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黃草石斛蘭科植物束花石斛的莖,是一種名貴的中草藥材,更是一種養生保健佳品,其為鐵皮石斛羅河石斛廣東石斛細莖石斛等的加工品。

  • 別名:束花石斛、水打棒、金蘭、大黃草,水馬棒(《貴州植物志》)。
  • 來源:為蘭科植物束花石斛 Dendrobium chrysanthum Wall.et Lindl的莖。
  • 採集加工:四季可采,鮮用或曬乾。
  • 化學成分:為蘭科植物黃草石斛Dendrobium chrysanthum Wall.ex Lindl的莖。含生物鹼,主要含石斛黃鹼(dendrochrysine)。

目錄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500~1500m的山地林中樹幹上或陰濕的岩石上。

分布

分布於貴州、廣西、雲南、湖北神農架等地。黃草石斛性微寒、味甘,含生物鹼,主要含石斛黃鹼,具有益胃生津、滋陰清熱之效,適用於治療陰傷津虧、口乾煩渴、食少乾嘔、病後虛熱、目暗不明。其全年均可採收,以春末夏初和秋季采者為好,煮蒸透或烤軟後,曬乾、烘乾或鮮用皆可。[1]

植物形態

多年生附生草本。莖圓柱形,無毛,不分枝,長0.5~2m,直徑5~15mm,節間長3~4cm。單葉互生,生於莖上端或散生於整個莖上;葉片披針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8~12cm,寬1.2~2.5cm,頂端尖,兩面均無毛,邊緣全緣;葉鞘膜質,無毛。花金黃色;傘形花序近於無總梗而呈束生狀,有花2~6朵,通常3~4朵,花苞片小,膜質;花被片6片,排成2輪,均花瓣狀,外輪3片稱萼片;

內輪2片稱花瓣,中間1片稱唇瓣;中萼片長圓形,長1.5~1.8cm,寬約lcm,頂端鈍,側萼片近鐮形,比中萼片長;萼囊短圓錐形;花瓣倒卵狀長圓形;比萼片寬,近頂端邊緣常有齒;唇瓣橫長圓形;兩面密生短絨毛,唇盤上表面有2個紅紫色圓形斑塊,邊緣有短流蘇;發育雄蕊1枚,與花柱、柱頭合生成蕊柱。蒴果,內有多數細小種子,種皮兩端常延伸成翅狀。花果期秋季。

表面呈金黃色或棕黃色,具粗細均勻的縱節上有橢圓形花序柄痕及殘存葉鞘,有的具紫紅色斑點。質輕;易折斷;斷面灰綠色,昭呈纖維狀。氣微,味稍苦,嚼之有黏性。[2]

功能主治

性味,性微寒,味甘。

益胃生津,滋陰清熱。用於陰傷津虧,口乾煩渴,食少乾嘔,病後虛熱,目暗不明。用量6~12g,鮮品15~30g。

藥理作用

對半乳糖所致的白內障晶狀體中醛糖還原酶、多元醇脫氫酶的活性異常變化有抑制或糾正作用;石斛多糖具有增強T細胞及巨噬細胞免疫活性的作用;能顯著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從而起到降低脂質過氧化物(LPO)的作用。

  • 熱病津傷,低熱煩渴:鮮石斛配鮮地黃、麥冬。
  • 胃陰不足,津虧口渴:配沙參、麥冬、玉竹。
  • 目暗不明:配菊花、菟絲子、枸杞子、熟地黃等。[3]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