容和形式都很有特色的地方民間口述文化記錄,全書共收入140多篇文章,分為風土人情、人物傳奇、山川掌故、精靈神怪、異聞軼事的講述,以及人們日常起居、衣食住行的介紹,等等。其中既有原始先民們奇思異想的發散,也有黎苗民族社會歷史變遷的客觀描狀。雖不能說是包羅萬象,卻也非常豐富多彩,為人們留下了極其珍貴的歷史文化資料。」無疑,《瓊中民俗文化記憶》是一本值得推薦的好書。

散文集《黎山筆記》,是我深挖井的重要收穫之一。2019年,此書入選中國作家協會少數民族文學重點作品扶持篇目,影響很大。這部散文集,分為三輯:一,望坡居士與醉美瓊中。海南美,不知道的人很少;瓊中山水美和黎苗風情美,了解的人卻不多。這一系列由36篇作品組成,是以知名詩人望坡居士詩詞作品為引子,自然地記敘、描寫瓊中山水美和黎苗風情之美,給海南的美麗注入神奇的色調,使之顯得更加迷人和神秘。這樣寫,視角獨特,文化內涵豐富,人文氣息濃郁,能更好地提起讀者閱讀的興趣。二,人間難忘是真情。這部分作品共37篇,有記敘好友真誠助人為樂之品德的,有追憶親人之間相互關愛的事情的,有父親關心和愛護女兒之情感的,等等。人世間,友情親情是美好的。通過這些作品,要向讀者展示心靈跳躍的文字,意境優美的篇章,思辨的魅力,讓人看到作品中時時閃爍着的美的光芒,感受到人間春天般的溫暖,從而更加珍惜當下、愛護生命。三,向善向上向前,此生無悔。這一輯為27篇作品,主要敘寫向善向上向前的生活狀態,從中可見作者從讀書郎、熱愛工作到成長為受人尊敬的作家、詩人的經歷,表現作者一路走來,儘管走過彎路,吃過苦,但他從不言棄,即使曾被譏笑、譴責,甚至遭受失敗的折磨,但還是孜孜不倦,努力向前,堅持走到人生輝煌的今天。讀這些作品,能使人感受到堅忍、樂觀、進取、向上的力量,領悟生命存在的重要意義。這本散文集,如後期寫作順利的話,將按計劃於明年出版。

黎山是我文學創作的根據地,昨天是這樣,明天是這樣,將來也是這樣。在這個根據地打的這一口深井,我更加的愛護它,更加的珍惜它。今後,只要我還有一口氣,我就要堅守在黎山,堅持文學創作,繼續深挖井,直至挖到更清新的讓千萬人都滿意的仙泉來。 [1]

作者簡介

葉傳雄(1959.5~ ),海南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人,黎族。字含章,號黎山處士。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