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黃炳南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姓名 黃炳南
別名 純青,幼名丙丁,晚號晴園老人
出生年 1875
死亡年 1856
教育背景 幼從王作霖受業
出版作品 《晴園詩草》


黃炳南(1875-1956),字純青,幼名丙丁,晚號晴園老人。臺北樹林人。幼從王作霖受業,年十二能作八股文。曾與劉克明等創組「詠霓詩社」。後加入「瀛社」,並創設「薇閣吟社」、「心社」。晚年於「晴園」讀書種梅,擬撰編年譜、詩草、文存,其後僅成《晴園詩草》上卷。子四人,三子得時為文學家,亦擅長漢詩創作。

生平

自幼跟著王作霖學習,一生參與許多社會活動,並留下大量詩作。曾與劉克明等人共組「詠霓詩社」,後加入「瀛社」,並於二次大戰結束後創立「葳閣詩社」、「心社」。

光復後擔任台灣省參議院第一屆參議員。

晚年於「晴園」寫作種梅,擬撰編年譜,詩草,文存,著有《晴園詩草》、《晴園年譜》上卷。

黃炳南畢生大多生活在總督府的統治下,因歷年對日本統治台灣,暨地方公共事業有卓越貢獻,授十幾次表彰,除了擔任公職時認真負責,亦致力於文化發展,積極參與詩社、支持台灣話文運動,力求文學實用與大眾化。

年表

1897年總督府任黃炳南為樹林區長,任內做事認真,開發樹林地區,1903年獲台灣總督府頒授紳章。

1904年與劉克明、王雲滄等人共創詠霓詩社

1905年以戰役救護事業功勞者,台灣畜產功勞者,模範區長,地方自治功勞者受表彰

1905年台灣產業組合功勞者,大日本農會功勞者,台灣教育功勞者受表彰

1905年台北州同風會功勞者受表彰

1908年參與瀛社

1927年經台灣總督府指定擔任台灣總督府評議會議員,負責政務之諮詢

1941年辭去公職,遷居台灣神社附近(圓山一帶),將自宅命名為「晴園」

1956年12月17日因病去世,享年81歲

著作

《晴園詩草》

七言絕句

鹿港
鄉音無改[1]泉郊[2]在,滿地紅甎不見天[3]。昔日繁華誇二鹿[4],港門今已變桑田。

【題解】
本詩為七言絕句,載於《臺灣日日新報》,寫作時間為昭和8年(1933)。鹿港是臺灣與大陸之間,直線距離最短的港口。雍正元年(1723)彰化設縣之後,大量來自大陸與臺灣各地的人們,紛紛匯聚在此,使鹿港成為一個車馬絡繹的商貿大鎮。當時,巨賈富戶、會館商號崛起,為避免眾多商品受到天候的干擾,街道兩旁商家協同搭起亭蓋遮棚,中間開啟天窗採光,地上鋪設紅磚,形成狀如隧道,即極具特色的「不見天街」,這也成為鹿港歷史上商業顛峰的重要標誌。原本船務昌盛的港口,道光以後由於海岸淤沙以致逐漸沈寂,而不見天街在日治時期市區改正的政策下,也遭到了強制拆除,本詩正是對鹿港滄桑之變的慨嘆。

【延伸閱讀】
1. 陳肇興〈到鹿津觀水陸清醮普度〉八首,《全臺詩》第玖冊。
2. 林幼春〈過鹿港〉,《南強詩集》。
3. 張達修〈鹿港懷古〉,《醉草園詩集》。

七言古詩

茶山行
春風歲歲到臺灣,綠葉吹來茶滿山。

無數茶農與茶女,賴有茶出生計安。

今歲春茶依舊綠,今歲春風依舊到。

上山不聽採茶歌,茶山寂寂茶寮鎖。

君不見!內山三井製茶場[5],得失計算難相償。

舊葉新芽都不採,萬頃茶園任廢荒。

君不聞!到處茶農訴困苦,今春茶價賤如土。

潮州茶館不開張,百斤十金無販路。

無數茶農與茶女,謀生無計將餓死。

傷心為賦茶山行,今之力農[6]寧足恃。

【題解】
本詩為七言古詩,收入《瀛洲詩集》。詩中描述內山茶園以種茶、採茶、製茶為生,因潮州茶館不開,春茶銷售無路,導致茶園荒廢,茶農與茶女等生計無著之困境;文字淺白,充滿現實主義色彩。

【延伸閱讀】
1. 魏清德〈茶山行〉,《潤庵吟草》。

2. 連汝洲〈茶園〉,《風月報》58 期,1938 年1 月15 日。

3. 李德和〈茶山及苗圃〉,《琳瑯山閣吟草》。

註釋

  1. 鄉音無改:鹿港地區居民大多為來自大陸沿海地區的移民,尤其以泉州籍居多。原鄉方言雖經百年而音韻腔調仍多保存,形成鹿港當地族群的一大特色。
  2. 泉郊:郊是指由多家商行所組成的貿易公會。鹿港全盛時期有著名的「八郊」——泉郊、廈郊、南郊、油郊、糖郊、布郊、染郊、郊。泉郊主要是與泉州地區貿易,商家眾多,勢力龐大,為八郊之首,被稱為「海濱領袖」。
  3. 滿地紅甎不見天:不見天長街長1公里,大約是在今日鹿港鎮中山路。日治時期以此種隧道式的街衢日光不入,通風不良,影響街民健康為由,計畫拆除。從昭和4年(1929)開始測量調查,至昭和9年(1934)完成市區改正。
  4. 二鹿:乾隆晚期,鹿港與福建蚶江正式設口開渡,從此展開貿易昌隆的黃金時期,成為全臺第二大城,因此有「一府、二鹿、三艋舺」之稱。
  5. 內山三井製茶場:光緒25 年(1999),日本「三井合名會社」在臺北海山及桃園大溪等地,開拓大規模之茶園,建設新式製茶廠,專製紅茶;內山茶園在宜蘭冬山河流域上游。
  6. 力農:致力於農事。

參考資料