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黃山塔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黃山塔位於安徽省當塗縣城北2.5公里處黃山山巔,此塔最初為南朝宋武帝劉裕代晉以後所建八丈佛塔,現存之塔已非原塔。現塔5層8面,高23米,中空,塔身上尖下闊,逐層收減。塔面檐角突出,用磚砌成仿木斗拱結構。該塔歷經風雨剝蝕,現微傾斜,可見滄桑。古時山上有宋離宮、凌歊台、懷古台、誓清堂等。山頂的凌歊台五尺高,相傳是劉裕避暑的地方。黃山塔雖數次重修,仍帶有宋代、明清時期的風格。[1]

主要景點

黃山塔

黃山塔因建在黃山頂上而得名。塔高26米,為磚石結構。塔身八角形,檐為蓮花瓣,五層,每層有4個拱門,塔中空,2米見方,底周17.6米,基厚1.8米,相傳為南朝宋武帝劉裕所建,李白登黃山送族弟詩有「長嘯倚天梯」之句,可見塔之歷史甚久。清代康熙、光緒年間,曾兩次修繕。1984年,縣人民政府撥款對塔底進行加固維修,現為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凌歊台

凌歊台,又作陵歊台,在黃山塔南。南朝宋孝武帝劉駿曾建避暑離宮於其上。古凌歊台宏偉巨麗,高出塵埃,有「笙鏞黛綠之勝」,從歷代詩人描寫凌歊台的「宋祖凌歊樂未央,三千歌舞宿層台」、「宋家天子游南國,紅粉三千台百尺」的詩句中,可窺凌歊台雄姿之一斑,而今僅存遺址。凌歊台廢於何時不詳。李白在《姑孰十詠•陵歊台》一詩中說:「閒雲入窗牖,野翠生松竹」,可見那時還有台館存在。明代顧炎武在《肇域志》中記道:「凌歊台在山頂,有石如案,高者五尺,頂平而圓,徑丈許」,描述了凌歊台遺址。今巨石尚存,右側石刻有三,字跡依稀可辨,為明代倪伯敖等人的記行詩詞。昔日「凌歊夕照」為姑孰八景之一。

典故

當塗縣城北的小黃山,又名浮丘山,相傳浮丘公曾在這裡牧雞。山上有一塔,故名黃山塔。李白登臨此山,呤出了「送君登黃山,長嘯依天梯」的絕唱。可見,此塔在1300多年前的唐代就有了。南宋詩人陸游在詩中也提及此塔:「可憐黃山塔,突兀暮煙里,依然十年前,看我行萬里」。即使浪跡天涯,詩人也不會忘記黃山塔,這濃濃深情實在令人感動。[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