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黃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黃芩

中文學名: 黃芩
別   稱:山茶根、黃芩荼
界: 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目:管狀花目
科:唇形科
屬:黃芩屬
種: 黃芩
採收時間:春、秋二季
用 量3~10g

黃芩[1](拉丁學名: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為唇形科、黃芩屬植物。多年生草本;根莖肥厚,肉質,徑達2厘米,伸長而分枝。莖基部伏地,上升,高(15)30-120厘米,基部徑2.5-3毫米,鈍四棱形,具細條紋,近無毛或被上曲至開展的微柔毛,綠色或帶紫色,自基部多分枝。

產黑龍江,遼寧,內蒙古,河北,河南,甘肅,陝西,山西,山東,四川等地,江蘇有栽培;生於向陽草坡地、休荒地上,海拔60-1300(1700-2000)米。

入藥部位

唇形科植物黃芩的乾燥

性味

味苦,性寒。

歸經

肺、膽、脾、大腸、小腸經

功能主治

1、濕溫,暑濕,胸悶嘔惡,濕熱痞滿,黃疸瀉痢:本品性味苦寒,功能清熱燥濕,善清肺胃膽及大腸之濕熱,尤長於清中上焦濕熱。

2、肺熱咳嗽,高熱煩渴:本品主入肺經,善清瀉肺火及上焦實熱,用治肺熱壅遏所致咳嗽痰稠,肺熱咳嗽氣喘,肺熱咳嗽痰多。

3、血熱吐衄:本品能清熱瀉火以涼血止血,可用治火毒熾盛迫血妄行之吐血、衄血等證,及其他出血證,崩漏。

4、癰腫瘡毒:本品有清熱瀉火解毒的作用,可用治火毒熾盛之癰腫瘡毒,熱毒壅滯痔瘡熱痛。

5、胎動不安:本品具清熱安胎之功,用治血熱胎動不安,氣虛血熱胎動不安,腎虛有熱胎動不安。

6、西醫診為急性胃炎、賁門痙攣、幽門痙攣、上消化道岀血屬於上焦熱盛者,肝炎、胰腺炎、膽囊炎、黃疸屬於肝膽濕熱者,細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急慢性腸炎屬於大腸濕熱者,上呼吸道感染、支氣管炎、支氣管擴張、肺炎屬於肺熱壅盛者,化膿性感染屬於熱毒壅盛者。[2]

用法用量

內服:煎服,3-10g。清熱多生用,安胎多炒用,清上焦熱可酒炙用,止血可炒炭用。

採收加工

春、秋二季採挖,除去莖葉、鬚根及泥沙,曬半干後撞去粗皮,乾燥。

炮製方法

1、黃芩:取原藥材,除去雜質,置沸水中煮10min,取出,悶透,切薄片,乾燥;或蒸30min,取出,切薄片,乾燥(忌曝曬)。

2、炒黃芩:取黃芩片,置鍋內,用文火炒至黃色,取出放涼。

3、黃芩炭:取黃芩片,置鍋內,用武火炒至黑褐色時,噴淋清水少許,滅盡火星,取出涼透。黃芩炭多用於止血

4、酒黃芩:取黃芩片用黃酒拌勻,悶潤至透,置鍋內,用文火炒至深黃色時,取出放涼。酒黃芩清上焦熱

5、薑黃芩:取黃芩片用薑汁拌勻,悶潤至透,置鍋內,用文火炒干,取出放涼。薑黃芩可去痰火,治瀉痢

6、蜜黃芩:將蜜熔化過濾,再加熱至起泡,加入黃芩片炒至微黃色。或再噴水,攪至水干時,再炒至黃色,不粘手為度,取出晾乾。

藥材鑑別

1) 本品粉末黃色。韌皮纖維單個散在或數個成束,梭形,長60~ 250μm,直徑9~33μm,壁厚,孔溝細。石細胞類圓形、類方形或長方形,壁較厚或甚厚。木栓細胞棕黃色,多角形。網紋導管多見,直徑24~72μm 。木纖維多碎斷,直徑約12μm ,有稀疏斜紋孔。澱粉粒甚多,單粒類球形,直徑2~10μm,臍點明顯,復粒由 2~3 分粒組成。

(2) 取本品粉末1g,加甲醇20ml,超聲處理20分鐘,濾過,濾液蒸乾,殘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黃芩對照藥材1g,同法製成對照藥材溶液。再取黃芩苷對照品,加甲醇製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三種溶液各5μl,分別點於同一以含4%醋酸鈉的羧甲基纖維素鈉溶液為黏合劑的硅膠G薄層板上,以醋酸乙酯-丁酮-甲酸-水(5:3:1:1)為展開劑,預平衡30分鐘,展開,取出,晾乾,噴以1%三氯化鐵乙醇溶液。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一相同的暗綠色斑點[3]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根莖肥厚,肉質,徑達2cm,伸長而分枝。莖基部伏地,上升,高30-120cm,基部徑2.5-3mm,鈍四棱形,具細條紋,近無毛或被上曲至開展的微柔毛,綠色或帶紫色,自基部多分枝。葉堅紙質,披針形至線狀披針形,長1.5-4.5cm,寬0.5-1.2cm,頂端鈍,基部圓形,全緣,上面暗綠色,無毛或疏被貼生至開展的微柔毛,下面色較淡,無毛或沿中脈疏被微柔毛,密被下陷的腺點,側脈4對,與中脈上面下陷下面凸出;葉柄短,長2mm,腹凹背凸,被微柔毛。花序在莖及枝上頂生,總狀,長7-15cm,常再於莖頂聚成圓錐花序;花梗長3mm,與序軸均被微柔毛;苞片下部者似葉,上部者遠較小,卵圓狀披針形至披針形,長4-11mm,近於無毛。花萼開花時長4mm,盾片高1.5mm,外面密被微柔毛,萼緣被疏柔毛,內面無毛,果時花萼長5mm,有高4mm的盾片。花冠紫、紫紅至藍色,長2.3-3cm,外面密被具腺短柔毛,內面在囊狀膨大處被短柔毛;冠筒近基部明顯膝曲,中部徑1.5mm,至喉部寬達6mm;冠檐2唇形,上唇盔狀,先端微缺,下唇中裂片三角狀卵圓形,寬7.5mm,兩側裂片向上唇靠合。雄蕊4,稍露出,前對較長,具半藥,退化半藥不明顯,後對較短,具全藥,藥室裂口具白色髯毛,背部具泡狀毛;花絲扁平,中部以下前對在內側後對在兩側被小疏柔毛。花柱細長,先端銳尖,微裂。花盤環狀,高0.75mm,前方稍增大,後方延伸成極短子房柄。子房褐色,無毛。小堅果卵球形,高1.5mm,徑1mm,黑褐色,具瘤,腹面近基部具果臍。花期7-8月,果期8-9[4]

分布區域

分布於東北及河北、山西、內蒙古、山東、河南、陝西、甘肅等地。

地道產區

產於黑龍江,遼寧,內蒙古,河北,河南,甘肅,陝西,山西,山東,四川等地,中國北方多數省區都可種植。

生長環境

生於向陽草坡地、休荒地上,海拔60-1300(1700-2000)m。

繁殖方式

種子、扦插和分根繁殖。

栽培技術

1、種子繁殖:

(1)直播法:種子繁殖以直播為主,直播黃芩根系直,根叉少,商品外觀品質好,同時省工。直播多於春季進行,一般在地下5cm地溫穩定在12℃-15℃時播種,北方地區多在4月上中旬前後。

(2)育苗移栽法:育苗移栽法可節省種子,延長生長時間,利於確保全苗,但較為費工,同時移栽黃芩主根較短,根叉較多,商品外觀品質差,一般在種子昂貴或者旱地缺水直播難以出苗保苗時採用。

2、扦插繁殖:扦插雖可繁殖,但生產中很少採用。扦插成敗的關鍵在於扦插季節和取條部分。扦插時間以春季5-6月份扦插成活率高。插條應選莖尖半木質化的幼嫩部分,扦插成活率可達90%以上。

3、分根繁殖:即挖取洞未萌發的3年生黃芩根莖,切取主根留供藥用,然後根據根莖生長的自然形狀分切成若干塊,每塊有芽眼2-3個即可栽種。分根繁殖雖然生長快,但繁殖係數太低,生產中很少採用[5]

病蟲防治

1、葉枯病:可清潔田園,發端正初期噴灑1:1:200波爾多液,或用50%多菌靈1000倍液防治。

2、根腐病:注意排水,實行輪作;及早撥出病株燒毀,病株處土壤用石灰消毒。

3、黃芩舞蛾:可用90%敵百蟲防治[6]

視頻

黃芩的規範化種植

參考資料

  1. 黃芩的功效與作用點 黃芩對人體的好處,快資訊,2020-03-17
  2. 黃芩的功能主治,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3. 黃芩的藥材鑑別,中醫世家
  4. 黃芩的形態特徵,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5. 黃芩的栽培技術,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6. 黃芩的病蟲防治,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